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分类、分层、分级进行

程小红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2024-08-30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要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立健全全国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做好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测绘和建档挂牌工作。

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何科学对其进行保护尤为关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对此表示,经过长时间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已从当初偏重局部、片段、分散的保护思维,逐步发展为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还需沉下心来认真梳理城市历史脉络,进一步实施分类、分层、分级保护。

1


Q:历史空间格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骨架,在保护过程中如何保证历史空间格局不被破坏?

A:人有了骨架才能立起来,历史文化名城有了空间格局才显得清晰而有秩序。对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有两点较为重要:一是对历史空间格局要有清晰的认知。它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城市历史的研究、城市发展脉络的分析以及对它独特空间的梳理。城市设计往往注重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可以提炼出城市中既有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在空间上的反映,因此可将城市设计当作一种认知工具和方法引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二是要对历史空间格局进行整体的规划管控,提出明确的管控措施和要求,并形成严格的法律法规界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护好历史空间格局。

2


Q: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观念需要更新,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谋划?

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分类、分层、分级进行。之所以要分类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历史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域特色型等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又大致可分为传统生活类、商业类、混合类等,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要有不同的保护举措。分层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包含不同尺度、不同层面的内容,在保护时需对城市的历史空间格局、山水格局、历史街巷等进行高度的整体风貌控制。分级则是在微观层面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保护规划,并将保护落到实处。

3


Q:《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中提到,要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对此您怎么看?

A: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于北京老城的保护,此前也提过“夺回古都风貌”和“旧城整体保护”,现在提“老城不能再拆”,相比之下要求更加直接、清晰。首都核心区92.5平方公里中有62.5平方公里是明清时代北京城的范围,其中有将近40%的街区是历史文化街区,可见首都历史文化街区的绝对规模和占比数量都相当巨大。另外,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古都的营造思想,最后也都凝聚在了北京老城里,所以不能拆只能保。

对于故宫、天坛这些世界遗产的保护目前已形成共识,老城里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应是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认真的调查,挖掘梳理出那些鲜活、真实、丰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保护好它们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讲好它们的故事。其次由于审美和追求居住舒服度的原因,居民有可能主动改变老建筑的传统风貌。我们既不能让他们轻易拆改,也不能轻易迁走居民,要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老城传统生活方式得以延续。


4


Q:对于涉及历史文化名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该如何科学处理?

A: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要做好“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在政府指导下,百姓如果愿意出资做好自家房屋的修缮,历史文化名城可更好避免任由其衰败破落。另外,历史文化名城里很多房屋面积较小、质量较差,很多居民都是自己搭建厨房,公用卫生设施,如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居民的生活就能得到良好改善。至于交通问题则涉及车辆的“停”和“行”,“行”可以推行绿色出行,“停”则可以采取与老城周边商业办公楼的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等共享的办法,提高停车场白天和晚上的使用效率。

还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具有长期性,都会遇到阶段性问题。在某些阶段,我们必须容忍还有一小部分它没有改造好、没有修缮好,有待继续改善。

5


Q: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对于公众参与路径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A:公众的参与不应停留在表面上,需要深入了解公众的真实诉求,给他们提供通畅的表达途径。只有沟通好、协调好他们所关注的个人利益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允许他们强调自身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让他们更加自愿地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在组织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推动社区营造,让公众发挥所长,一起参与环境品质的提升。另要加强构建新型社区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员的流动使得人际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社会空间的重构非常有必要,迫切需要将公共参与和组织路径作为构建社区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建设,同时维护好这种社区关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6


Q:您参与过桂林等地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有哪些好的经验或思考?

A:我参加了清华团队做的桂林市总体规划,主要负责桂林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部分,有四点经验和思考想与大家分享:一是桂林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和当地山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将它放入整个桂林的山水格局中,维护好“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种地域性空间格局的特点。

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需将它放入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去思考,梳理清楚是因为什么变化造就了它的空间脉络和格局特点。

三是在规划上要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进行有风貌、高度和真实性的管控,避免文物古迹与周边环境的尺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影响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变化。

四是当下历史文化与商业联系紧密,无论文物古迹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既会被强调文化价值,也会被强调文化在这种现代生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有一个前提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进行破坏性的商业开发,以免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也无法持续。




延伸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