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巴赫《萨拉班德和吉格》作品讲习
如您认为文章对己对人有所帮助,请分享,谢谢!
【作者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及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J.S.巴赫生于德国图林根区著名音乐家族。
1703-1708:巴赫的少年时期,他进入教堂学习和开始简单创作管风琴作品。
1708-1718:巴赫受聘任魏玛宫廷管风琴师,并使他的音乐生涯进入了新的阶段。
1718-1723:巴赫出任利滕利奥波德亲王的乐队指挥,由于亲王非常亲近世俗音乐,因此巴赫在这一阶段的创作相对被禁锢,以世俗音乐为主。
1723-1750:在这个时期的巴赫在创作方面达到了巅峰,大量创世名作得以问世。
J.S.巴赫对音乐界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以作品体裁、音乐思想、技能技巧都堪称一代宗师。巴赫革新了古钢琴的演奏技巧,发明了五指并用的弹奏技法及技巧(在他之前,是没有大拇指弹奏的,只用四个手指弹奏键盘乐器)。正是巴赫发明了大拇指的运指法,使得键盘乐器的技巧变得非常发达,从而奠定了今时今日的钢琴指法。
J.S.巴赫键盘作品主要有《小巴赫》《小步舞曲与賦格》《二、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德国组曲》、《半音阶幻想曲》、《意大利协奏曲》、《十二平均律》等。
其中《十二平均律》共三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分别在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上呈现(巴赫在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赋格的写作方法以及演奏技巧)。在巴赫之前,调式只有少量的选择可以提供给作曲家,《十二平均律》的出现,为之后古典主义乃至于十二音体系做了瞻仰式的范本。
【组曲简析】
组曲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之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曲。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形式,源自于对比性的舞曲组合(早在14世纪,舞会里即盛行“快-慢-快”的对比性舞曲组合)。16世纪初,有琉特琴演奏家模仿“快-慢-快”的组合,创作了一首庄严的二拍子舞曲和一首欢快的三拍子舞曲,并联合成套。“组曲”作为音乐体裁的名称,最早见于1557年,但其结构形式长期变化不定,其典型形式是由键盘作曲家弗洛贝格尔(Johann Jacob Froberger)定型的。17世纪中叶流行的组曲形式,常由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三种舞曲构成,后来加入吉格舞曲(吉格有时置于库朗特前,有时置于库朗特后)。
J.S.巴赫时代的组曲是按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构成的,有时冠以前奏曲和插入其他舞曲。每一乐章都采用相同调性,每段各自反复一次。这个时候,舞曲已经被高度程式化了,它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奏,而成为一种规范的乐曲形式。
【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的起源非常古老,最早的 sarabande这个词是1539年中美洲巴拿马的一位诗人,在他的诗集中使用过。据传萨拉班德源于波斯,本是一位波斯舞姬的名字,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名字上探究一下,萨拉班德(Sarabande)与舍赫拉查达(Scheherazade)的读音,两者有某种相似,名字开头与结尾发音是一样的。《一千零一夜》的奇幻故事集是我们童年印象中最深的记忆,里面会讲故事的美丽王后叫Scheherazade,里姆斯基由此编制了绚丽的东方色彩音乐,代表王后的小提琴明媚而柔情流转。在人们心目中,波斯舞姬身上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性感律动、精美华丽的异域风情。萨拉班德舞姬,自然少不了舞姿婀娜、眼神顾盼、香艳情色,倾城之魅让人过目难忘。
自然的,十六世纪初这种舞蹈跟随商人和水手飘洋过海来到拉美地区,来到西班牙。那时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位列欧洲强国,一片赤色烈焰的土地,到处纵情歌舞,萨拉班德适逢其时,1580年到1610年的30年间,萨拉班德成为西班牙最受欢迎的舞蹈(那时的萨拉班德有着情色味道,在一段时间内被禁演)。萨拉班德这种舞蹈喧闹而时尚,奔放而狂野,通常由吉他、响板以及其他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并且往往带有伴唱。十六世纪末逐渐扩大传播范围,在西欧多国演变为缓慢庄重的舞曲,甚至成为舞蹈中最高贵的一种,常见于贵族社会的舞剧中。回头看,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萨拉班德不管是由于妖娆的胡旋而“纵情声色”亦或者由于精致撩人而“情色”,抑或后来的庄重静穆而“高贵”,皆是有着自身不可低估的魅力,在为生存与发展作出某些变动后,摆脱宗教与政治的封锁而涅槃重生。
巴洛克时期,组曲有一定的固定形式,按照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顺序排列,但也灵活不僵化,穿插其他內容,比如小步舞曲、加沃特等,但无论怎么变,阿勒曼德和萨拉班德定有,尤其是德意志地区的作曲家作品。速度遵循标准为中速-快速-慢速-极快速,以此调动听众情绪,这也使得萨拉班德占据重要的有利位置,差不多是黄金分割点走向出彩的乐曲最高潮。萨拉班德结构为二部曲式,也就是两段体结构,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时值较长而突出,使得不停留在某一拍上而是不断倾向性地前进,同时节奏重拍的打乱对应了特有的舞蹈性特征,正是这种舞蹈性的动感节奏使得作品在全曲缓慢优雅的感情基调上进行,毫无违和疏离感。
【吉格简析】
吉格舞是一种活泼欢快的。和作为舞蹈伴奏的曲调一样,它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在今天最多的是与爱尔兰舞曲和苏格兰乡村舞曲有关。吉格舞曲最初是2/4拍,但是到目前为止吉格舞曲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拍子进而将其分组,其中包括轻吉格(light jigs),滑动吉格(slip jigs),单拍吉格(single jigs)和三拍吉格(treble jigs)。
吉格舞曲经常被人和基格相混淆,后来演变分成两支,一支在英国成为戏剧中丑角舞蹈的伴奏;另一种传到欧洲大陆,演变为基格舞曲(爱尔兰流行的踢踏舞常用基格舞曲伴奏)。
【作品简析】
《英国组曲》可能是J.S.巴赫的第一套大型键盘作品,作于1717至1720年,那时他出任利滕利奥波德亲王的乐队指挥,由于亲王非常亲近世俗音乐。这套作品很可能是受亲王的委约而作,因此有了这个别名。《英国组曲》的整体曲式很明显受到了法国作曲家查尔斯·迪尤帕特的影响。但它并没有局限于法国风格,而是将当时的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风格融合在了一起。
《A小调萨拉班德》旋律醒目而简单,带有明确的第二拍重音(第2和8小节等),这正是法国萨拉班德的特色。萨拉班德风格沉重、压抑,第一小节开始,和弦就要弹得很慢且饱满,装饰音要视为旋律线条中的音,不可因装饰音的原因而使得速度太赶。在有回音记号的音符上,可以先弹主要音符,之后再加上回音,这样不会破坏旋律线条,而且其效果会更好。第5小节开始旋律线条变得宽广,可以用渐强的声音将音乐向前推进。第二部分(第13-28小节)以大调开始,主题在中音区第17、18小节出现减七和弦的大跳,情绪更沉重;第21小节开始中声部由高音开始下行,最后四小节右手以装饰音向上并没有再推向高潮,而以渐弱结束,给人留下无尽的哀伤。
《吉格》是快速的苏格兰舞,有两种样式,一是意大利式的节拍,6/8、3/8拍,自由织体写成;二是法式吉格,6/8、6/4拍,第一部分是赋格式,第二部分以主题倒影开始。而这首吉格是意大利式的以自由织体构成,二声部同时进行,风格欢快,以均等的时值进行(有的版本建议断奏,以练习手腕断奏能力)。第一部分(第1-34小节)。第 1到4小节是主题,以均等时值流动,左手的对题也以明确的节秦进行对比。第二部分(第35-75小节)。第39到46 小节是新素材的插句,第47小节转到e小调,左右手开始平行前进,之后整首作品以欢快姿势进入尾声。
【学习要点】
1、萨拉班德要用平和的速度进行弹奏,极为连贯和深情,要注意每一个八分音符的进行性。
2、第2小节的第二拍是强拍。第3小节的第一拍和弦是快速的从下往上行进的分解琶音,声音要比第1小节要饱满(用右踏板辅助)。第4小节的左手上方声部,因为跨度问题,让右手弹奏。第5小节的左手上方声部由左手弹奏。
3、右手高音需要突出声音层次,落键要稍深且声音非常连的。第一、第三小节第一拍的和弦时值弹足。两个小节一个语气,句尾渐弱和呼吸。
4、第5小节开始旋律线条变得宽广,可以用渐强的声音将音乐向前推进。
5、第5-6小节、第9-10小节是过渡句,从 p 开始,注意保持连奏 legato 保持乐句的进行性。
6、第15小节开始到结束,谱面上出现了比较多的临时记号,不要弹错音。
7、第17-18小节出现减七和弦的大跳,情绪显得更沉重,要注意落键的准确。
8、第21小节开始,右手中声部由高音开始往下行,注意声音的方向。
9、最后四小节的右手以装饰音向上,但并没有把音乐再推向高潮,而是一直渐弱行进到结束,给人留下无尽的哀伤感。
10、《吉格》,第1-34小节为第一段,第35-75小节为第二段。这是快速活泼的复二拍子,尽可能快的速度和清晰、颗粒的音色进行弹奏(好像一首练习曲一样)。
11、吉格第 1到4小节是主题,以均等时值流动,左手的对题也以明确的节秦进行对比。
12、吉格部分很容易在弹奏中越弹越快,必须控制好速度,建议使用节拍器,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速度进行练习,熟练后再逐渐加快速度练习。
13、注意指法一定要合理的预先安排,在弹奏过程中必须使用固定指法。
14、注意划分乐句,在弹奏中必须有呼吸和终止式,这样可以让音乐有个性的、清晰的流动(建议多听听音频)。
15、在吉格的弹奏中,也非常容易弹成直线式的声音,导致音乐令人恹恹欲睡,我们不妨稍微强调一下毎小节的第一拍,但不要急促的弹奏重音。
16、整个吉格作品的速度虽然是要求速度要快,但在跑动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用中速弹奏,而弹奏的重点在于完整清晰,而不是似快实乱的弹奏。
17、第39-46小节是个插句,右手带动左手行进,注意每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律动。
18、第47小节转为e小调,双手开始平行前进,之后整首作品以欢快姿态进入尾声。
学习相关的文章
乐谱中的连线,你知多少?
【第7级】
B1:Passepied 德里布《帕斯比叶舞曲》(《快步舞》)
C1:Rosemary's Waltz 贝内特《罗斯玛丽的华尔兹》
C2:Ridicolosamente 普罗科菲耶夫《逃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