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意味着在对方面前自由地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这种两情相悦的美好体验,且出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们可以感知到爱的靠近,并在它离开的时候感到痛苦。我们多少都体验过在意中人面前的神魂颠倒、情难自已。而最近有研究证据显示,这不仅仅是多巴胺、催产素,以及其他荷尔蒙的化学作用。在《爱的起源(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一书中,作者托马斯·刘易斯、法里·阿米尼和理查德·兰农三位心理学家回顾了现代科学已知的、关于爱与吸引力的发现,以及相关的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因为熟悉,所以可爱简而言之,爱的原理可以这样来理解: 我们会被熟悉的人或事物所吸引。表示”熟悉“之意的英文单词”Familiar“源于古法语的”familier"和拉丁文的“familiāris”——最初的意思就是'家庭的(of the family)'。
“她的到来点亮了他的世界(He lights up when she comes into the room)”,这句话准确地描绘了一见钟情时,初次眼神接触带来的边缘共振。当人们被彼此吸引,边缘系统中相互会有神经模式被激活——更确切地说——我们的大脑会被点亮。 边缘系统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们知道,我们正处于一段即将萌芽的爱情之中。然而,就像前文所说的,个体往往会无意识地记住并寻找那些在情感上与我们的某个家庭成员(通常是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频率相近的人。换句话说,爱实际上与我们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有关。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即无法明确提取的、内在的无意识记忆,如知觉、刺激-反应以及运动型学习。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情感模式就属于内隐记忆的一部分。 多年的互动中,我们的大脑习得并保留了母亲和父亲的个性特征。我们或许没有特意学习过这些特征,但它们已经以神经回路的形式被印刻在了我们脑海中。我们的亲密关系便受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