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认识中国:彼得·诺兰教授与胡鞍钢教授对谈

2017-11-07 国情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11月5日下午,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剑桥大学崇华中国研究讲席教授彼得·诺兰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对谈活动于清华公管学院举行。活动由活字文化主编李学军主持,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张瑾博士、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高宇宁、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翔应邀参加了活动,校内外40余位师生到场聆听。

诺兰教授首先围绕如何定位中国在亚太乃至世界的角色、如何处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遗产两大问题,对其新书《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作了介绍。

▲   诺兰教授发言

诺兰教授认为,需要深入历史理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长期关系。中国在维护海洋主权时面临国际政治秩序和法律的挑战。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南海问题,一些西方媒体甚至会用“恃强凌弱(bullying)”来形容中国在南海正当的领土保护。如果我们回顾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事实上西方国家正是通过恃强凌弱的暴力征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主权遗产。普通的法国民众甚至都不知道在遥远的南印度洋竟然还有凯尔盖朗群岛(Kerguelan Islands)这样一片法属领地。此外,中国历史上涌现的智慧发明和技术革新,如四大发明、陶瓷艺术、水治理等都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经验,这也为“一带一路”战略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胡鞍钢教授对诺兰教授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还简要回顾了人类社会三次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强调在西方主导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之后,习主席倡导“共赢主义(win-winism)”,表明中国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提出当代“一带一路”是一脉相承的。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贸易出现转折,中国实际是这次全球化逆转的最大受害者。如今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新的全球化进程,中国将扛起“新型全球化”大旗,推动从不公平到公平、不包容到包容、不平衡到平衡、不可持续到持续和绿色的全球化进程。去年杭州G20会议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未来中国将继续探索异于西方的、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发展道路。

▲   胡鞍钢教授做点评

此后,诺兰教授与胡鞍钢教授共同探讨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诺兰教授认为,资本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活跃了经济,另一方面资本的必然逻辑是高度集中和垄断,政府应当培育、鼓励、引导、以及有效地管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这表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实验的过程,而这一实验的“彼岸”就是达成大多数人的自我实现。

胡鞍钢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非常密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历史和理论的基因。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辩证唯物论对于理解“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很有助益。胡鞍钢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为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体现。他指出,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计划”带有当代“共产党宣言”的意味。“习近平计划”不仅是为中国提供发展方案,同时为构筑一个“大同世界”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路,这一共同体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即: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在国际格局的角色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今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也在西方不少地方遍地开花, “西方也正在学习中国”。

活动最后,诺兰教授还勉励参加活动的师生并寄语:“大学师生是当前世界变革的先锋战士,他们的武器不是枪炮,而是思想”。 

▲   与会学者合影


彼得·诺兰教授是剑桥大学崇华中国研究讲席教授、海外著名中国研究专家。他对于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前计划经济转型过程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写作,并且围绕一系列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授。他的研究领域覆盖了中国和印度发展比较、中国农业、中国与前苏联制度变迁等内容,着重探讨了贫困,饥荒,不平等和人口迁移问题。与此同时,诺兰教授还关注了在全球商业革命的时代重组的跨国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型企业的改造、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演变等问题。

人物名片


更多阅读

胡鞍钢:创新中国特色强国大战略

胡鞍钢:“两个阶段”战略关键词是“全面建设”

书评|“知识与决策权”研究议题及其拓展:评《目标治理》

王亚华:决胜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伟大实践让西方预言破产

聚焦|胡鞍钢为国家体育总局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Hu Angang: Xi's thought a practical plan for future

胡鞍钢、王洪川: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论断

胡鞍钢、王蔚: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学习时间|公管学院本科双学位班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

罗祎楠:以“为学”而自信

11月7日讲座|王绍光教授:政体思维vs.政道思维

招聘公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研究助理招聘

学习十九大|胡鞍钢: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胡鞍钢:新时代就是中国黄金时代 呼唤中国青年做出黄金贡献

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球治理行动框架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

胡鞍钢讲述《习近平治国方略》:合作共赢

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过勇谈《习近平治国方略》:大国治理

胡鞍钢:“以人民为中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聚焦|首席记者赵忆宁:本世纪的中国与非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时、地利、人和”

聚焦|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献礼十九大|《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位列中信出版集团“十九大专题”书榜之首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 “这是一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鄢一龙: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键在创新

七问七答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解读十九大报告

聚焦|尹伊文博士做客国情研究院:西方现代化中三个核心价值导致的困境及出路

聚焦|胡鞍钢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学习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

胡鞍钢: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