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称义的对象" | 谁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罗4:9-12)
相关阅读
浅谈称义的范围2
谁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
文 | 权玺
经文
【罗4:9-12】如此看来,这福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并且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的人。
前言既然那“称义之福”是加给亚伯拉罕后裔的,那谁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呢?保罗说从旧约到新约,只有一种人是,就是那“以信为本”的人,那如何理解“以信为本”呢?我们透过这段经文可以思想两个方面。
1、没受割礼,而信的人。
谁是没有受割礼的人呢?就是外邦人,那么外邦人能不能承受神对亚伯拉罕所应许的“福”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犹太人说,不能,只有我们犹太人才能承受,因为我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肉身来讲,只有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才能承受这伟大的应许,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外邦人根本没有得救的可能。第二个答案就是圣经的启示,也是保罗在这一段主要论证的内容,保罗说,那些没有受割礼的人,也能承受亚伯拉罕的应许,犹太人不同意保罗这一观点,因此保罗就问他们一个问题:亚伯拉罕是什么时候称义的?亚伯拉罕是什么时候得到这应许的?是在割礼之前呢还是割礼之后呢?很明显,是在割礼之前,也就是说,应许是在割礼之前,割礼是应许的结果,割礼是为了表明应许而有的一个记号,如此说来,亚伯拉罕不是凭着割礼称义的,也不是凭着善行称义的,那是因着什么呢?保罗引经据典地说,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那么既然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就证明,人得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因着信”,这样的话,那些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同样不需要受了割礼再称义,而是“因信称义”,为了表明这一件事情,在旧约用“割礼”,在新约用“洗礼”。如此说来,洗礼不是称义的条件,乃是称义之后,基督徒的一个“记号”。也就是说,那些真正“相信基督”的人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这些人应当有一个很明显的外在记号就是“割礼--洗礼”,现在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每一个受洗的基督徒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呢?这也是犹太人一直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所有受割礼的人,就一定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最有资格称义的人,这也是今天教会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总是认为,我们信了,我就有了天堂的门票了,就永远都不会下地狱了,既然有了这个保障,下一步就是,我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即便如此,我也不会下地狱,因为我信。我受洗了,我就得救了。“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成了这些人赖恩犯罪的理由和接口。这个问题就是雅各书要处理的问题,其实保罗在这里也用了一句话处理了这个问题,我们看第二点。
2、受了割礼,而行的人。
保罗说,没错,亚伯拉罕的确是受割礼之人的父,言下之意就是说,那伟大的应许,也会临到受割礼的人,那么是不是所有受割礼的人都要承受那福呢?保罗说,当然不是,而是那些在受割礼之后,还按着亚伯拉罕踪迹去行的人。要如同亚伯拉罕一样,不但信,还有信心的踪迹,也就是说,你的信心是是能让人看见的,信心是有踪迹的,是显而易见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真正得到称义之福的人,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并且这“信”是有生命力的,足能在人的里面生发悔改的果子。而“割礼--洗礼”只是一个外在的标记。
雅各是倒过来说的,雅各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这句话有三种人听到会产生三种解释:第一种人说,原来得救还是要靠行为,也就是说,得救的关键不是在于信心,乃是在于行为,那为什么还要信耶稣呢?信耶稣是为了找一个帮手,帮助我守律法,意思就是说,虽然我能守,但我守不全,总是差那么一点,我信耶稣,因为耶稣有能力啊,耶稣能帮我守,我总是守99%,有了耶稣,我就能得100%了,守够100%我就得救了。第二种人说,不对,得救不是单单靠行为,也不是单单靠信心,乃是靠50%的信心加上50%的行为,这样才能得救。第三种人说,得救是凭着信心,但是这个“得救的信心”不是一个“死”的信心,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信心,因为这个信心是圣灵重生我们的时候赐给我们的,既然是神赐的,那么神一定不会给我们一个死的信心,而是一个完全充满活力的信心,会发芽,会生长,会结果的信心。我们得救不是凭着信心所结的果子,而是凭着那能结果的“信心”。既然是信心不是果子,那要果子还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了,果子是为了荣耀上帝,也就是说荣耀上帝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结果子,为了结果子,就得有生命力的“根”,为了有生命力的根,就得重生,要想重生,救得被救赎,要想被救赎,就得被拣选。拣选完全出于神的主权。
既然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人的理解,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才是雅各的意思呢?或者说,哪一种解释合乎圣经的总原则呢?(可以在评论栏里留下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