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50中国伟大梦想研讨会暨《2050中国》新书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11月12日下午,“2050中国伟大梦想研讨会暨《2050中国》新书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浙江人民出版社和长安街读书会联合举办。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虞文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殷存毅,哥德堡大学副教授郑京海,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出席活动并参加讨论。活动由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主持。
▲ 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虞文军发言
虞文军总编辑在发言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050中国》这本书是以胡鞍钢教授为核心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团队的合力之作、精心之作,从更加专业化、更全面的视角分析了到2050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2050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与战略步骤。多年来,国情研究院团队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想国家之未想,做出了许多极富前瞻性,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衷心希望浙江人民出版社能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高端智库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推进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和出版提供服务和支持。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发言
胡鞍钢教授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2050中国》的研究团队,以及研究采用的方法、理论框架等。胡鞍钢指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由老、中、青三代组成,致力于成为国家发展的瞭望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胡鞍钢指出,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衰落绝非是偶然的,国家衰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创新,压抑创新。《2050中国》一书大的理论背景是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假定一个国家存在着四个阶段:准备成长期、迅速成长期、强盛期、衰落期,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主要的经济指标,特别是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胡鞍钢分析指出,国家的兴盛或衰落核心问题在于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能否持续的创新,而不中断、不夭折;能否比他的竞争国家更具创新力,而不骄傲、不落伍。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中国的兴衰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胡鞍钢分析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1世纪中叶的百年的长期历史过程,是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长征”。这一百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半场”:一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上半场”;二是21世纪上半叶的“下半场”。“下半场”又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小康社会阶段(2000-2020年),持续高增长,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目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全面小康社会。第二阶段是共同富裕阶段(2020-2050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构建共同富裕社会。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延伸,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社会。
胡鞍钢引用毛泽东同志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有伟大的梦想,就是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伟大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发言
王绍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胡鞍钢及其研究团队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续地从事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研究,这样的团队在全世界找恐怕也是难的。这个团队做的研究不仅仅是预测,还有设想以及规划,不仅对学术上有贡献,对于国家发展也非常有意义。王绍光指出,社会主义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必要手段。中国在过去将近70年里走的路和未来规划的30多年要走的路,都是持续地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富”要求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要用再分配的方式使贫富差距缩小一点,这不仅仅是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到2050年的中国我们希望不仅体量要大,而且体型也要有独特的吸引力。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殷存毅发言
殷存毅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胡鞍钢教授的团队向我们展示了其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前瞻性和服务性特征。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更难得的是想国家之未想,这恰恰是这个团队走在中国智库前沿的体现,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其次,这个团队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对中国国情的持续不断的研究,源于一种希望中国能够强起来富起来的民族情怀。但是光有激情也是不够的,要有专业的预测。专业预测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手段,这也恰是这本书令人信服的方面。不仅如此,胡鞍钢教授带领着这些青年学者,将这种热情与专业传承了下去,而且这个传承是非常有效的。殷存毅进一步指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场,中国要处理的不仅仅是怎么发展、怎么共同富裕的问题,而是中国与世界、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怎么共同发展、怎么共同富裕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中国贡献给世界将近三分之二的经济体的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根本体现。我们不光要体量大,姿态和形象也是要让人家羡慕。
▲ 哥德堡大学副教授郑京海发言
郑京海副教授从国家竞争模型的专业角度分析了胡鞍钢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未来发展大趋势。郑京海分析指出,国家竞争模型主要有四个要素:从生产要素角度来讲,中国有受教育良好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其次中国的市场很大,人民生活刚刚富裕起来,市场需求也很大;再有就是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在新的产业里可以比较顺利的发展起来,竞争不会太激烈,特别是国际上的竞争;最后就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再加上机会,以及有作为的政府,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郑京海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对全世界的老百姓都将带来好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支持中国的发展。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发言
王亚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2050中国》这本新书是国情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胡鞍钢老师的国情研究团队有三个鲜明的特色:前瞻性、战略性和专业性。在过去的10年间,胡老师带领大家先后完成了《中国:走向2015》《2020中国》《2030中国》,现在全新推出了《2050中国》,这一系列成果是对中国发展的设计,同时也在不断的深化。王亚华教授指出,我们在做国情研究过程中也深刻地意识到,做中长期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测不准原理。评估过去几十年关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预测,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预测,无论是国内的国外的,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国际机构,都大大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不断的修正。但是总的来看也能找到一些规律:在生产力指标上容易被低估,但是在生产关系的指标上容易被高估;对易定量的指标常被低估,对于非定量的很难去测度的指标容易被高估。王亚华指出,对于我们这一代学者来说,我们的主题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参与到中国2050年蓝图的整个过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主持会议
《2050中国》的另外两位执笔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生龙,助理教授唐啸也在会上发言。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生龙发言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啸发言
《中国青年报》、中新社、新华社、《环球时报》、瞭望智库、人民论坛等媒体以及长安街读书会的读者朋友应邀出席会议,并就关心的问题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 活动现场
▲ 合影留念
聚焦|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王绍光:国家强制能力的基础是暴力,但它也是减少暴力的必要条件
【国情讲坛】第一讲|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重磅|胡鞍钢做客日本国会议员会馆介绍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有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