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英帝国衰亡后,英国依然留在发达世界的根源

2017-11-20 虚声 民银旅行

提起英国的印象是什么?


是大英帝国的起伏轮回,是结合古典和现代的伦敦,是有着某种古典气息的乡村风情。

 

是充满王室气息的温莎城堡、传奇色彩浓厚的伦敦塔、神秘莫测的巨石阵。

还有呢?


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拜伦与雪莱的浪漫诗篇,是达尔文学说对整个中教世界观的颠覆,是牛顿与麦克斯韦方程对世界的重新构建,还是亚当·斯密那些经典经济学说。


这些都很有趣,值得一说。


除此之外,大英帝国是工业文明史上第一个超级帝国,也是工业文明史中第一个衰落的超级大国。在大英帝国之前的历史中,超级大国衰落之后要么烟消云散,如蒙古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要么进入历史轮回中,如汉帝国和唐帝国。但是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既没有飞灰湮灭,也没有陷入轮回,依然停留在发达世界,为如今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


所有这些都说明,英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英国起于欧亚大陆西端的不列颠群岛,总面积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比日本还小点,比朝鲜半岛略微大点,和中国排名第九位的省份广西面积相当。和欧亚大陆最东边的日本岛对应,但二者的演化方式完全不同。


不列颠群岛有一个隐蔽的身份:欧洲人第一块新大陆。


说起新大陆,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移民美洲,一番屠杀、开荒之后建立美国。实际上美国只是新大陆二代,新大陆一代是英国。


新大陆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屠杀,二是建设。


美国之所以是新大陆,并不是说那地方刚刚从海里冒出来,而是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后来者成了那片土地的新主人。在后来人眼中,那便是新大陆。假如未来某一天,地球人移民到火星,也可以称火星为新大陆。并不是火星刚刚出现,而是人类刚到。


按照这个思路,建立英国的人也不是不列颠群岛的原始居民,他们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过去的难民,是罗马帝国过去的征服者,是维京海盗,是盎格鲁·撒克逊冒险家,是日耳曼开拓者……云集了欧洲所有种族。前后千年时间,不列颠岛都是冒险家的乐园。经过千年的杀戮、征服、殖民之后,融合而成为英格兰人。


凡是冒险家组成的乐园,必然是禁忌很少,必然是生机勃勃。就像当今的美国比欧洲更富有生机和开创精神一样,不列颠群岛比当时处于中世纪的欧洲更富有生机和开创精神。


英国开始奉行大陆政策:试图登上欧洲大陆,去占领、去征服、去抢劫,和当初日本人的想法一样。法国恰好和英国隔海相望,首当其冲。两国进行了一场百年战争,消耗了无数财富和人头,英国原本胜利在望,一不小心被一个黄毛丫头(圣女贞德)给搅黄了,郁闷。


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大陆未能再次统一,根源之一便是英国的存在,把欧洲西南沿海搅得乱七八糟。但是和东方的日本一样,英国始终未能征服大陆。和日本不一样的是,没能征服大陆的英国找到了新的历史机遇。


英法百年战争之后,就在英国权贵郁闷之际,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权贵正笑得很开心。凭借大航海时代的地理优势和运气眷顾,凭借麦哲伦和哥伦布等人的开创性贡献,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冒险家们全世界杀人放火,占地盘,抢财宝。它们成了地球上最早的“日不落帝国”。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两个强盗头子都想当全球老大,只能大打出手。打了一段时间,葡萄牙的太阳落山了,西班牙独享“日不落”荣耀。从1545年到1560年,西班牙人从海外运回黄金五千五百公斤、白银二十四万公斤,击溃葡萄牙之后,掌控全世界大部分重金属的开采权,财源滚滚。英国权贵看见那些财富,口水横流,决定抢饭碗。


西班牙权贵轻蔑一笑,小样,找死。英吉利海峡之战爆发。


所有帝国崛起都要经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1588年,也就是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那一年,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决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奔英国(正如明朝大军杀向后金)。英国人团结在伊丽莎白女王周围,充分利用主场作战的优势,同仇敌忾,以小、快、灵战术袭击西班牙的大、慢、笨舰队,战而胜之。那是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那是决定海上霸权的一战,决定了大英帝国未来三百五十年的海上霸主地位。正如萨尔浒之战奠定了爱新觉罗家族三百年的基业。

 


英格兰海峡之战的战略战术和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消灭明军相似,只不过是发生在海上。区别在于,努尔哈赤家族把中国留在农耕文明阶段;而英国变了。胜利的英国人转变了思维:从大陆思维变成海洋思维,不再奢望征服欧洲,而是去海外其它大洲建立全球殖民地系统。


——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变化。


此前文明史一直围绕着大陆思维运转,绝大部分历史记录都是欧亚大陆上的帝国兴衰。


英国人的思维转向海外,从试图征服欧洲大陆的大陆政策转变为离岸平衡,就是联合欧洲大陆上的弱国对付强国,玩欧洲版的“合纵之术”。英国由此掌控了海洋。早期的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英国更注重发展海军,控制海洋运输线,从而推动早期的工业与科技的发展。因此海洋思维改变了世界。


英国由此拿到工业化初期的主导权,得到丰厚的回报。简单说,就是从英伦岛国演变成日不落帝国,即工业文明时代第一个超级帝国。

 

 

帝国密码,科技的传承

 

相比之前的那些超级帝国,大英帝国极为不同。因为它背后有一条强大的科技链条。那条链上站着牛顿、胡克、道尔顿、麦克斯韦、狄拉克、霍金等顶级科学家。他们是帝国的密码,也是很有故事的人。为表示的尊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牛顿。


牛顿生于1643年。那一年东方处于帝国更替的前夜,标志性人物皇太极归天。牛顿出身并不高贵,爸爸早逝,妈妈改嫁,有一个并不幸福的童年。他沉默寡言,孤独地思考,静静地生长。这点很像两百年之后的爱因斯坦。


牛顿一生有三大特点。第一点,他是欧洲史上最出名的三大处男(另外两个分别是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之一。其实牛顿成名很早,后来地位很高(得到了爵位),足够长寿(活到八十五岁)。他谈过两次恋爱,均无结果。据说他曾向一位美女求婚,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表白的关键之际,他的心思飞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了,去想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方程。恍惚之际,他做了一个习惯性动作:下意识地抓住美女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美女痛了,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牛顿突然意识到:这辈子只能打光棍了。既然不能把心思放在爱人身上,何必去爱?不爱也罢。


牛顿的第二个特点是让人讨厌。天才总是与众不同的,但是牛顿过于与众不同了。在科学界,他基本上到处树敌,和同事争吵,和同行争吵。比方说牛顿和胡克,两个同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又是同胞,不列颠岛就那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吵得不可开交。另外他和德国的莱布尼茨吵了半辈子,用阴招让莱布尼茨吃亏。牛顿足够伟大,却是一个惹人讨厌的伟人。这么说并不是揭短,而是证明人性都是一致的,科学家也不例外。比方说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是友谊的典范,最后翻脸,让人叹息。


牛顿的第三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是对上帝的痴迷。现在很多人一说起信仰,就和迷信联系在一起。一说起破除迷信的方法,就拿出科学当武器。一提起科学,就把牛顿搬出来。如果牛顿知道这种情况,估计会气得活过来。


按照基督教义,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的言语写在《圣经》中。所以信徒要每天看《圣经》,也就是听上帝的言语。牛顿比多数人更为虔诚,对上帝更认真。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超级脑袋,在那个超级脑袋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既然世界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把他的身影留在世界上。尘世中的凡夫俗子虽然平凡,却可以通过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来了解上帝的思维。因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来自上帝的思维。


牛顿踏上寻找上帝思维的征程。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推理,通过那个无与伦比的大脑,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证明那些定律必须使用的数学工具(牛顿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在世俗世界里,那是科学定律。在牛顿那里,那是上帝的身影或思维。他搞那些不仅为了科学本身,而是为了信仰。所以说关于牛顿的一切,和书本上宣传的有很大不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牛顿晚年放弃了科研,专心研究《圣经》密码,写了上百万字的无聊而无用的玩意。是牛顿很蠢么?没有人敢这么说吧。其实他的科研中有着很大的不足(正是那些不足导致了“相对论”诞生)。他大概想在上帝的言语中寻找灵感吧。


但牛顿的行为证明了一点:信仰和科学是不矛盾的。后来很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解释各不相同。牛顿信仰上帝,到了爱因斯坦那里,信仰宇宙的和谐之美。把科学和信仰对立起来的人,要么不懂科学,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兼而有之。


牛顿使人通过他可以看见一种叫“科学”的世界观。它不再是国王或教皇的意志,而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天文观测到大炮设计,世人都可以用牛顿的公式计算。


牛顿之前,伊斯兰世界把基督世界压迫得气喘吁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在亚欧大陆上,基督世界在大陆上混不下去,才跑到海洋里去探险找出路,才有了所谓的大航海时代。牛顿之后,基督世界压倒伊斯兰世界,在工业文明时代领风骚数百年,强势至今。


牛顿之外的英国大科学家,如麦克斯韦、霍金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所以大英帝国虽然不复存在,但英伦本土依然属于发达世界,其根源就在于英国在科技的支撑下依然占据工业和金融的顶端。

 

说一说大学

 

说科学大师,就不能不说大学。

大师的传承在大学。


英国大学又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其特色便是古老、闻名、风景好、牛人多。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时常被合称为“牛剑”,为英语世界最古老的两所大学。


牛津大学建于1167年,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诞生过48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英国国王,25位英国首相,18位红衣主教以及86位大主教。此外还有培根那个级别的哲学家,雪莱那样的诗人。

 

牛津大学诞生62年之后的1209年,牛津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练习射箭的时,误杀了镇上的一名妇女,激化了矛盾。整个牛津大学人心惶惶,学校停课。部分师生逃离牛津。他们发现这个宁静的小镇十分适合学习和研究,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成立剑桥大学。牛津与剑桥大学的恩怨便由此而诞生。


剑桥大学为英语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学,迄今为止,诞生过90位诺贝尔奖得主,15位英国首相。这些人已经很牛了。然而剑桥大学最牛的几个人,牛顿、卢瑟夫、麦克斯韦,却不在此列。他们是英国、英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都扮演着分量很重的角色。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教授,那个牛顿、卢瑟夫、霍金担任的席位,更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存在。

 

 

 

1637年,剑桥大学伊曼纽学院的毕业生,约翰·哈佛移民美洲,建立哈弗大学。

数百年来,牛津与剑桥一直处于竞争的关系,在学术教育上彼此较劲但又难分高下。于是有人突发奇想,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对抗赛来较量一番。1829年以来,这项年度赛事已成为两校之间的荣誉之战。每年的春天,两校的体育精英就在泰晤士河上一决高下。有趣的是,这项划船之战持续一百多年,战绩仍然大致相当。但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英国经典,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津津乐道。


我想,科学大师和顶尖大学,就是英国在超级帝国崩溃之后,依然留在发达世界的原因吧。


来人呐,赏~








【原创连载】惊心动魄的情报战:

【原创连载】惊心动魄的中共情报战(一)

【原创连载】上海滩风云(二)

【原创连载】中共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三)

【原创连载】一个情报让中共死里逃生(四)

【原创连载】长征中的神机妙算从何而来?(五)

【原创连载】红军的最后一个生死大劫!(六)

【原创连载】西安事变背后的重重谍影(七)

【原创连载】危机四伏,延安不安(八)

【原创连载】恩来遇袭(九)

【原创连载】从情报战线走出的兵工泰斗(十)

【原创连载】蒋介石身边的中共谍报大师(十一)

【原创连载】党史上最著名的分手杀人事件(十二)

【原创连载】延安保卫战幕后的“潜伏者”(十三)




了解更多:

在西单上班的鲁迅,是如何以饭局建构朋友圈的?——民银总部驻地文化底蕴之三

历经百年沧桑的正义路4号院——民生银行崛起之地的故事(上)

历经百年沧桑的正义路4号院——民生银行崛起之地的故事(下)

大时代金融,兼谈特朗普东亚游

共和国侧影——民银办公地巡礼之友谊宾馆

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红色中国的摇篮,为什么都是延安?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厚积薄发在今朝,吴京与战狼为何火Ⅱ

一带一路与《战狼》:中华觉醒的两个符号

天使与魔鬼本是孪生兄弟——改变历史的超级发明!

从2017回望1927:中共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场景金融革命,来了!

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是,精英。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




长按解锁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添加

客服悟空186006695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