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得好:摄影是一种真诚的拍照状态
对 话 内 容
H:何 青 W :蒋磊磊
H:先说说你是怎么接触摄影的吧。
J:有了第一部可以拍照的手机之后,就开始乱七八糟的拍照了。就是和平常大家用手机拍些花花草草一样。
H:看来你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拍照?
J:目前觉得是的。我感觉拍照就是没有好好拍,摄影就是好好拍了。摄影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真诚拍照的状态。
H:可以介绍下《胡不归》这组照片吗?
J:这是2016年一年的照片里挑出来的,都是平时有认真拍摄的图片,完全靠着自己对于事物的观看方式和情感拍出来的作品,所以最初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和计划。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什么联系的话,有三点,都是手机拍的都融入了我的情感,都是黑白的。后来为了编辑的需要,给他们定了一个主题,然后我从2016年挑出的图片中硬编了一组。这个主题也是我当时心境的反应,就是离开家乡后的一些想法。
《胡不归》/ 部分作品
H:感觉你对家乡的感情比较复杂,想离开,但又很怀念?
J:不是想离开,是想回去,但是又不知道回去了能干什么,能不能养活自己,我还是很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看着自己种的花花草草晒太阳的。我喜欢田园但是也喜欢钱。
H:哈哈。《胡不归》的介绍说,你想搞清楚家乡到底是什么,在哪里,现在对这个话题有什么进展吗?
J:有,之前觉得老家就是我出生的陕西汉中大狗槽,现在有点模糊了,有点搞不清在哪了。
H:为什么这么说, 你对家乡的定义是怎样的?
J:我在找一个能说服我的对于家乡的理解。虽然我是在陕西汉中出生的,但是我小时候却跟随父母在其他不同的几个地方长大。真正回到老家是初中和高中那段时间,父母在家里照顾我生活和学习,算起来也只有6年,那期间我明确感受到了这里是我的家乡。但是等我上了大学上了班,我又离开了它,父母也出去做生意了,每次放假我都会回“家”,但是回去的又不是陕西汉中,而是我父母所在的地方。所以我就觉得很矛盾。
有时候我觉得“家乡”是我的童年时光,有时候觉得“家乡”是有亲人的可以回去的那个地方,有时候又觉得“家乡”就是实实在在的陕西汉中。最近我觉得,这些所有的都是”家乡“
H:宋代大家苏轼(备注1)说,心安处即是吾乡。
J: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也很想承认他。之前我在采访濑户正人(备注2)的时候我也问过他,他心里的家乡在哪里,他说到处都是他的家乡。虽然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很好,但是我还没有真正的通过我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我还不能用这些话来说服自己。
H:所以《胡不归》其实不仅是寻找家乡,也是你在寻找自己,想要田园和钱的你应该怎么做?
J:是的。现阶段就是先养活自己,赚钱,然后顺其自然吧。
H:这组作品里你最喜欢哪张?
J:小时候很喜欢和朋友在田坎上点火,野草一烧一大片,看着火烧起来很兴奋、开心。那张是过年的时候和表姐去逛田坝,可能是想证明自己还保有童真吧。我就点了一把火,但是火燃起来以后完全没有小时候对于火焰的感觉了,虽然当时还不想承认。最后看到别人点的火,觉得应该把它拍下来,然后就拍了。
H:哇,你还是没有拍自己点的火。
J:是的,可能觉得自己点的火让我觉得怅然若失吧,就赶紧走了。
H:这张在哪拍的?这个脸也是一片空白。
J:在我家的堂屋,画面中是我的表姐,是我故意用手电把她的脸打的亮亮的,所以就看不清了。我有刻意拍过几张看不清脸的照片,至于为什么这样,我还没想明白。
H:你喜欢邢磊(备注3)和罗希(备注4)的照片吗?
J:在我刚开始拍照的时候很喜欢看邢磊的照片,甚至会在潜意识里模仿他,我会拍龙柏的那张照片,是因为我很喜欢他拍的一张龙柏的照片。不知道罗希。
H:我感觉你们的照片有共通之处,浪漫、迷茫、理想主义、苍凉和关怀。
J:你说得关怀是什么, 对自己的生活吗?
H:不止吧,比较宏大的,对所有人的生活。
J:这样啊,理想主义呢。
H:理想主义要跟浪漫连在一起,比如:那张野火,你想找回童年时代的记忆,却发现徒劳啊,这就是生活的代价吧。最后你拍了别人的火,这比较有意思,好像记忆没办法寻找,只能意外相逢,挺无奈的。
J:我曾经的确有说过自己拍的是浪漫,比如这张照片,和那团火有着同样的点。小时候常听母亲说他们儿时会去看露天电影,高中时的校园和公园里也会偶尔播放露天电影,上了大学每周五晚上也会在一个土操场边上放。有过这些经历的人还是不少的。我也真的在傍晚和黑夜的微风里认真看过几次。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是大学了,并且大学的那个放电影的土操场变成了水泥停车场,电影也不放了。照片里这张是在高中时经常放电影的公园,那天路过的时候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除了放映员,我就过去看了看,看了一会我就觉得自己完全看不下去,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他在放什么。但是我走之前居然还拍了一张照片,就好像我去看了那场露天电影一样。其实我觉得看露天电影很浪漫,当时的形式在了,但是心态不再。
H:如果说《胡不归》更多的是你个人的情绪,那么《好花红村花好红》的视角更多是关注了别人。
J:《好花红》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拍摄的,至于我在拍什么,在关怀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只知道我当时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并且这个任务看起来还不能太糟糕,而且我还得拍出可以凑成一组的照片。但是这些照片的视角和感觉等等,的确都是我在当时当地真实的反映。
H:当地人有看过这些照片吗?
J:应该没有,如果能看到他们的反应应该很好玩,可惜据我所知并没有。
H:完成了这次任务后你对摄影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J:我好像可以有目的的拍摄一组照片了。
H:之后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J: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我觉得我应该得有一个计划,但是还没有计划。不过只要有机会也还在一直拍。
H:哈哈,计划就是顺其自然的拍照就好了。
J:我的计划应该是先多看点书。
H:比如呢,什么书?
J:就是我感兴趣的书,最近在看王小波(备注5),虽然看完就忘了。大学尝试着看过一次,但是没看了几页没看懂就放弃了。
H: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方式,艺术本来就是自由的,你的照片有共同的感觉,所以就没有必要要求计划了,任航(备注6)、编号223(备注7)也是这样拍的。
J: “你的照片有共同的感觉,所以就没有必要要求计划了,任航、编号223也是这样拍的。”谢谢鼓励.
H:哈哈,谢谢你的回答。
▼
《好花红村花好红》/ 部分作品
备注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备注2: 濑户正人(Masato Seto), 出生于泰国的日本摄影家。凭借拍摄地铁和电车上女性肖像的系列作品《Silent Mode》获得1996年木村伊兵卫写真奖,后多次担任该奖评委。他擅长用相机直面被拍摄者,捕捉私密与公开之间的罅隙,展现让人坐立不安的尴尬感。在越来越多人面对镜头已更倾向于表演而非躲闪的当下,他的作品显得相当古典,也相当敏锐。
备注3: 邢磊 2013新锐摄影师发现之旅优秀参赛作品《沉醉》
备注4: 摄影师罗希 2014色影无忌·中国新锐摄影师发现之旅 《愿你保留》
备注5: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备注6:任航1987年出生于中国吉林长春,曾居北京,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对人体摄影拍的特别好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都是cult味道十足的胶片,透漏着一种哥特阴森
备注7: 编号223本名林志鹏。主要身份为自由摄影师,同时也是独立出版人和写作者
何 青 说:
毫无疑问,蒋磊磊是位直觉型摄影师。当敏感于如此琐碎的、惨淡的生活时,他没有就此过头,而是选择了一种浪漫化的角度来观看。童年,故乡,行行重行行,向前是永恒的,归来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好在有摄影,这一路上也多奇遇。慢慢地去接近远处那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关于 自 然 生 长 摄影计划
从2005年开始,中国摄影正式开启当代摄影的大门。摄影不单只是纪实,生活记录的性质。多了一种自我表达,艺术呈现的特性。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摄影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摄影人,他们以摄影为主体语言创作实践艺术,他们用视觉传达对当下世界进行解读
在这个大的语境下出生的当代中国摄影人,85后是足够幸运的。有足够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生长。他们在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时间点里恰好处于互联网信息井喷的时代。他们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看,去听,去发现,去成长。一直在无止境的探索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可能性,自己的摄影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现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因如此,摄影在他们身上多了更多的先锋探索和实验的性质。摄影在他们这里一切回归于自我本身,一切想说的话开始肆无忌惮的去表达
在这两年他们逐渐成熟,更热衷于去尝试更多的时间点里。我看到视觉性和立场更别具一格,更多元,更好玩,更自我,还没能成为大众审美体系下的东西。这东西宣告着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是这就是永远的时代和社会
让一切回归自然,让他们的思维回归自由。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故名:自然生长
——黎光波(计划负责人)
项 目 总 监 黎光波
项 目 编 辑 王大可
项 目 顾 问 张国田
崔 波
合 作 媒 体
此文为原创内容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往期回顾
(点击姓名即可查看)
如有需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