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恐慌”,凝聚抗击疫情的社会力量
《志远读城》:正确对待市民的“恐慌”,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责任与当担
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长王晓东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揪心,我们感到非常痛心,非常内疚,也非常自责。”
27日,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疫情披露有不及时一面”,只要有利于疫情控制,愿革职以谢天下。
疫情当前,这样的表态,是有当担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日益严峻,公众是有恐慌情绪的,而且随着疫情的拖延,这种情绪还会蔓延。
市民的“恐慌”,其实没有什么好回避。
所谓“恐慌”,是“人们对于痛苦的防卫性反应”,不管这种痛苦是客观真实的还是主观感知的。
进一步来说,导致“恐慌”的因素包括:自身受到伤害,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或者物质上的;因为别人的错误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根据这一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公众的恐慌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当前情况下,如果没有恐慌,反倒是不可思议的。
决心与行动
在持续性肺炎疫情面前,公众急切的想搞清楚:谁应该对此负责?对方应该做些什么来缓解痛苦?更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措施,来尽快降低伤害的扩散?
针对第一个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没有推却自己的责任,而是主动承担起责任。
当然,在恐慌的市民面前,省长、市长相继做这样的表态,他们是否会考虑过公众的反应呢?显然,他们是有充分考虑的。
笔者注意到,26日,央视在其头条号刊发省领导自责的新闻时,并没有关闭评论区。显然,这让恐慌的市民表达情绪,有了一个出口。而且是一个注定会被各级政府关注到的出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
第二,如何采取措施,来尽快降低伤害的扩散?实际上,疫情爆发以来,省市政府不断根据疫情的进展,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典型的,就是从1月23日10时起,关闭武汉的进出通道以及市内的公交系统。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这甚至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千万人口级别大都市采取类似的措施。省市政府降低疫情扩散的决心不可谓不大,行动不可谓不坚决。
理性与非理性
对于“恐慌”,没有必要去区分“理性”和“非理性”,因为每个人立场不同,在一个人看来是理性的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非理性。反之亦然。
不仅如此,固执地将市民行为认定为“非理性”的,是一件危险的行为。这意味着,双方将走向对抗。
如果我们清醒认识到,“恐慌”只是“对痛苦的防卫性反应”,那么各方将走向合作。
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省市政府没有将市民的恐慌视为情绪爆发、歇斯底里或者神经过敏,立即开始寻找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质疑问题。
比如,对于市民质疑医疗资源不足,病人得不到救治,省委、省政府表态:“千方百计增加隔离留观场所和定点医院床位,对所有疑似患者一律无条件收治,并有效隔离”。
对于武汉市民担心疫情防控期间蔬菜供应不足,价格飞涨的问题,省内多地启动保供调度机制,全力保障武汉“菜篮子”市场需求。
其次,省市政府将市民的恐慌看成合理的,要求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穿着他人的鞋走一里路”,而不是诋毁对方,这样从一开始就对能够能够对别人的关切做出反应,有利于之后解决问题。
站在市民视角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发出通知,叮嘱各级干部“加强疫情防控,履职必严失职必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公告,国务院征集疫情漏报瞒报问题线索,查证属实将严肃处理。
再者,如果认定恐慌是防卫性的,而不是攻击性的,就会更愿意去缓解别人的痛苦。
比如,对于关闭进出武汉通道之后,在外地旅游的湖北游客无处可去的问题。省市相关部门已经与国内多地联系,建立定点宾馆,统一提供给疫区滞留当地的游客集中住宿。
疫情当前,全省上下,正在齐心协力,共同对抗疫情,没有人能够幸免于外。
正确对待市民的“恐慌”,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正确对待市民的“恐慌”,就是要求我们从人民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志远读城》:有思想的表达(微信号 gywzyy)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