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王绍光教授做客中信大讲坛: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2017-11-12 国情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11月7日晚,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经济导刊》共同主办的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33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主讲,题目为“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中西方政治分析比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到会致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仰出席并作点评。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鄢一龙主持。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作主旨演讲

王绍光教授指出,中式的政道思维更多的是关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存在的外部大环境,因而偏重整体性。而西式的政体思维,更关注事物本身以及这些事物的特点,更注重分析性。

王绍光教授分析指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有“西方历史之父”美誉的古希腊史学大师希罗多德就已经开始谈政体。政体及其相关概念,在西式政治分析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西方古典思想家之所以如此关注政体,是因为他们认为,政体对政治共同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政体分析依然是政治分析的主线。然而,用当今政治学的术语说,以往西方思想家有关政体的学说都是规范性研究,而不是实证性研究。因而,进行政体分析,人们很容易犯简单化的错误,即把全方位观察复杂的现实化约为只看一两个简单的指标。因为只关注一两个指标、只关注形式,政体思维很容易忽略政治体制其它方方面面的变化,导致用静止的眼光看变化的现实。故而即便他们可以在规范的意义上证成某种政体是理想的,也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政体就一定优于别的政体。

王绍光教授同时又指出,对中国的先哲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政道,而不是政体,因为他们很清楚,哪怕政体相同,都是君主制,治国的理念、治国的方式可以非常不一样,其后果自然也会千差万别。从商周开始,中国就是一个复杂共同体,其空间规模与人口规模已经相当大,远非希腊那些小不点的城邦(简单共同体)可以比拟。在这么庞大的实体中,治国之道亦必然比希腊那些小不点的城邦复杂得多,有无数个相互纠葛的维度,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以一两个简单的标准对政体进行分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王绍光教授认为,政体思维与政道思维最关键的不同是视野的宽窄。西式政体思维重政体,而政体只是各种制度的一小部分。中式的政道思维并没有忽略“制度”,“治术”即包括各种制度安排,当然也包括政治制度的形式。但制度只是政道的一部分。因此中式的政道思维不会陷入制度决定论,更不会陷入政体决定论。


▲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致辞 

孔丹在会上致辞。他指出,中信发展集团于1979年10月创办,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锋和窗口。中信发展集团积极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开展深入专题研究,是国内唯一一家由中央企业兴办的社会智库。中国道路系列讲座,是面向全国高校师生的公益性讲座,旨在探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践行中国道路,发展重大中国学派,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爱国主义,坚定人民四个自信,激发和增强中华民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在座很多都是青年学生青年朋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   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作点评 

崔之元教授作点评。他指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是各个民族文化传统激烈的碰撞和交流的世界。他重点探讨了在这种碰撞与交流的环境下人类共同体创新的问题。崔之元教授以AlphaGo及AlphaZero人工智能对战人类顶尖围棋棋手取得压倒性优势为例说明,对西方框架的批判不应当只停留在一个相反的、尚未被充分理解的传统,同时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对东西方实践进行共同的思考。围棋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体现东方文化内涵的,也是东方各国引以为荣的技艺。为了理解围棋,计算机科学自身也在发展,不断超越原有的局限。东西方传统(围棋与国际象棋所代表的不同规则与思路)最终在高的思维水平(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更复杂更深入更整体的逻辑)上实现了统一。我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来创造一种更理想的政体和政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作点评 

潘维教授作点评。他指出,王绍光教授的讲座逻辑十分清晰,体现了一种学术自信和思想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学贯中西”的学识,来源于他对学术史扎实的梳理,这些需要勤奋才能做到。王绍光教授关于“中西方政治分析比较”的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政治学里面是先进的,翻译成英文,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出色的。王绍光教授的研究在学术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在政治学界也会影响深远。

刘仰研究员作点评。他指出,今天我们讲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在历史长河中,民主并不受统治者欢迎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战争需要流血牺牲因而带给这些参军的人一部分权力,放权又给统治者带来“烦恼”,当某一个政治制度出现雇佣兵,民主则又不复存在。关于为什么会产生政体的问题,刘仰分析指出,在有严格等级制度的社会制度下,面对战争这一共同利益,权力有了部分妥协。而当没有战争时,利益则是一种刚性划分。在严格的等级划分里,如何行使政治统治,这就出现了寡头制、独裁制、僭主制、民主制等所谓的政体。

最后,王绍光教授对嘉宾的点评作了回应,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作了现场解答。

清华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鄢一龙主持讲座

▲   讲座现场

▲   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办公室)

更多阅读

出访|胡鞍钢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谈中美关系

周绍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六大事实依据

胡鞍钢 杨竺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国情讲坛】第一讲|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重磅|胡鞍钢做客日本国会议员会馆介绍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有关研究成果

聚焦|认识中国:彼得·诺兰教授与胡鞍钢教授对谈

出访|胡鞍钢会见日本生态协会会长池谷奉文

胡鞍钢:创新中国特色强国大战略

胡鞍钢:“两个阶段”战略关键词是“全面建设”

书评|“知识与决策权”研究议题及其拓展:评《目标治理》

王亚华:决胜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聚焦|胡鞍钢为国家体育总局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Hu Angang: Xi's thought a practical plan for future

胡鞍钢、王洪川: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论断

胡鞍钢、王蔚: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学习时间|公管学院本科双学位班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

罗祎楠:以“为学”而自信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招聘公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研究助理招聘

学习十九大|胡鞍钢: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胡鞍钢:新时代就是中国黄金时代 呼唤中国青年做出黄金贡献

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球治理行动框架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

胡鞍钢讲述《习近平治国方略》:合作共赢

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过勇谈《习近平治国方略》:大国治理

胡鞍钢:“以人民为中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聚焦|首席记者赵忆宁:本世纪的中国与非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时、地利、人和”

聚焦|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献礼十九大|《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位列中信出版集团“十九大专题”书榜之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