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简介
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的纲要书,觉音三藏的著作《清净道论》,被誉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一部佛教百科全书”。 一、《清净道论》作者 觉音(梵文Buddhaghosa)尊者,生卒年不详。西元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僧侣,属于上座部比丘,对南传佛教有很大贡献。他所著的《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 ,英文《The Path of Purification》为巴利三藏作了注疏及总结。成为后世南传佛教最重视的论书之一,他也把一些极重要论书编修完整。根据《大史》记载,觉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族,通吠陀学,晓工巧明,精于辩论。在菩提场一座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从离婆多(Revata)大长老学习巴利语三藏。受了具足戒后,便写了一部书叫《发智》(Banodaya)。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在摩诃男(Mahanama)王时代(409~431)来到斯里兰卡的首都阿耨罗陀补罗(Anuradhapura),住在大寺(Mahavihara),从僧伽波罗(Savghapala)长老学习三藏经典和义疏。在此期间,因为接受僧伽波罗的请求,觉音首先撰成著名的《清净道论》。继之,大寺僧众即把所有僧伽罗文的三藏注疏都供给他做参考,要他写更多的书。于是觉音便移居根他伽罗寺(Ganthakaravihara),埋头苦干,长期从事著作,几乎对全部巴利三藏都做了注解。其中,有律藏的注释《普悦》(Samavtapasadika)、波罗提木叉的注释《析疑》(Kavkhavitarani)、长部经注《善吉祥光》(Sumavgalavilasini)、中部经注《破除疑障》(Papabcasudani)、相应部经注《显扬心义》(Saratthapakasini)、增支部经注《满足希求》(Manorathapurani)、小部第一(小诵)第二(经集)注《胜义光明》(Paramat-thajotika)、《法聚论》注《殊胜义》(Atthasalini)、《分别论》注《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i)、其余五部论注《五论释义》(Pabcappakaranatthakatha)、《本生注》(Jatakattha-vannana)、《法句譬喻》(Dhammapadatthakatha)。后来他又回印度朝礼圣菩提树,不知所终。相传在柬埔寨有一座古寺名觉音寺,是他去世的地方。 二、《清净道论》简介 《清净道论》是巴利文Visuddhimagga的意译,由南传上座部里程碑式人物觉音(Buddhaghosa)三藏尊者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被誉为“三藏典籍和义疏的精要”,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觉音尊者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所以《大史Mahāvamsa》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近代学者也认为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他的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 全论共二十三品,依照次第论述戒、定、慧三学要义。一至二品阐明戒的定义、作用、种类和持戒的各项规定等;三至十三品阐述定的定义、种类、修习禅定的各种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福德等;十四至二十三品阐述慧的定义、种类及修习方法等,这是《清净道论》的核心,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详细阐明关于四谛、五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等佛教的基本理论。
三、《清净道论》四十业处 1、依名称:四十业处:指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一差别:指四界差别。以上是依名称来说明业处 3、依禅那的种类:在导入安止定的三十种业处中,出入息念及十遍导入四种禅那(初禅至第四禅)。身至念及十不净导入初禅;前三种梵住导入三种禅那(初禅至第三禅);第四梵住及四无色导入第四禅。这是依禅那来抉择业处。 |
参考资料
1、《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编],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民国79[1990]
http://www.neixue.org/tools/zanging/20081209/320.htm/
http:/ishare.iasksina.com.cn//4645001html?from=Isnot
2、觉音造,叶均译《清净道论》,中国佛教文化硏究所,北京,1991
请点击关注下面公众号
2020年文集 | 2019—2016文集 |
回 向 偈
完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无常人生,善待有情
除夕,虎年吉祥
迎新年,开心的鸽子与野鹤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