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2017-11-03 胡鞍钢 王洪川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转载自:观察者网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洪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随着中国崛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趋势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这就产生多种争论和预测,在众多西方预言中,中国始终面对国际舆论三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门罗主义”。国外各界对中国的看法充满偏见,对中国的猜测不断、预言不断。

尽管我们已经比较习惯和适应别人的“说三道四”,但是进入新时代强起来的中国,必须站在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为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传承,在各种国际交流场合上争得主动权和话语权,“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世界表明,西方国家带有政治偏见的预言已经破产,拒绝接受中国、企图阻止或遏制中国的计划终将成为泡影。


历史性成就击破“崩溃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一些人对此进行了别有用心的解读。例如美国学者彼得·马蒂斯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世界末日,为中国的崩溃做好准备》的文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2013年曾说中国“将要撞上自己的长城”。这与十几年前美籍华人章家敦所著的《中国即将崩溃》如出一辙。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伴随着类似的论调。当中国经济增长率从10%左右降至7%左右,再次冒出“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不只反映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也反映了许多西方认识与理论的局限性。

中国五年来的实践,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实力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严峻考验,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孕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强起来新时代。“中国崩溃论”等西方屡次看低中国的言论已经成了国际笑话。


分享红利化解“威胁论”

中国崛起对世界各国意味着什么?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即中国的崛起将威胁邻国和其他国家。

然而,实践证明,中国不是独善其身的“专车”,而是世界发展的“顺风车”,是人类进步的“快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世界减贫贡献达到1/4以上。中国经济红利遍布全球,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最不发达的国家,奉行“先予之、后取之,多予之、少取之”的方针政策,援助并帮助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在更大范围内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主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碳排放从高增长到低增长进而负增长,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重要贡献者。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朋友圈”遍布世界各地。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双边关系,已经从利益相关者升级为利益攸关者,强起来的中国继续向世界全面开放,使世界受益更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利益相关度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强起来使世界共同受益。

所谓“中国威胁论”,不过是西方“老师”阻止或者遏制中国这位东方“学生”奋进的幌子。现实是“学生”已经找到了超越“老师”的方法,而“老师”还不自知,仍不自省。


共赢理念取代“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早期雏形,其本质就是通过排他划定势力范围。“门罗主义”后来又进一步演化为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美国学者福斯特指出:“控制西半球——这就是美国制定‘门罗主义’背后的动力。”正是基于美国崛起的历史,西方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将采取自身的“门罗主义”,甚至美国舆论试图影响欧洲,宣称美国霸权将被中国霸权取代,制造世界陷入冲突和不稳定的预言假象。

然而“门罗主义”已经产生了近200年,用这种老旧观点去揣测中国对外发展战略,把中国当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不仅十分落伍,而且极度缺乏思考,只能将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引入歧途。现在的中国不是200年前的美国,中国绝不会走国家利益至上的美国崛起之路。

以中国与东盟关系为例,有人预测崛起的中国会和东盟国家发生冲突。但中国始终保持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东盟国家不仅没有对中国特别恐惧,而且采取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强化同中国的经贸往来,这不仅打破了这种西方预言,更取得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上的历史性进步。这正是源于中国奉行的“共赢主义”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强权中心论”。中国是开拓者,开辟了人类现代文明新的强国崛起之路。

从根本上讲,美国主导下的国际关系逻辑仍然是零和博弈。中国“共赢主义”正在开拓一条“非零和博弈”的国际关系道路。“非友即敌”“非合作即对抗”“非得即失”等等观念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谋求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更具远见的战略思维,角色定位既要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也要具有适当的弹性,为各国家间的战略博弈提供条件。

西方预言的破产,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偏见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西方主流学者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国制度缺少基本耐心,对中国优秀文化缺少基本包容。诚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所言,如果你以美国的中国研究专家预言北京的能力,来作为评价我们贡献的标准,那我们的记录很差。我们常常犯错误,不仅源于可利用的资料有限,而且源于幼稚、把学科框架强加给远为复杂的现实,这都是导致我们犯错误的原因。

对人类文明而言,中国赶超美国不仅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还是人类文明与现代智慧的共同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对占全球人口8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雪中送炭。这不仅是对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部署,更是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共同强大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乃至世界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任务、目标原则、路径手段、战略策略、体制机制。中国的创意正在变为全球性的知识和想法。


更多阅读

Hu Angang: Xi's thought a practical plan for future

胡鞍钢、王洪川: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论断

胡鞍钢、王蔚: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学习时间|公管学院本科双学位班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

罗祎楠:以“为学”而自信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招聘公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研究助理招聘

学习十九大|胡鞍钢: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胡鞍钢:新时代就是中国黄金时代 呼唤中国青年做出黄金贡献

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球治理行动框架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

胡鞍钢讲述《习近平治国方略》:合作共赢

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过勇谈《习近平治国方略》:大国治理

胡鞍钢:“以人民为中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聚焦|首席记者赵忆宁:本世纪的中国与非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时、地利、人和”

聚焦|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献礼十九大|《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位列中信出版集团“十九大专题”书榜之首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 “这是一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鄢一龙: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键在创新

七问七答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解读十九大报告

聚焦|尹伊文博士做客国情研究院:西方现代化中三个核心价值导致的困境及出路

聚焦|胡鞍钢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学习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

胡鞍钢: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新书交流会顺利举行

胡鞍钢 张巍: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