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写文艺性说明文片段——统编五上《松鼠》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文艺性说明文,多运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昨天重点是学习运用“举例子”,今天重点准备放在打比方和作比较两种方法的运用上。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松鼠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吗?”同学们说出漂亮、可爱等词语,我出示六个词语,请男生、女生各朗读三个。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进一步了解漂亮、乖巧、驯良的它有哪些有趣的生活习性。最后,要完成这样一项任务——”

我出示任务,同学们朗读:“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试着将课文《燕子》第三、四自然段改写成两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好好地向课文学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作者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突出了松鼠怎样的特点。”

我出示空表,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一段话的关键词句、生活习性、说明方法、特点。我看大家不知所措,就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大家如何来填写这张表格。其实,了解每段话的关键词句,概括出生活习性,就是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我请陈一博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段话的关键词句是什么,反应了松鼠怎样的生活习性。一博读得很好,大家听完开始寻找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

生活习性

说明方法

特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高处活动    

打比方

乖巧活泼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冬天也警觉    

作比较

举例子

敏捷聪明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搭窝

作诠释

勤劳能干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生育换毛

  作诠释

可爱干净

 

潘怡彤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她把这个句子朗读了一遍。我启发:“不躲藏在地底下和经常在高处活动,这两条信息,哪条是这段话的重点?”“经常在高处活动。”

“完全正确,大家寻找下这段话里写了松鼠在高处有哪些活动?”同学们很快找出松鼠在树上跑、做窝、摘果子、喝露水……这时候,我说:“现在,大家能够把握一段话的关键信息了吧?”大家点头。我接着,请大家继续完成表格。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我发现,我还得教得更细致些。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收货得更多。

第三至五自然段,我领着同学们逐段地理解、提取、填写。

这是一个粗略地了解,是对描写生活习性的四段话进行粗浅地梳理。

 

 

如何引导同学们深入感悟作者美好的语文品质(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圈出并讲出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跑、跳、做、摘、喝、住、追逐、躲、奔跑、玩耍、吃东西。”

“你体会到松鼠的哪些特点?”“体会到它非常喜欢动,喜欢在树上、高处活动,而且它的活动很多。”

“从‘只有……才……’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大家把这句话自己连读三遍,思考下。”我发现同学们缺少默读、朗读的时间,所以我这样要求。

杨俊佑:“我感受它不喜欢到地上玩。”

“我觉得它到地上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这反映了它什么特点呢?”

“它喜欢在高处活动。活泼好动。”我出示词语同学们朗读:“活泼可爱、乖巧驯良。”

我提醒,而此段话,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随后,我出示视频,让同学们感受松鼠丰富的活动。

学习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理出这段的关键信息是冬天也警觉。为了把握个关键,我重点理解“蛰伏不动。”

蔡文滔说:“就是趴在那里动不了。”我说动不了这个说法不恰当。

潘俊达说:“就是趴在那里不想动。”这次稍微准确点,但还不恰当。我说:“难道蛰伏不动,就一定是趴在那里吗?”大家意识到蛰伏的姿势不能确定。

陈恺睿说:“就是待在那里不想动。”我出示更加精准的答案:长期一动不动。

同学们进行对比,感受解释词语时表达要更加精准。

同学们圈出并读出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躲、逃、跳、连蹦带跑、爬、拾、塞、扒。”“读着这些词句,你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怎样的小松鼠?”同学们觉得松鼠非常警觉非常活泼。

“松鼠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感觉多么敏捷!我们仿佛看到松鼠在拾、找榛子。请大家欣赏松鼠的小视频。”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学习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词语来说说松鼠的窝有哪些特点?”

“干净、暖和、宽敞、坚实、舒适、安全。”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能避水、能防水。”

为了感受它搭窝的智慧,我请大家阅读本段填写下题:

松鼠的窝干净、暖和是因为(      )。松鼠的窝宽敞、坚实是因为(         )。松鼠的窝舒适、安全是因为(         )。松鼠的窝能防水是因为(          )。

同学们对最后一个理解不够,我请他们多读几遍最后一句话,他们就懂了。

“这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选址、建造、居住、窝口。”“这每一步都井然有序,实在是厉害。”

“先……再……然后……这些表示搭窝先后顺序的词能交换顺序吗?”“不能!”

我播放视频,给大家看松鼠是如何搭窝的。大家看得不时发出了笑声。

我出示:松鼠搭窝的时候,先(     )小木片,(    )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    )起来,然后把苔藓(     )、(     ),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大家填空,对动词的运用进行巩固。我出示煎蛋图片,提醒大家可以用“先……再……然后……”说煎蛋的过程。

 

    课尾,我请大家比较平实性说明文和艺术性说明文的不同。

我出示: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同样是写搭窝,你更喜欢哪一段文字?”

同学们都喜欢课文中的文字,因为课文更具体生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等词语把松鼠当做人来写,能表达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我出示: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同学们还会更加喜欢布封形象的语言表达,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张姞民的《太阳》和布封的《松鼠》这两篇说明性的文章,你发现写说明性文章的好方法了吗?”

大家一边梳理,我一边板书:抓住特点、多种方法、按照顺序、条理清楚。

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出示电视塔的图片,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我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句子: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大家明白这段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课的最后,我请大家回到开头的学习任务上来,请大家开始写。写前,我做了一句话的改写示范,教他们如何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够有“例子”可以参考,这样细致具体的指导,让他们写起来更快了。很多人,利用课上和课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片段练习。有的同学想挑战自己,我就让他们根据我发的《燕子介绍》,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改写。这样分层,利于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步。

 

      

统编五上、六上第3-4单元教学叙事汇总
感悟围绕中心,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统编六上《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叙事|彭峰
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统编五上《松鼠》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学字词、练朗读,促感知——统编二上《八角楼上》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朗读与感悟人物品质相融——统编二上《八角楼上》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修建如此伟大工程,让人惊叹——统编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叙事|彭峰
细读功夫——统编三上《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叙事|彭峰
观察并写出事物的变化——统编四上《习作3写观察日记》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1-6年级上册1-8单元课文朗读录音|彭文峰会原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