查看原文
其他

诗意中国 | 23古琴:泠泠七弦,诉尽人世沧桑

诗词世界 每日一首古诗词 2021-11-17

重要



本文已获诗词世界授权。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 。



作者:叶寒   主播:刘炜


百期经典“诗意中国”
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友情提示:文末有音频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特制唱片,里面录制了多种语言和代表性音乐。其中一首,是中国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这首曾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师伯牙演奏,并留下“高山流水”典故的古琴曲,如今又将携着探寻地球以外生命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寻求新的“知音”。

泠泠七弦,或空灵清越,或松沉旷远,或细腻幽眇,一弹一拨间,千年岁月汩汩而过。那来自太古的声音,丝丝缕缕,却早已沁进人们的心间。


01

琴之德,譬如君子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一向被视为“天地正音”,又称瑶琴、丝桐、七弦琴。

古琴历史悠久,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中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诗经》里也多次提及古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古琴最初为五弦,到周代时已有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流传延续至今。

▲汉抚琴俑

古人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琴居首位。

古琴音色中正平和,意趣高远,既符合儒家中庸之道,也契合文人淡远清幽的审美。在历代“圣人、名人”们的推崇下,古琴从乐器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作为王道教化和修身养性之用。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所说: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之说。古琴,遂成为君子德行的象征。

▲著名斫琴师、古琴艺术家王鹏

《太音大全集》有言:“人若有德,高山仰止;琴若有德,景行行止。琴乃君子之器,象征正德之气。

“琴本制起法象”,古人常借物,见天地万象。琴的形制里,既有古人对天地规律的体察,也有哲学、人生态度的呈现。

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天圆;底板平直,象征地方;宽六寸,象征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

琴长(从岳山至龙龈)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有十三徽,象征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再加一个闰月。七弦,前五弦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后两弦托寓文武。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古琴中有山(岳山)有水(琴弦),正是体现了古代士大夫文人们的一种审美意趣:见山立志,遇水生情,仁者喜山,智者喜水。

无独有偶,古琴构件名称之中大多隐含着一个“水”字。如“承露”、“龙池”、“凤沼”、“轸池”、“足池”、“声池”、“韵沼”等,这些词均和水有关。

《老子》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故几于道”,意思是说,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泽被(pi)万物而不争名利。

古琴之形制里,寄予的便是先贤对琴人的一种期许,希望他们能如水般,谦虚平和,以君子的品格砥砺德行。

02

琴之用,可见知音

古琴,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缥缈空灵,仿若天籁,故称“天声”;散音深远浑厚,有如钟磬,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极似人之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乐亡而天人绝,琴亡而性情乖”,古琴被认为是沟通天人之间的乐器,与天地相合,亦与人相应。

人之心境,或喜或悲,或忧或怒,琴音亦或短或长,或缓或急。弦音阵阵,可见出弹琴人的性情,亦可经由琴声觅得知音。

至今世上仅存的文字谱就是这曲为南朝梁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这种古琴文字谱只详细说明弹奏法,却不直接记音高和节奏。

古琴另一种记谱法为“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同样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

其用意就在于,为琴师留下表达性情、审美与趣味的余地。

琴师们在弹奏中,不断摸索出与自己性情契合的节奏。管平湖先生形容这一过程,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而他要做的,是让每一颗珠子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琴师,弹奏同一本谱子,琴声所给人的感觉却各有不同。一弹一拨间,琴师们将情感全然寄托其中,听者们则随着琴音,沉醉其间,或喜或悲。

正如著名琴家林友仁所说:

“他们只看到古琴是一种道器,但它首先是音乐。没有情感的音乐是音响,不是音乐。

古琴的魅力,不在束之高阁、众人仰视,不在抬高身价、取悦旁人,而在抒发己心、体悟性灵,在回归大众,“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在月明之夜,三五知己,琴声悠远。

和古琴有关的典故大家最为熟悉的恐怕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了。“高山流水”最早出自《列子·汤问》。

传说春秋时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两人在龟山脚下相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人在琴声中相知。

钟子期死后,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来“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知己的代称,人们便在故事的发生地武汉的汉阳,修建了一座古琴台,这里也成为了知音文化的载体。

▲《停琴听阮图》局部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往往如此,唯有心灵志趣契合,友谊才能长久。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故事,同样与古琴有关。汉景帝中元六年,司马相如做客蜀地富豪卓家。司马相如琴艺精湛,堂上众人酒酣耳热之际,便要他弹奏一曲助兴。

遂有了那曲流传千古的《凤求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琴声悱恻,隔帘听曲的卓文君顿为之倾倒。

后来卓文君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和司马相如私奔。琴声未绝,而那于琴音中有知己之感的两人,却已暗中书写好了余生。

白居易爱好古琴,琴艺很高,且能自弹自唱。他在《船夜援琴》中写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在古人眼中,琴堪比益友、知音。古琴虽然不能说话,但在你心灵疲惫的时候,它却是最好的陪伴。

03

琴之要,在静己心

道家对古琴的美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

老庄的思想渗透在其后古琴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并被阮籍、嵇康、陶渊明、白居易等人吸收、发展,“希声”之境成为众多琴人追求的目标。

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从演奏美学角度对“希声”有详尽的描写,“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

可见,要达至“希声”境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静”。

“静由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

古琴在琴曲意境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山水与人的和谐统一。

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古琴的意境似一幅泼墨山水画,清淡寥远;又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明静寂。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弹琴,亦是养性。心性浮躁之人,不会喜欢古琴;唯有怀有淡泊的心境,才能体味到古琴的真趣。

在日益喧嚣浮躁的今日,听听古琴的声音,会让我们感到已丢失许久的心灵的平静。

云山之上,一名老者安坐于蒲团,身前是一把古琴。一抹一挑,一勾一拨,琴音淡淡,弥漫天地。

“看山水之秀美,山水即是琴;观宇宙之博大,宇宙即是琴。天琴,在七弦五音之外,更超脱世俗于法外。在眼中,也在心中。琴者,心也,是为天琴。(著名斫琴师、古琴艺术家王鹏)”


【更多精彩】诗意中国 | 01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诗意中国 | 02曹雪芹: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诗意中国 | 03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诗意中国 | 04端午: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诗意中国 | 05科举:古人“高考”那些事儿诗意中国 | 06落第: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诗意中国 | 07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诗意中国 | 08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诗意中国 | 09屠呦呦:青蒿一握,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诗意中国丨10地震 | 1000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诗意中国丨11八七版《红楼梦》| 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诗意中国 | 12夏至: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诗意中国 | 13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意中国 | 14毕业季:青春散场,要笑着说再见诗意中国 | 15纳兰容若:一生太短,一瞬好长诗意中国 | 16古龙:酒与寂寞,懂得的人才会懂诗意中国 | 17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诗意中国 | 18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诗意中国 | 19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诗意中国 | 20楚辞: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意中国 | 21小暑:藏伏,是一种人生智慧
诗意中国 | 22唐妆: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