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的今天,或许是整个北方的明天

微信丨935035656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小川母亲是东北人,后来经人介绍,嫁到了我父亲所在的河北来。所以哪怕是现在,小川的母系亲属们,多数还都生活在东北。东北是个范围很大的地理概念,狭义上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超过八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又以黑龙江的面积最大,超过辽宁与吉林二省面积总和。但是从人口上来说,目前东北三省的总和也不过刚刚过亿,和广东一省的人口规模相当。


如果说广义上的东北,其实还应该算入内蒙东部的一大块土地,大致就是省会呼和浩特以东的包括呼伦贝尔、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的广阔土地。这些地方虽然地广人稀,还有大面积的林区。但是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生活习惯上,都更接近于东北地区,所以在广义上将这一区域划入东北,在小川看来也无甚不可。尤其像赤峰、通辽这样的地区,距离东北核心区域远远近于省会呼和浩特,经济上也不可能受到省会什么辐射,长期以来也都是和东北打成一片的。


刚才小川提到了东北的人口,这一点其实是最近十年,很多人对东北未来持悲观态度的一大原因,毕竟人口决定消费,而消费决定经济发展。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没有了持续的人口增长,自然也就枉谈什么经济崛起。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放眼全世界都适用的。日本的经济为何会出现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一大核心因素就是少子化。国民对于生育意愿的整体持续低迷,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屡屡面临负增长的困境。


东北也是一样,虽然东北的生育率没有日本那么糟糕,但是东北的人口持续流出率,却是长期居于全国较高水平。这个其实非常好理解,东北的气候类型真心并不适宜人类居住,冬天太久太冷,比如现在十月中旬这个季节,长江以南很多地区正处于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堪称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段。而在东北呢?差不多已经入冬,部分地区头场雪都已经下过了。而这漫长的冬季,差不多要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才可能真正结束,为期将近半年。


小川前几年曾经在东北生活过一段时间,主要活动范围是沈阳和大连。十二月份的时候,沈阳室外的温度就已经低至零下十几度,而到了最冷的时候,甚至可以逼近零下二十度的水平。小川从小在河北长大,也算是地道的北方人,冬天的河北最低温度也常常可以到达零下十度左右,但是即使如此,在东北的冬天小川已经感到十分之不适应。后来因为太冷,实在是适应不了,所以小川只好整个冬天都停留在大连。这里是东北地区气候最宜人的城市,但冬季最低气温也可以跌破零下十度。


差不多十二月底的时候,小川当时想去长春和哈尔滨逛一圈,通过查询天气预报选择了最近十天内温度最高的两天出行,当时长春和哈尔滨的室外温度,差不多零下十度到二十度的样子。到哈尔滨的知名景区中央大街时,路两边还有露天卖冰棍儿的,真的是露天卖,冰棍儿就放在路边的桌子上。也就是说,这个季节的东北,出门就像是走在冰箱里的冷冻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家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冻鱼,大致就能明白小川当时的感受。


辽宁·沈阳


虽然整个东北地区幅员辽阔,但是近现代直到如今,能够叫得上名号来的城市,差不多也就是四个,从北到南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近十年来的房价,只要提起来总是让大家恨得牙根痒痒,但是在东北,哪怕是上面的四个核心城市,房价水平也是长期没有明显变动,甚至于大连的房价近些年还出现了回落。


四座城市中,均价最高的是大连,多高呢?一万左右,而且依旧还在持续下滑状态,究竟会跌到什么时候,小川也不敢确定,但起码要等到两点重要的因素出现:其一是常住人口持续上升,二是经济总量接近国家平均增速持续上涨。如果这两点无法同时达到,那么房价就很难有正向的表现。而剩下的三座城市,沈阳、哈尔滨的均价是八九千,长春更是低至了七千左右。这样的房产价格,放眼全国省会,也绝对是良心中的良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很多县城的房子都不止这个价格。


导致东北城市房价不涨反跌的根源,同样在于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持续流出。


从城市面积上来说,哈尔滨5.31万平方公里,长春2.0565万平方公里,沈阳1.2948万平方公里,大连1.3237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城市面积体量放眼全国是什么水平呢?我这里举几个全国知名的“大城市”,看看它们的面积情况: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广州743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上述的四个东北核心城市面积,哪怕最小的都和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一个水平。


而人口上呢?依照最新的相关数据,哈尔滨1066.5万人,长春779.3万人,沈阳829.1万人,大连698.7万人。粗看上去好像也没有太糟糕,七百到一千万之间的人口体量,差不多就是国内典型的二三线城市的标配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这四座城市的总面积非常大,人口总量的多寡,要考虑其面积。否则总人口三千多万的重庆(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岂不早就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了?第二,要注意这四座城市的地位,三个省会+副省级市,一个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按中国的城市行政级别,这已经是最顶配级别的城市了。


如果还有所困惑的话,小川再把东北三省各省的人口总量数据贴上:辽宁4382万人,吉林人口2753万人,黑龙江人口3812万人;沈阳+大连两座城市,人口总量占全省比例高达34.86%;长春人口总量占全省比例高达28.3%;哈尔滨人口总量占全省比例高达27.98%。我们引入两个参考案例,全国知名的省会独大型代表成都和武汉,看看两城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成都是19.4%,武汉是18.4%。也就是说,我们看东北四个核心城市的人口体量时,要注意它们背后代表着什么,它们基本代表着整个东北地区的年轻人汇集地。如果说一个东北年轻人选择留在东北,那基本上可供他选择的城市也就这四个。所以这四座城市的人口体量,甚至经济体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东三省。


辽宁·大连


聊完了土地和人口,我们再简要聊聊经济情况,因为这也不是本文重点。按照最新的2016年经济数据,哈尔滨GDP总量6101.6亿元,长春GDP总量5828.55亿元,沈阳GDP总量5460.01亿元,大连GDP总量6730.33亿元。东北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一直处于挤水分阶段,所谓的挤水分,就是前些年注水太多严重。导致每年财政部公布的各省经济数据时,东北三省的数据主要是看当年度领导想要公布多少,地方统计部门就想方设法给统计到多少。后来东窗事发,东三省的GDP数据,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其实就是在把以前注水的,原样给吐出来。


按照目前东北四市(以下为简便统一如此称呼)的经济体量水平,妥妥的四个三线城市。小川眼里的二线城市门槛,在2016~2017年这个阶段,差不多就是一万亿的标准。我们就算是放放水,起码2016年你也得达到九千多的水平,要不然硬把你往南京、苏州、杭州、成都、武汉这些城市队伍里放,着实也是没什么意思。


上面聊了这么多,其实都还没有聊到本文的正题,本文的正题是什么,其实是昨晚临睡前,小川想到的几个关于当下多数人对于东北经济的误读。东北经济的问题,绝不单单是东北三省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北方经济形势的缩影,或者说是镜子也可以。东北的问题,整个北方绝大多数省份全都存在,只不过是东北更为严重,所以病症爆发得更早。其余的北方多个省份,在小川看来,几乎都是处于病症的潜伏期,如果不及时自查自警,壮士断腕,未来谁也说不准,在哪个时间点,哪个省份会爆出什么样的问题。


吉林·长春


一、东北身上的病,华北、西北在内的整个北方,谁也没好多少


首先说河北,产业机构就不要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河北的产业结构是什么?基本就是钢铁、煤炭、水泥等初级工业原材料制品。众所周知的一个段子,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这真心不是玩笑话,如果我们排除钢铁的技术含量和盈利水平,单单就只说产量的话,那以唐山为代表的河北钢铁产业,绝对是称霸全球的。


很多人一提起煤炭自然而言就想起了山西,其实作为和山西相邻的河北,前些年小煤窑也是遍地都是的。只不过近些年煤炭基本都被挖的一干二净了,所以才不得不关停了许多。小川的在河北老家还有个在环保督查部门工作的同学,他曾经不止一次和我说过,他所在的这个部门,基本上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市里所有稍微有些规模的高污染型企业,基本上都有后台。我们姑且就不说这些企业行贿与否,单单就说这些企业每年纳税多少,为当地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你就不敢贴停业整顿的罚单。厂子停业一天,成百上千的工人以及他们背后更多的家庭,都得遭殃。


关于河北的经济问题,小川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河北丨经济增长持续乏力,人口增长却一直在发力?》中有关一定的解读(本文在微信平台找不到链接,许是被和谐了,感兴趣的朋友复制标题百度搜索就可以找到)。就是相比东北,河北的生育欲望的确要高很多,所以哪怕过去这些年同样处于人口不断流出的状态(主要流向京津),但由于新生儿数量巨大,所以在人口规模上,河北看上去同样处于一个人丁兴旺的状态。但是,河北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速度,在近五年甚至十年间,状况一直谈不上很好,在全国省份经济总量的排名上也是不断处于下滑状态。如果不是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河北未来的情势,小川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山西,小川我觉得基本就不必多说什么了。东北起码看上去还有被一众媒体唱衰刷些流量和存在感的价值,而山西近乎是被遗忘的一个省份。提及山西,唯一能够联想起来的除了煤炭,还是煤炭。而近些年煤炭资源挖掘殆尽之后,山西就像是个日暮西山的老人,少人问津。更糟糕的是,东北经济危机由于曝光较早,众目睽睽,“共和国长子”的招牌不能砸,所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起码是喊了出来。但是山西呢?谁听说过振兴山西老煤炭基地?或者是老陈醋基地?被骂其实是一种关注,而骂都没人骂,才是惨不忍睹。


山东,如果论商业思维,在小川看来,山东人和东北人几乎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所以如果你说东北官僚思维严重,那么山东也不会比东北好到哪里去。但是为什么山东的经济可以长期以来保持中国省级单位第三的位置(第一二是广东和江苏),很大原因是山东的地位位置优越。在整个北方,山东拥有最长的海岸线,而且港口的条件也比辽宁好上太多。更重要的是,山东的气候条件,也要比东北好太多,再加之山东从古至今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山东人对于生育的欲望堪称北方各省最强,乡土意识浓郁之下,山东人迁出比例又相对较低,这些因素统统从人口层面保证了山东的经济持续发展。


但是,如果你是山东的朋友,或者是对山东感兴趣的朋友,我建议你上网去搜索一下山东近些年来,作为省份经济体量全国第三名和第二名江苏之间差距是在缩小还是拉大,每年GDP增速又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你了解了这些数据,就会对山东经济的未来,有全新的认识。


黑龙江·哈尔滨


二、从广东、江苏、浙江调几个官员去东北(北方)不解决根本问题


在今年上半年时,国务院曾颁发过一个《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其中核心内容是:


根据意见,在鼓励支持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省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现状等因素,明确以下对口合作关系——


东北三省与东部三省:辽宁省与江苏省,吉林省与浙江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


东北四市与东部四市:沈阳市与北京市,大连市与上海市,长春市与天津市,哈尔滨市与深圳市。


在很多关于东北经济困境的相关分析文章中,小川经常可以从评论区中看到一种观点——调几个广东、江苏、浙江地区的官员去东北,一切就都解决了。关于这个观点,小川的态度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tive。如果东三省的经济困局靠几个发达省份官员就可以解决,那它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困局了。


很多人过于高估了官员的执政能力,而忽略了所在区域的客观条件。换而言之,与其说是江苏、浙江、广东地区的官员执政水平高,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他们执政的经济发达区域的政治环境与经济氛围成就了他们。这就好比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或者说是什么土壤长出什么花一样的自然规律。


所以如果是按照这个思路,那应该做的恐怕绝不是把几个发达省份官员空降到东北这么简单。而应该是把东北三省的政务部门一窝端了,然后全部换成发达地区省份的整套班子。省长也好,市长也好,看上去似乎是行政级别很高,但是他依旧是整个系统机制的一部分,他决然做不到逆天改命的壮举。能够让一个地区彻底改变的,需要先从下而上,当地民众具备极强的变革精神和商业头脑;再由上而下,当地整个政务部门团队绝大多数人都具备服务意识,才有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作为半个东北人,小川从不认为东北当下的经济困局,原因都在当地执政机关单位身上。生活在东北八十多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负有责任。无论浙江也好,还是广东也罢,当地老百姓手里的钱,都不是政府每天开仓放粮、普天同庆来的,而是起早贪黑,勤奋拼搏得来的。所以需要学习和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东北的官员,还有东北的一亿人民。


所以归根结底,关于上面提到的由国务院颁发的对口辅助政策,小川的态度是:依靠政策让南方地区帮扶北方地区实现南北平衡,更多的只会是心理平衡。哪怕是中国省份经济第一位的广东,珠三角区域的发展水平和非珠三角地区也是差异巨大的,也就是说,广东省自身都还有很多难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所以如果说先富带动后富,那么广东是不是首先应该带动广大的粤北、粤西、粤东地区呢?还有,广西呢?湖南呢?


黑龙江·大庆


三、东北(北方)年轻人应该有心理准备,振兴经济这件事,一般是以十年、二十年时间为单位的


就小川自己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走访研究的体会,任何一个地区无论是崛起也好,还是振兴也罢,时间单位都绝对不会是一年两年,起码是以十年为单位的。以最典型的例子中国来说,真正的复兴也是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的近四十年间的艰苦奋斗而有所结果的。


所以,无论是东北地区也好,还是更为广大整个北方地区也罢,如果想要真正达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思维方式的变化,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这是以几代人为时间跨度的变革。你今天之所以看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经济繁荣发达,那是因为从几十年前,一百年前,甚至几百年前,这些地区的祖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奋斗的结果。任何当下看到的不公平,放置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中,都是再公平不过的事情。就像中国之所以现在落后美国如此之多,你要想想当年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为民主自由而流血牺牲时,乾隆老爷子正在中国玩了命得穷奢极欲,糟蹋挥霍得六下江南呢。


真正同时既了解东北经济的病根所在,同时又明白广大的南方地区经济为什么能够繁荣的人,正是那些从小在东北长大,外出南方求学,最终留在南方工作和创业的年轻人。如果他们都不选择重回东北振兴家乡,那小川觉得国家层面喊再多的口号也都是枉费心思。而如何才能够吸引这些东北年轻人重拾对家乡的信任和希望,才是执政者真正应该绞尽脑汁的事情。


吉林·长白山


最后说一句,我爱东北,更爱整个北方!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旅行:贵阳西西弗书店 丨 贵阳千翻与作书店 丨 贵阳集文里书店 丨 重庆方所书店 丨 重庆西西弗书店 丨 重庆刀锋书酒馆 丨 重庆购书中心 丨 武汉文华书城 丨 武汉物外书店 丨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中国十大机场排行 丨 中国十大火车站排行 丨 中国十大美术(艺术)馆 丨 中国十大博物馆(院) 丨 国庆火车票开售18家菜系究竟谁最受欢迎 中国历代十大城市 丨 七夕90后开房数据 岭南文化 丨 绍兴行 丨 今日杭州 丨 各省高考难度

 

城市: 武汉的收入和房价水平 丨 想富你得先去这些省份和城市 丨 为何重庆会被直辖 丨 双一流高校+学科名单发布 丨 城市的归属感 丨 西南巴蜀之地为何必成一极 丨燕郊、嘉善、惠阳 丨 《魅力中国城》 丨 50座三四线城市地铁规划 丨 2017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榜 丨 大城市究竟多强,小城市究竟多弱丨 大城市越来越大,小城市日渐衰败 丨 一海一江一铁路,三极两点一乾坤 丨 投资不过山海关 丨  西安复兴便大有希望 丨 国家真的有过对不起X省X市吗 丨 中国最东西南北端城市 丨 十大单身地区和单身城市 丨 房产限售城市近三十座 丨 “国家中心城市”的虚与实  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164个 丨 副省级城市出口额 丨 广东江苏龙虎斗 丨 江苏民营企业百强榜 丨 城市究竟面积多大、人口多少才幸福宜居 丨 多少省会在一城独大 丨  杭州临安撤市划区后 丨 八大古都 丨 阿里巴巴新总部落户北京 丨 全国各省第一摩天大厦 丨 全国1000万人口城市13座 丨 中西部城市要想走得远 丨 2006-2016十年省市兴衰榜 丨 为何地震频繁降临四川 丨 这一代北方人的宿命 丨 各省IPv4地址数及比例 丨 城市人均GDP数据  丨 2011~2016五年城市人口 丨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 丨 中国十五大副省级市 丨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排行 丨 中国已无再增设直辖市的必要 丨 2017年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丨 千万人口级别超大城市  丨 收入一半用来交房租丨 2017年上半年城市GDP丨 各省会地铁规划 丨 经济又好,气候又好的城市 丨  孙中山一都四京设想 丨  2017中国旅游城市排行 丨 各城市最高气温纪录丨 成都厦门长沙西安怎么选 丨 城市薪资和房价丨 高铁动车点外卖了 丨  好的城市圈(珠三角篇) 丨 好的城市圈(长三角篇) 丨 寒门子弟城市 丨 二线城市群雄逐鹿 丨 好的城市圈(京津冀篇) 丨 城市未来在人口 丨 强大南京 丨 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居竞争力 北京和上海,苏州和杭州,大连和成都 丨 世界版一二三四线城市排行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分级 丨 宁杭、成渝、汉沙 丨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泉州们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