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尔街喜欢录用哲学专业的学生? ——万维钢关于专才和通才的六个洞见
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有学生和家长向你咨询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你的学生被某著名大学录取了来向你报喜和道别,毕业典礼上学校安排你致辞,你是不是这么说的:这个专业最热门你应该选这个专业,到学校一定要专心学习别分心,要跟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你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先做技术,成为一个好员工,将来要进入管理层……
其实,这些话说了也白说。因为,这些话会让听的人无所适从。搞关系跟专心学习是互斥的,技术和管理是两码事。真实世界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给你设定好一个一个的里程碑,达标了就给你相应的待遇。是做专才,还是做通才?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你要在各种矛盾之中做出选择。
专才,是以一技之长参与某一项特别的社会分工的人。老一辈的人说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的就是专才。而通才,则是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跨领域运用技能,会通用的方法,能够处理复杂事物的人。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君子要做通才。
万维钢最近在【得到】“精英日课”中有一篇“通才论”,关于“专才”和“通才”,他谈了六个区别。我听读之后是备受启发,来跟你说道说道。
-01-
专才力争起跑线,通才大器晚成
专才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快速训练,而且练成了马上就有用。考察美国大学生毕业五年内的收入水平,排在最前面的都是计算机、电子工程这种“数理化”专业。做专才,见效快。
而你要选择了历史、政治和哲学专业,刚毕业的你的确没啥大用,你的收入会比较低。但是毕业十年到二十年之后,这些人反而会上来。特别是你考察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期能拿到三十万美元以上年薪的人,他们当初学的很多都是“自由技艺”专业,也就是那些没什么直接用处的人文学科 。
这些人是通才。他们需要在社会中打磨自己,才能学会如何发挥那些知识的价值。担任企业高管的通常不是程序员出身,而是那些比如说在大学学的是“社会学”的人。
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经历复杂 。他们有的出身于名校但有的根本没上过大学。他们在成为高管之前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有过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跨职责的经历。他们失败过,甚至犯过特别大的错误。他们年轻的时候有过很长的尝试期和探索期。
通才无法速成。美国增长最快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创业时候的平均年龄,不是25岁,而是45岁。
-02-
专才知识结构单一,通才横跨多个领域
经历复杂为什么有用呢?因为你能学会洞见事物的本质,能用类比思维把一个领域的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公司、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看似很不一样,其实都要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和人员的激励问题,都得琢磨地理和文化因素,都得从全局考虑。
现在新兴的工作机会往往要求你把一个人文领域和一个技术领域结合起来做事 。好奇心+大数据=市场研究,同理心+基因测序=基因咨询服务,文学创造力+互联网=社交网络经理……这些新职业提供的岗位数正在超过传统的职业。
并不是说专才就没用了,社会永远需要高水平专业人才。但是你很难预测未来最热的专业是什么,你选专业得赌对了才行。
-03-
专才执行算法,通才创造连接
发明创造都是想法的连接,而通才擅长连接想法。企业级悬赏解题网站InnoCentive上的那些难题,往往不是本专业的人、而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人、使用你完全没想到的思路给解决的。最成功的漫画作者画过好几个不同的类型。我看现在中国最厉害的作家,本职工作和专业训练都不是当作家。
有人对3M公司专利情况做的研究表明,最厉害的创新者是“全才”——也就是在某一个领域钻研很深,又能把这个领域的核心技能用到临近领域中去的人 。这些人不断学习新东西,涉猎越来越广,甚至能纵横几十个专利类型。
想要在现代世界搞创造,你最好既会这个又会那个,还得会把这个的技术用在那个上才行。
-04-
专才埋头苦干,通才知人用人
不懂技术的人最好别去搞什么管理,但是懂技术完全不等于就可以搞管理——事实是现在有大量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人。
想要搞管理,你学要懂“人”才行。文学作品能帮你提高共情能力,学会理解人;文法技能能帮你提升表达能力,学会影响人。
能够迅速理解一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陌生人的想法,能够让对方立即明白你的想法,这是现在极其珍贵的能力。
-05-
专才追逐信号,通才自行探索
今天问这个明天问那个,总想让别人告诉你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和学什么,你就已经落了下乘。高水平的通才具有从杂乱的信息中获得洞见,在没有规则的地方自行制定规则的能力。
专业划分都是人为的,通常是给专才准备的,通才得自己决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有人学的是艺术欣赏,但是他得到了洞见直觉的能力;有的人喜欢读历史书,他肯定爱好研究领导力。真实的知识没有固定的边界。
没人管,你自己决定干啥,这才是高水平。
-06-
专才动机明确,通才志存高远
现实世界中各人有各人的利益诉求,越往上越会看到互相冲突的价值取向,这时候你如何取舍,就取决于你的格局。是优先发展经济,还是不惜代价保护环境?像这种问题不是一句“德才兼备”就能解决的,读书少的人根本说不清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不道德。
很多风险投资人是哲学家,华尔街喜欢录取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为啥呢?因为哲学能让你适应矛盾。你得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一件事,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
要做到这些,你需要有一套足够高的价值观才行。而价值观更高的那个你,恰恰不是现在的你——所以通才都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回到开头的场景,请告诉你的学生:何必在意五年以后的社会最需要什么专业呢?我们能不能有点智力勇气,想想自己想要做个什么人、想要干成什么,完了再看看干那件事儿需要什么工具。少年强,则中国强。伟大的国家不是全靠工具人建成的。特别是这个AI正在接管大部分专业工作的时刻,世界越来越需要通才。世界需要能理解它的人。
资料来源:
【得到】APP万维钢“精英日课”第4季“通才论”。本文只选取基本观点,且有删减和编辑。深度学习请参照原文,原文中还有更多的中外文参考资料和新书资讯。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热文推荐●娓娓故事,涓涓育人 ——对三位老师教学风格案例的点评(九)
●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习性教育”样例—— 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好习性”体系创意解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解读(三)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红利 ——写给女教师、女校长和女同学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