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姓”“氏”的区别

马汉麟

姓和氏都是宗族血亲关系的代号。姓和氏的概念及来源本身的问题也非常深奥复杂。从古代文献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来看,姓,原本是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是指父亲的血缘。我们今天概念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宗族符号。而先秦时代原本的“姓”的概念,在战国时代逐渐淡薄,到了西汉已经消失得非常彻底,以致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时竟把“姓”“氏”相混淆。先秦所谓“同姓不婚”的原则,原来也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

……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姓封国如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mǐ)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 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 晋姬 秦嬴 陈妫 国姜(国,氏。)


2. 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例如:秦姬 芮姜 息妫 江芈


3. 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

赵姬(赵衰妻) 孔姬(孔圉妻)

秦姬(秦遄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 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谥号,下文就要讲到)。例如:

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

文姜(鲁桓公妻) 齐归(鲁昭公母)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此从旧说。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原姓》篇认为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例如:

郑捷(郑文公) 蔡甲午(蔡庄公)

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


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例如:

屈完  知罃  羊舌赤  解狐


或以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

东门襄仲 北郭佐

南宫敬叔 百里孟明视


或以官名为氏。例如:

卜偃 祝鮀 司马牛 乐正克


古人还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例如:


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仲孙阅(鲁公子庆父之后,庆父字仲)

叔孙得臣(鲁公子牙之后,牙字叔)

季孙肥(鲁公子友之后,友字季)

庄辛(楚庄王之后)


此外还有以技为氏的。如巫、陶、甄等。 


关于姓氏,还有几点需要提出来说一说。  


第一,上古称呼妇女可以在姓下加"氏"字。例如武姜被称为姜氏,敬嬴被称为嬴氏,骊姬被称为姬氏,等等。  


第二,在某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春秋·成公十四年》:"叔孙侨如如齐逆女。"《左传》说:"称族,尊君命也。"《春秋》在下文说:"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左传》说:"舍族,尊夫人也。"这里所谓称族,舍族,指的是称叔孙,不称叔孙,可见族就是氏。《战国策·秦策》"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这里的族也就是氏的意思。

第三,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就都能有姓了。 

 

第四,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例如长孙、万俟、宇文、慕容、贺兰、独孤、拓跋、尉迟、呼延、秃发、乞伏、仆固、歌舒,等等。



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插图修订第4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王力主编,马汉麟等执笔

叶圣陶、姜亮夫等审校

刘乐园修订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精品课程】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1)〔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0)〔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9)〔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8)〔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7)〔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6)〔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5)〔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4)〔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3)〔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2)〔视频〕

北大精品| 古代汉语(1)〔视频〕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