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来谁沉浮丨1978、1988、1998、2008、2017中国城市GDP二十强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以以官媒为代表的各家媒体,其实在今年都陆续推出了很多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话题。尤其十月份又是国庆月,所以此类话题的内容就会尤其较多。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真心不算久,基本上是一晃即过的。但是对于建国方才六十九年的新中国而言,四十年却是最至关重要,也是深刻改变了中国国家命运和几代国民命运的关键四十年。


那么处在国家命运和国民命运之间的,其实就是城市命运,或者说是城市经济格局。正是由于作为至关重要的国家与国民之间的连接体,中国城市在过去四十年的风云际会,才会显得格外令人心潮澎湃。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单地级市就有近三百座之多。碍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进行对比。所以今天我们不妨只拿出最具代表性的前20位城市,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1978、1988、1998、2008、2017几个时间节点,一起来和大家回顾一下。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比较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格局变化,这里先放上接下来图表资料中会用到的色彩标识,按照传统的七大区域板块对前20位城市进行划分。




1978年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一部分延续了中国民国时期的城市强弱情况,例如民国十大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除了济南以外,其余九城全部位列1978年中国城市GDP二十强的榜单,这必然不是巧合,而是城市价值的历史延续所致。


另一部分,就是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新中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倾斜。比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北方重要滨海城市,港口城市位列前二十强榜单,是地理位置优势使然。而鞍山、大庆这样的重工业型、资源型城市,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特定时间段内,也占据了一定时间的榜单领先位置。


从大的板块格局来看,1978年的中国,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三省,绝对是最闪耀的一个板块。前二十强城市中,有六座城市上榜: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东三省三大省会不仅悉数上榜,居首的沈阳全国排名更是位居第五位,仅次于四大直辖市京津沪渝,力压广州,风头一时无二。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在1978年的中国城市格局中,中国城市的南北差距可以说是自此以后的最小时间点。这一年的前二十强城市,北方城市占据11席,南方城市占据9席,北方还占据了优势。



1988年



1988年,改革开放十年后,新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初露端倪。那么这个端倪在哪儿呢?就是华东地区的全面赶超。


不过谈到了华东,我认为有必要和大家讲下华东的定义。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


那么我们看下华东地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这么说,除了广东之外,中国地理位置最优的省份,几乎都在这儿了。上海的地理位置之绝佳自不必说,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全部都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在海洋经济时代拥有绝对的优势。


那么有人上,就意味着一定有人下。从1978年到1988年,中国前20位的城市当中,华东地区从7席上升至9席,这意味着其他地区一定要被挤掉2席。被挤掉的是谁呢?是东北的鞍山和长春。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于某些城市在榜单上来来回回的“拉锯战”,鞍山和长春自告别榜单后,便再也没有回来。


在排名最前的几座城市中,细微之处也有很多看点。首先是重庆的排名,前所未有的上升到了第3名,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的最好表现,毕竟京沪二城地位超然,无可撼动,中国城市历来只有争第三位的可能。


而广州超越沈阳,苏州排名从全国第15位提升至全国第7位,充分说明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1998年



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这其实又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重要之处在于,支持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驱动,已经出现,它就是——房地产。


虽然中国商品房的制度诞生于80年代,但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其实是在90年代末全面兴起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2000年之间的朱镕基改革。之所以把这两件事合称为“一点”,其实就在于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按照媒体的说法,1998年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企业的盈利模式建立在土地的持续快速升值上;长期宽松的信贷环境,房企资金成本比较低,房企财务杠杆比较高。


在1998年的中国城市格局中,有两座城市值得特别关注。第一是广州,由于表格的限制,未能向大家展示早在1991年,广州即超越重庆,成为全国第三城的事实。“北上广”这一铁三角的搭配,自那之后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


而第二座城市,显然就是深圳。深圳属于绝对的时代产物+政策产物,不具备批量复制性。所以深圳从一开始就高举高打,1990年深圳第一次入选全国二十强榜单即位列全国第15位;1991年迅速上升至全国第7位;并在1999年一跃超过重庆之后,开启了“北上广深”时代。2017年,深圳再度逆袭广州,跃居全国第三。


1998年,对于很多80后而言,似乎还是围着电视看春晚,沉浸在马上“跨越新世纪”的喜悦当中。但是若干年后他们或许会后悔,如果在这前后,有幸前往北上广深,并且有胆量和远见在当地购房的话,他们自己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写。



2008年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2008年,四万亿计划横空出世;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这一年,中国多灾多难,但却亦是中国城市格局的重要拐点之年。


命运总是充满了偶然的不确定性,按照经济学的规律,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1998~2008年的黄金十年后,原本应该稍作休息,继而进入白银时代。但是很显然,由于四万亿计划,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被延后。甚至于在2008年之后的若干年间,中国的大城市房地产还迎来了比黄金时代还要猛烈的“白金时代”。


站在当下我们回看2008年,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国的城市新格局,是在2008年彻底被塑造的。那么所谓的城市格局,主要就是指前十大城市的状态,2008年中国十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杭州、无锡、青岛;到了十年后的2017年时,有八座城市依旧位列前十。离开前十的两座城市青岛和无锡,也不过是退居第12位和第14位,依旧在风口之上。


同样,值得大家铭记的另外一件事,是2008年时,中国城市前二十强榜单中的东北城市,已经只剩下了2席,分别是位列第16位的大连和位列第17位的沈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生活在两座城市的年轻人,能够敏锐感知到中国城市格局的大势所趋,那么他们或许应该义无反顾地离开东北,去北京,去上海,去广深。事实上,这一年的四大一线城市,不仅仅是针对东北年轻人,也是针对全国年轻人最后一次张开怀抱。自2008年以后,一线城市房价全面开启了暴涨阶段,从此与普通人再无瓜葛。


那么除了北上广深的全面贵族化,2008年,其实还是另外一些城市的命运转折之年,是哪些城市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2017年



当时间推进到2017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我们再来回看中国城市格局,不由得心生感叹,实在是太过令人震撼。排名第一位的上海,四十年前GDP仅有不足300亿元,四十年后GDP已暴涨百倍,一举超越了30000亿元。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城市领跑全国的格局就再未发生过改变。2017年,中国前二十强城市中,华东地区占据9席,近乎是半壁江山。华南地区,准确说是珠三角地区,虽然上榜城市为4席,但却因为同时具有广深两座超级城市而格外引人注目。


更令人感叹的,应该是中国内陆强省会城市的全面崛起。回望2008年,华中地区上榜全国前二十强城市榜单的还只有一城武汉。但是到了2017年,华中三雄武汉、长沙、郑州已经全部入围前二十强,领头的武汉更是迈入了全国前十的行列。


但同样有令人伤感的事情:2017年,伴随着东北经济全面走入转型困难期,中国前二十强城市中,已经再也没有了东北城市的踪迹。


站在2017年这个时间点我们再回顾1978年中国南北城市格局时,不由得感叹: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碾压式开进。或许当时没人知道,四十年后中国城市南北格局,将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中国GDP前二十强城市中,北方11席,南方9席;而四十年后的中国GDP前二十强城市中,北方只剩下4席,南方则多达16席。


如果用一句互联网语言来形容,那就是连剧本都不敢这么写。但事实上,它却真实发生在你我每一个人眼前。



1978~2017年



最后,当然就是附上这份1978、1988、1998、2008、2017,中国城市GDP二十强对比的全表(为方便手机用户阅读,特附上横版图片,请横屏查阅)。


回顾过去四十年,有城市不管风雨变幻,始终勇立潮头,例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


也有城市最初默默无闻,却在四十年间异军突起,逆袭命运,例如深圳、长沙、郑州、佛山。


当然,也有城市最初风光无限,但却随着时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例如鞍山、大庆、长春、哈尔滨。


送上一句非常喜欢的主席诗词,作为本文的结尾。送给所有榜单上和榜单下的中国城市,也送给所有正在被时代改变命运的你我共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激荡四十年,机会从来都在,只看你是否有远见,又是否有勇气与魄力。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丨 广东


城市:去武汉南京 丨 国庆房价 丨 中西部“七小龙” 丨 县城乡镇人力成本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一千多万北漂们 丨 四川副中心城市 丨 逆城市化灰犀牛 丨 三产占比 丨 2017国民大数据


人文: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