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北京,去武汉南京:小米的一小步,中国企业的一大步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今天早上,每日经济新闻一篇标题为《小米“出京记”:员工去武汉就奖3万,还给购房资格?真相是…》的报道,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关于之前小米在武汉、南京分别设立总部的消息,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相关的介绍。但是这一次的新闻最大价值在于,小米已经不局限于在武汉、南京总部当地招聘人才,扩大编制;而是鼓励北京总部员工主动迁往武汉、南京工作,而且是用真金白银鼓励。



01

离开北京


先来一起看看每经新闻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为节省大家时间我提炼出其中关键几点:



1、10月12日,一份小米集团《搬迁员工相关福利政策》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显示,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的员工,将获得不小的奖励,包括基本工资不变、3万元搬迁福利费、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影响可立即购房等等。


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住房方面开出的条件可谓“诱人”。小米称,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批人才公寓,搬迁员工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就行申请,其中武汉人才公寓租金为1000元/套,南京人才公寓租金为2000-3000元/套。同时,从北京搬迁到武汉、南京的小米员工,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可以立即获得购房资格。小米还将与当地有实力的开发商洽谈合作事宜,争取以优惠的价格购入


3、2017年武汉市政府、东湖高新区分别与小米、金山、顺为资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武汉成为小米的第二总部。雷军当时表示,小米将在武汉投入230亿元。


4、南京有小米集团华东总部、有品总部,同时也是小米手机的主要研发阵地,未来还将成为小米手机的研发中心。去年10月,雷军曾在小米华东总部落户南京时称,小米六年前(2011年)在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手机和MIUI研发团队在南京有将近100人;小米在南京还有供应链、营销等部门的分支机构和多家生态链企业。



02

去武汉南京



关于小米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全面推进离开北京,去武汉南京的重要战略决策,其实因素非常多。


首先,我们可以从雷军2015年的一条微博中,看看小米在北京创业这些年,都经历过什么: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


五年搬了五次家,一方面在于小米成长非常快,每年员工都会迅速增加,原本的办公空间不足以应对这种员工数量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为什么小米始终都无法进行有前瞻性的规划,比如直接规划出未来五年到十年的超级产业园出来,而是只能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搬家呢?因为北京的企业运营成本,太高了。


另外,小米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从创业之初就决定了,小米不会成为轻资产的传统型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在没有巨额利润的支持下,事实上小米在员工工资这方面,在互联网巨头云集的北京,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这也就意味着,在北京这里,小米争取优秀人才的难度其实很大。而且,因为北京的工作机会众多,员工的稳定性始终都是一个大问题。


北京的环境和氛围既可以不断逼着工作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全力前进,但同时也会使得他们焦虑、烦躁和物欲迷眼,难以真正静下心来,把一件事情用匠人之心做到最好。


而上市之后的小米,终于也有足够的资金,来全面推进这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布局行动。在北京,即使是小米这样市值3000多亿人民币的企业,也无力让他们的员工安居、乐业。



03

企业与人才间的新模式


武汉东湖


离开北京,可以选择的城市众多,为什么小米会最终投票给了武汉和南京二城呢?


首先是非常现实的两点因素:第一相比撵都撵不走企业的北京,武汉和南京对于小米这样的科创型企业的饥渴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对待企业的态度和政策,也会截然不同。第二当然就是众所周知的人力资源成本,除了办公租金之外,员工的薪资、社保以及各项福利,北京的成本都十分高昂。


但如果只是因为这两点,显然还并不足以推动雷军一定要在武汉和南京设立总部的决定。最关键的决定要素是——高校和人才。


武汉&南京优质高校名单:



图片来源丨大学生必备网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驱动机构的企业,优秀的人才始终都是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飞多高的最核心因素。而所在城市高校,正是决定人才质量和数量最核心因素。


武汉和南京,均为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科教中心城市,一流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众多。选择这里,无疑就是把企业直接开到了人才的门口,无限缩短了企业与人才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人才一毕业就第一时间揽入怀中。


南京玄武湖


事实上不止小米,今年年中时,华为的部分研发团队也从深圳出发,搬迁到东莞松山湖。2016年,中兴将通信设备制造业务、手机业务生产线迁入从深圳迁至河源。而阿里巴巴、腾讯等,早已将部分业务部门布局到了西安、成都等城市。包括之前的锤子科技与成都成华区“联姻”,也都是属于这个范畴。


企业用脚投票城市的行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为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无奈;更是深层次上,企业能够敏锐感知到经济发展趋势,有长远眼光和战略布局能力的体现。希望越来越多像小米一样的优秀科创企业,到武汉去,到南京去,到一切充满希望的优秀城市中去。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丨 广东


城市:国庆房价 丨 中西部“七小龙” 丨 县城乡镇人力成本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一千多万北漂们 丨 四川副中心城市 丨 逆城市化灰犀牛 丨 三产占比 丨 2017国民大数据 丨 2017商标大数据 丨 燕赵之地 丨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 丨 各省高等教育人口 丨 真实国民经济&素质 丨 恩格尔系数偏高城市


人文: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丨 选择一座城市 丨 海口出租车司机 丨 乡村里的中国 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丨 中国人都是赌神 丨 最美烟火气 丨 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