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名校高调举办毕业典礼:有仪式的人生,让你从不相信到相信
6月的武汉,被各大名校越来越隆重的毕业典礼所震撼。大学在这座城市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她的气质,越来越重要。人生没有经过一次隆重的毕业典礼,终究是有缺憾的——《志远读城》
之一 越来越高调的毕业典礼
如果要问每一个生活在武汉的人,6月的武汉,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恐怕,各大高校越来越隆重的毕业典礼,要拔得头筹。武汉作为大学之城,拥有全国最多大学生的城市,在这个月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如果说以前,毕业典礼不过是各大高校一项例行的内部工作,那么今天,显然各大高校已经不再这样认为。似乎,每一所高校都在憋足了劲,努力让自己的毕业典礼走向社会,成为受到各界关注的大事。
开风气之先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早在8年之前,就有这么一段记载“最牛毕业典礼”的文字。
“2010年6月23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光谷体育馆举行,来自34个院系的7780余名毕业生们身着庄严的学士服参加了本次毕业典礼,再创中国高校史之最。学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校领导及院士分成4批为毕业生授予学位,时间长达3个小时,涵盖工学、医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类别。”
那一年,根叔成为网红。
自打这个创下中国高校史之最的毕业典礼举行之后,每到6月份的毕业之际,武汉各大名校都争相在毕业典礼上下功夫,都希望自己的毕业典礼能够更加出彩,更加鼓舞自己师生的士气。
一直暗中与华中科技大学较劲的武汉大学自然不甘人后,索性超出建筑的限制,把毕业典礼放在其学校中间,偌大的“九一二”操场,规模与气势立即更胜一筹。
对2018年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媒体是这么描述的:“6月22日,武汉大学举行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共有15000多名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整齐穿戴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参加仪式,现场仪式感十足。由于当日武汉降下大雨,万余名师生坚持在雨中完成毕业典礼,气氛感人。”
而武汉其它名校也不想在这场毕业典礼的竞争中自甘人后,各自暗中出招。处于武汉高校老三位置的华中师范大学,采用招数是4500人毕业大合影,从2014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成为招牌仪式。
媒体报道,“2014年6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2014届名毕业生在该校佑铭体育馆操场上,围成半径45米的圆弧进行毕业合影,如同一个体育场环形看台。这也是全国高校截止目前人数最多的巨型本科毕业生合影活动。这张毕业照洗出来可达8米长。 ”
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祭出苦情的招数,媒体报道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都坚持为每一名毕业生拨穗,7000多名学生,整整两天他一丝不苟地做一个合影‘背景板’”。
之二 参加仪式,是每个人的权利
对于武汉各大高校高调举办毕业典礼,主流舆论给予了支持。6月20日,光明日报旗下的光明网一篇文章甚至指出:“让每个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大学的基本职责”。文章对那些只允许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的高校给予批评,认为他们剥夺了大学生基本的权利。
主流舆论倾向于支持“仪式在个人成长中的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们的观点,多半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E·帕克(Park,Robert Ezra)的判断:“‘人’这个词,最初的含义是一种面具……无论身在何处,每个人总是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自己在扮演的一种角色……正是在这些角色中,我们互相了解;也正是在这些角色中,我们认识了我们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这种面具代表了我们自己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我们不断努力去表现的角色——那么这种面具就是我们更加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自我。”
毕业典礼仪式是一种表演,它应该归于欧文.戈夫曼所说的真实表演之列。绝不是舞台演员和骗子那样,前者“不希望别人将其当真对待”,后者“想要别人当真对待”。
毕业典礼就是生活的本身,而生活本身就是实践的戏剧性展现:在每一场毕业典礼上,大红色调选用,舞台的庄重,师生的互动乃至往届优秀毕业生讲述,都似乎在压缩时空、模拟人生。
而“一个曾经诚实、认真地扮演过的角色,使得表演者在以后能够设法将它再现。”戈夫曼的这句话,让仪式充满了正能量。
它也说明了,仪式在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想想,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都不是来源于仪式吗?
之三 仪式中的情感,比寻常生活中更真实
作为2018年华中师范大毕业典礼导师团的一员,我完整地经历这次典礼的全程。
坐在导师席上,我看到了最开心的笑容,也看到了最幸福的泪水。我毫无保留地相信这些笑容和泪水所代表的真实性。
甚至觉得,这仪式上的真情流露,比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还要真实可信。
很遗憾,尽管作为开高调举办毕业典礼的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我的学生时代,却无缘去经历这种庄重的仪式,现在作为老师,却要给那些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拨穗,完成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以前,我们不重视仪式。但是,仪式的顽强生命力,却从来没有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过。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理解那就是仪式罢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一碗阳春面》,曾经鼓舞了千万人。那不正是仪式的作用吗?在最艰苦、最贫穷的时候,母子三人都要在除夕之夜,去吃一碗代表着新年到来的阳春面,虽然只够钱三人共吃一碗。那显然不是在吃面,是在完成“证明我们还信赖生活”的一次仪式。
如此想来,武汉是一座最有地气的城市,这种气质,也感染了她哺育的这些高校。才会出现校长亲自为每一个毕业生拨穗,让每一个毕业生经历最隆重的毕业典礼这样的感人场景。
说不定有一天,看名校毕业生典礼,见证人生成长关键时刻,也成为必来武汉的理由之一。
《志远读城》精彩文章
再精心安排的人生,也会被命运粗暴打断 ——在2018华中师大博雅生毕业典礼上的分享
================
《志远读城》
把人生百态写进风景里
出品人
吴志远 城市品鉴师,学者,前媒体人;致力于品牌整合传播,创意写作,农业传播及新媒体应用研究
联系 767256562@qq.com
湖北自媒体协会邀请创始会员
请点击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