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视频、文字)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上)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下)




 



解说词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


农历十月的遂城,已分外寒冷,守城的戍卒一早登上城楼眺望时,满山遍野都是辽军,戍卒急急忙忙向守城将领报告。幸运的是,遂州的守将是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人称杨六郎。杨延昭面临三种弱势,遂城狭小,武备又弱,还有大军压境,人心惶惶,加之此时天寒地冻,这势必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守城将领杨延昭急中生智,将全城的壮年男子都召集起来,并让他们准备运水工具。时值滴水成冰的严冬季节,杨延昭命令守城将士和百姓往城墙上浇水,军民忙碌了一个晚上,城墙上结成厚厚的冰甲。第二天,辽军照例前来攻城,发现遂城已然变成一座通体透明的冰城,在白日下熠[yì]熠发光,这一仗辽军损失惨重,举国大军竟然拿不下一座小小的遂城,遂城仿佛是铜墙铁壁,成为货真价实的铁遂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冰冻遂城。遂城之战只是辽宋数百场战役中的一场,辽宋之间的战争要一直持续到双方结盟为止。

辽宋之间为什么会爆发如此之多的战争呢,位于今北京市和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的幽云十六州,本为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土。但在五代十国的政治乱局下,后晋高祖石敬瑭[táng],为得到契丹支持,夺取帝位,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契丹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后,契丹据有燕山山脉,控扼长城关隘,中原王朝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防线,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铁蹄下,对于契丹来说,幽云十六州同样重要。

宋辽地图

赵冬梅:幽云十六州对于契丹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你想他得到了那么一大块广袤的,原本属于农耕民族的土地,而且那土地上原来都是农民,是耕作者。所以他们等于是得到了一块发展农业的基础,这个对于他国家经济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从战略上来讲的话,长城一线归他了,对契丹人来讲,确确实实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赵匡胤

中原王朝与辽朝都认为自己是该地区的合法拥有者,因此,无论是后周,北宋与辽的战争都在所难免。后周世宗在位时期,大举北伐,一举收复了瀛洲,莫州、宁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等关南之地,周世宗对关南地区的收复为辽宋之间的争夺埋下了伏笔。宋太祖对辽采取防御性的牵制策略,来则掩杀,去则勿追,避免与辽发生大规模的直接交锋。不过宋太祖并未放弃最终收复幽云地区的目标,他设置封桩库,将收缴各割据势力所藏的金帛存放于此,积蓄金帛,从赎买到北伐两方面做准备。

宋太宗继承了太祖的遗志,分别进行了两次北伐,但是这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太平兴国四年的高粱河之战,打得异常惨烈,宋太宗更是狼狈不堪,只身逃往涿[zhuō]州得以幸免。雍熙三年,宋太宗欲一雪高粱河之辱,再次派三路大军北伐,同样大败而归。老将杨令公陷入了辽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全军覆没,自己也中箭被俘。在辽营中,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精忠殉国,昔日的无敌将军,无奈陨落于辽营。

高梁河遗址

采访:宋史《杨业传》等史书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但是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杨延玉,在雍熙北伐的过程当中,随杨业战死于陈家谷口,另一个就是非常有名的杨延昭,杨业在攻打瀛洲、朔州的时候,杨延昭都是先锋,在乱箭射穿手臂的情况下,他仍然奋战不止。

朱仙镇

杨家将的英雄事迹,一直感召着后人,距离开封城南10公里的朱仙镇,是宋朝四大名着之一,也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之一。朱仙镇木板年画都以历史名将为主,关于杨家将的内容也是木板年画的主要题材。透过色彩浓重的朴实线条,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到,昔日战场的刀光剑影。

杨六郎,实际上在家中排行老大,他智勇善战,率领官兵先后击退了辽军上百次进攻,令辽军闻风丧胆,辽人认定杨延昭乃天上六郎星宿下凡,所以称之为杨六郎。然而,杨家将虽然勇猛,却无法改变战争的大局,两次北伐的失利,使北宋统治集团放弃了积极主动的国防战略,开始实施全面的防御部署。

在遥远的北方草原,契丹民族在辽圣宗和他的母后萧太后的治理下,走向鼎盛,于北宋转攻为守相对应的辽朝一方,却开始转守为攻。辽人不能坐视宋人在边境囤结大军,虎视幽云,辽朝开始采取进攻的策略。幽云十六州为石敬瑭所出卖,固然是中原人的耻辱,然而,对于契丹人来说,已经划为自己版图几十年的关南之地,被北周世宗所夺走,也未尝不是一种耻辱。发生于999年的遂城之战,仅仅是辽国大举南侵的序曲。由于辽宋之间的边界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试探性的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两国之间酝酿着更大的暴风雨。

1004年,宋辽之间的矛盾冲突全面爆发,这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其母萧太后亲率大军,举国南侵,揭开了澶渊决战的序幕。辽国统军元帅乃顺国王萧挞[tà][lǐn],曾在朔州生擒了宋将杨令公,战功赫赫,成为南侵的灵魂人物。这年九月,因为战争的无休无止,显得特别漫长,辽军兵分两路长驱直入,西路军五万人,目标是北宋的岢岚军,润9月28日,岢岚军会合并州、代州援兵,出战辽军,大败辽西路军。东路20余万辽兵在闰9月15日,大破唐河北岸的宋军,22日,契丹皇帝耶律隆绪同其母萧太后与主帅萧挞凜合攻定州。此后,辽军兵分三路:一路向高阳关、祈州和武强一带运动;一路往东南方,骚扰德州、棣州、滨州,以此两路牵制关南的外围;一路全力攻取关南战略要地-瀛洲。

赵冬梅:如果看战场形势的话,辽朝是悬军深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补给线跟不上。而且还有了,我们说辽军是悬军深入,还有一个重要标志,他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都没拿下来,大城市一个都没有拿下来。定州那个最大的镇,他是绕着走的,然后他试图打下来河间,就是瀛洲,打得极惨。

辽军在瀛洲遭遇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甚至连僧尼也参与了保卫战,这就是著名的瀛洲攻防战。辽军日夜攻城,击鼓吹号之声传遍四野,火把将暗夜照得犹如白昼,萧太后和辽圣宗更是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指挥军队奋勇攻城。战后,宋人缴获的铠甲、兵失、竿牌等物件达上百万件,进攻关南的辽军死者三万余人,无功而返。

瀛洲攻守战的胜利,并不足以解除北宋王朝的危险,当萧太后和辽圣宗进攻瀛洲时,萧挞凜转战外围,于十四日攻破祈州,一直南下,此举让宋廷震惊。兵锋屡挫的辽军,竟然不退反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深入,将要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是北宋都城的门户,也是北宋抵御契丹的最后防线,辽宋之间的决战将在澶州进行。

刘浦江:幽云十六州失去之后,这个长城一线的天然的一个军事防御线没有了,所以这个华北平原是一马平川,所以这个契丹骑兵南下的话。当时北宋,基本上没有很有效的防御手段,所以如果说澶州是失守了的话,这个契丹骑兵要过了黄河的话,那就这个就等于大门洞开了。

烽火一夕九传,辽军大举入侵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宋真宗的耳中,朝廷上下震骇,真宗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可是殿前会议上出现了主战主和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相持不下。主和派以王钦若和陈尧叟为代表,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一听说契丹南侵,立即密请真宗迁都金陵,而同知枢密院事陈尧叟是蜀人,则密请真宗迁都成都。面临着大敌当前的生死关头,到底是放弃还是坚守呢,迁都就意味着放弃广阔的中原,中国将重新出现南北割据的局面,这是宋真宗所不愿意看到的。他将目光投向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寇准,寇准认为现在皇帝神武,将臣和谐,如果陛下能御驾亲征,敌军自当引退。如果抛弃宗庙,远徙江南和蜀地,必将导致民心崩溃,大宋的天下也无法保全。

寇准

寇准的话,让宋真宗热血沸腾,他想起了太祖设立封桩库的北伐愿望,想起了高粱河之辱,想起了边疆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宋真宗终于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决心。北宋王朝将澶州作为抗辽的最后一道防线,皇帝将要亲自赶到战场的最前沿。就在宋真宗决定亲赴澶州督战时,却收到了来自前线的议和信,这封信来自辽军大营,传达的是契丹最高层萧太后的意图,但是,信件却不是出自萧太后之手,而是出自于一个叫王继忠的人。

王继忠

张希清:王继忠他出身于军人世家,因为父亲战死,六岁时就荫补为官,在宋真宗为太子的时候,两人就过从甚密,成为宋真宗的亲信。那么在宋真宗即位之后,王继忠升迁更为迅速,不到六年,他就升为定州路副都部署,也就是北宋三大军区之一的副总司令。在宋真宗咸平六年,王继忠在望都之战中兵败被俘,萧太后知道他是宋真宗的亲信,对他特别的照顾。

这封信不是出自萧太后之手,却是出自北宋降将王继忠之手,是否代表萧太后的真实意愿呢,如果信件只是辽方的缓兵之计,北宋将会错失大好战机。澶州毗邻黄河,随着战事的持续,一旦黄河结冰,天堑将变为通途,辽军铁骑可以从冰上越过,长驱直入,直逼京城。一封信将会颠覆整个王朝,就连宋真宗也认为,辽军如此凶悍,结盟之说恐怕难以置信。面临着关乎存亡兴败的严峻局势,北宋王朝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做好战争,另一方面考虑到黎民百姓的实际需求,北宋也需要和平。于是,真宗给辽方回信道:朕自从登上大位,爱养黎民,岂欲穷兵黩武,常思息战安民,如辽方却有议和诚意,自当遣使谈判。

赵冬梅:当时有一个宰相叫毕士安,毕士安做了一个分析,毕士安提出两点理由,他说可信,他说第一点,王继忠这个人可信,毕士安也是真宗潜邸,就真正当皇帝之前的那个幕僚,所以他跟王继忠很熟,他觉得王继忠这个人,人品上肯定没问题,只要出自他手。另外还有一点,毕士安有一个推断,他是说,虽然辽军是大兵压境,可是到现在为止,在战场上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所以他认为萧太后会想要议和。

辽宋之间的战争似乎拨云见日,十月,宋朝派出和谈使节曹利用出使辽朝,辽朝在议和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南侵的步伐。曹利用抵达天雄军时,正是辽军大举攻城之时,因为怀疑契丹议和的诚意,被守军主帅所阻。一旦辽以议和为诱饵,争取时间,完成对澶州的军事部署,将对宋朝形成致命的打击。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史称南城北寨,中间以49只浮桥相连。澶州为大河津要,向有北门锁钥,河朔保障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辽与北宋又要在澶州兵戎相见,无论是战是和,澶州都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张希清:辽朝希望能够拿下澶州,达到他收复关南之地的这样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呢,他就是以战逼和,用战争的手段来逼迫宋朝签订合议。宋真宗那么也是针锋相对,御驾亲征到澶州的前线,用战争来对付战争,用和谈对付和谈,用战争和和谈两手对付这个辽朝的战争与和谈两手。

宋真宗从开封派出的和谈使节曹利用出使辽营进行和谈,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等待的举措,因为宋真宗决定要御驾亲征,此时的宋真宗已经做好了战争和谈判两手准备。真宗亲政之时,以参知政事王旦为东京留守,王旦深知战局凶险,前途未卜,御驾离京前,特地将宰相寇准叫到真宗面前问道:如果十天之内接不到捷报,该如何处理?真宗沉默良久,说道,立皇太子。这实际上是安排了后事,表明北宋君臣将士要与辽决一死战的决心。

十一月二十日,宋真宗御驾亲征,各路兵马集结,车架从京师滚滚出发,此时,20万辽军兵临澶州城下,澶州攻防战将直接关系到宋朝的生死存亡。就在决战一触即发之时,一个关乎整个战局的事件在澶州城下突然发生了。三天前,辽军主帅萧挞凛带领亲兵巡视地形,在遥远的澶州城楼,正有一张床子弩对着他虎视眈眈,那天正好威虎军头张瑰当值,张瑰率领手下开动了澶州城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床子弩。张瑰不知道,他瞄准的人物竟然是了辽军主帅萧挞凜,更不知道这次斩首行动将会扭转辽宋之间的战局。

赵冬梅:床子弩有双弓,还有三弓的弩,它的力气非常大,就是那种最强力的床子弩,就是根据《武经总要》的话,上百人一块给它上劲儿,才能拉得开,最少的也需要几个人一块儿拉,才能拉开,所以可以想象它的那个力气之大,然后它的射程也非常远,120步,甚至还有写300步的,那是可以想象的,就是在当时,那东西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武器。

双弓辽弩

张瑰看见远处山头上人马杂沓,令手下偷偷搬动床子弩,对准辽军为首之人,接着用大锤砸下机关,强弩旋即射出,强弩正中萧挞凜额头,当晚萧挞凜死于军中。第二天运载萧挞凜灵柩的车子达到,萧太后悲痛欲绝,罢朝五日。萧挞凜是南征辽军的主将,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死无疑给辽军带来沉重的打击。

张希清:在澶州城下,萧达凛突然被宋军的俘弩射死,使辽军失去了军事指挥的灵魂人物,军威重创,士气大挫,辽朝已处于主将折戟,进退两难的窘境。萧挞凜之死,左右了宋辽战局,也加速了澶渊之盟的进程。

在萧挞凜死后的第三天,宋真宗的大军到达澶州城下,澶州北城地域狭小,又贴近前线,前线守将请求真宗车架止于南城,相对要安全一些,真宗见澶州北城外狼烟滚滚,也有点疑惧忐忑。此时澶州北城的宋军正遭受辽军猛烈进攻,将士们亟待提升士气,他们翘首期盼皇帝能亲临前线。公元1004,年11月26日,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御驾亲临澶州北城,并登临守城第一线,作为国家的统帅站在了大军面前,对于宋真宗而言,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对于宋朝而言却迈出了一大步。他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势,在北城门楼,随从们为宋真宗张起黄龙旗,远远近近的宋军,一见皇上的黄罗伞盖,都踊跃高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勇气百倍。真宗登上城楼检阅诸军,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也让宋辽议和最终成为可能。萧挞凜一死,辽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宋真宗登临澶州北城,更是让辽骑虎难下。

赵冬梅:萧太后对于宋辽关系,她也有个权衡,我相信萧太后的战略眼光,她想要解决,宋辽之间的这个边界问题,她也不想把这个问题,就是让它长期悬而未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萧太后真的是想要和平,宋辽之间的这个和平,就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的情况底下,那其实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还是和谈。

然而此时,宋朝谈判特使曹利用却杳无踪迹,萧太后苦等宋朝使节不来,加之辽军在战场上多处失利,时局朝着有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萧太后于是让王继忠再次修书一封,传达辽国议和的诚意。萧太后敦促曹利用尽早来辽营和谈,但苦苦等待,却依然没有音信。原来,当时战争仍在继续,辽军攻势未减,天雄军主帅王钦若仍担心其中有诈,不肯派遣曹利用出使,萧太后和辽圣宗不得已,只好命令王继忠第三次修书,要宋朝从澶州另外派遣使者火速前来议和。频频来自辽方的热线消息,终于让北宋朝廷摸清了对手急于议和的底牌,真宗一方面下诏给天雄军主帅王钦若,要他敦促曹利用北上和谈,另一方面以手诏交付王继忠,表示宋朝愿意和谈。

辽方苦苦等待的宋朝议和特使曹利用,终于出现在辽营中,辽国母萧太后一见曹利用大喜,萧太后仍然坚持要索还关南之地。关南之地是宋朝抗击辽朝的最前线,一旦舍弃,华北将无险可守,因此遭到曹利用的严词拒绝,和谈陷入了僵局。辽朝君臣意识到,战争再拖延下去,必定对自己不利,宋军士气高涨,各方援军即将赶到。但是此次举国南侵,若未得到一点好处就退兵,是在说不过去。12月1日,辽朝派遣韩企持国书与曹利用来到宋军大营继续和谈,当时的形势对宋朝有利,主战派寇准不同意议和,故意提出了辽方难以接受的议和条件。一是让辽国称臣,二是收回五代时期被辽朝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前线守将杨延昭也上书,认为辽国兵临澶州,距离北境千里,人马疲乏,只要各路大军把守要道,就可以歼灭辽军。对于寇准和杨延昭的军事策略,真宗没有采纳,而是再次派遣曹利用至辽营议和。临别时告诉曹利用,辽方的要求尽量满足,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岁送银、绢百万也行,寇准听说后,偷偷将曹利用召来,说道,虽有圣旨,但是你答应辽方不得超过三十万,如果超过三十万,我就将你斩首。

赵冬梅:宋真宗要谈判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虽然当时战场形势可以达到略占优势,但是以宋朝的国力,如果说第一,彻底消灭契丹,没这个力量,第二,拿回幽云十六州,恐怕也费劲,然后第三呢,再退一步说拿回长城防线,也够呛,在加上真宗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是勇敢的人,也不能算太怯懦的人,是个务实的人,是个务实的平常人。

曹利用至辽营,果然按照寇准的意见行事,辽朝上下见大宋使者态度坚决,索地无望,而目前和谈条件也对辽方有利,终于答应结盟,这次议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誓书规定,第一,确定北宋和辽朝的外交关系,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年齿论;第二,划定北宋与辽朝的边界,辽方承认关南之地属于北宋,辽宋边界恢复站前事实占领状态,双方宣誓,各守疆土,互相惩罚犯罪,互相保护农耕,互不增设军事设施;第三,北宋每年向辽朝赠送岁币,名为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第四,双方与边境设置榷[què]场,开展互市贸易。

张希清:它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局面,维持了此后将近120年的和平往来,这种和平安定的局面,给宋朝和辽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澶渊之盟,对于宋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形成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公元1004年形势图

公元1004年,澶州城下的一纸盟约,戏剧般的化解了宋辽两国之间,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化干戈为玉帛,开启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葵跃龙骧。宋真宗订立澶渊之盟后,在班师回京之前,赋诗言志,镌刻于石,号称回鸾碑。回銮碑见证北宋抗击辽朝,订立澶渊之盟的历史见证。如今的濮阳老城,依然保留着昔日的街区和布局,而中心区矗立的四角牌楼上,赫然写着的大字,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地位和历史,澶渊之盟所形成的以兄弟相称、平等相处的长久和好关系,在中国古代边疆政权与中原王朝,边疆民族与中原民族关系史上是罕见的。

回銮碑

云居寺

现在的人们很难将北京房山云居寺与黄河岸边的澶州城联系起来,云居寺曾是辽朝的实际控制区,在云居寺里收藏着大量的石刻佛经。澶渊之盟后,辽朝文教昌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将为战争中断了的云居寺石经重加刊刻,辽圣宗续修石经,实际上得益于澶渊之盟后的偃武修文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因为宋辽两国的交往频繁,辽朝的天祐皇帝甚至在开泰寺所铸的银佛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愿后世生中国”。辽朝加快了借鉴宋朝制度,吸收汉族文明的步伐,辽朝文化开始出现与大宋文化趋同的现象。

辽上京博物馆(巴林左旗博物馆)

巴林左旗博物馆藏有大量辽宋时的文物,其中部分文物见证了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的和平交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岁月的流逝无法遮蔽宋辽双方互通有无的商贸往来。

南宋银挺

王利华:天宁节银挺,所谓的天宁节,就是宋徽宗的生日,这是宋徽宗过生日的时候,地方官吏给他进贡的岁币银,澶渊之盟以后,这方银挺就作为岁币银来到了大辽国,这个银挺,它是出自辽上京汉城的,实际在50年代初期呀,在市面上呢,咱们已经发现了50多铤,这样的岁币银了,这正是符合这个咱们历史上所说的重熙增币。

在现代人看来,澶渊之盟是在战争中签订的城下之盟,誓书中规定,宋纳辽岁币三十万,对宋朝来说,无异于是一个不平等条约。然而当时的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宋辽约定为兄弟之国,地位平等,没有屈辱性的名分。所以岁送三十万银绢,既不是藩属国的朝贡,更不是战败国的赔款,对于庞大的战争经费而言,三十万不过是九牛一毛,还不及开战所用军费的百分之一。

宋代瓷器

澶渊之盟后,北宋的茶、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辽方,辽朝的盐、玉器也大批出现于大宋的集市上。从此,边疆人民放下干戈,捨起锄头,躬耕于陇亩,辽宋之间的大道上,使者络绎不绝。澶渊之盟换来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但是,澶渊之盟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张希清:澶渊之盟也给宋朝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是澶渊之盟是宋朝的当权者片面的得到一种印象,就是通过用金钱赎买的办法,就可以消除边患,永保和平。于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的当权者在国防战略上又有所退步,就是从守内虚外,变为忘战去兵,疏于武备。

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宋朝君臣从此羞言武备,奢谈太平,以屈己讲和为最高目的,在与金国议和时,甚至不惜丧失国格与民族尊严,这是后人必须警惕的。古人云,能战方能言和,战争与和平,总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寇准的力排众议,如果没有真宗的御驾亲征,如果没有将士们的浴血沙场,和平不可能那么快就到来。

杨门女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历史事实证明,既不穷兵黩武,又注重加强国防,增强国力,这才是强国卫邦之道,澶渊之盟后,杨延昭又驻守边疆近十年,维护着边境的安全与和平,最后马革裹尸,从此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交相辉映,在不断地丰富和演绎中,原本只是浴血沙场的铁血男儿,又融入了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历史创造了英雄,后人又用传说来缅怀英雄那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据央视



【往期列表】

第五十集: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四十九集:敦煌

第四十八集:吐蕃兴衰

第四十七集:世界都会长安

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

第四十五集:安史之乱

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

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第四十二集:贞观之治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第四十集:再造统一

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

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

第三十七集:北周武帝

第三十六集: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十五集:梁武帝治国

第三十四集:门阀政治

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

第三十二集:西晋统一

第三十一集:诸葛亮治蜀

第三十集:三足鼎立

第二十九集:黄巾起义

第二十八集:清议与党锢

第二十七集:丝绸之路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

第二十五集:王莽改制

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第二十三集:两汉经学

第二十二集:汉武帝

第二十一集:文景之治

第二十集:郡国并行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第十三集:孔子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

第十集:周公摄政

第九集:武王克商

第八集:商代文明

第七集:殷商兴亡

第六集:夏王朝觅踪

第五集:邦国时代

第四集:文明起源

第三集:农业起源

第二集:中华先祖

第一集:中华道路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精品课程】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1)〔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0)〔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9)〔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视频〕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