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从小到大的腊八节

李强 时光捡漏 2021-07-30



从小到大的腊八节(作者:李强)

                                                         

进入腊月,第一个能和春节有较直接关系的仪式感就是腊八节。不过,在孩提时代我喝腊八粥的时间并不多的,尤其搬出老屋之后。在老屋时,因为我奶奶在家,我们间或还能蹭上老人做的腊八粥。印象最深的是很小一年腊八节早上,寒风中我站在先是我们家后来成为她家厨房的门槛上,老人递过来一碗当时我并不知道叫腊八粥的米饭,里面还有一些胡萝卜丁和瘦小的葡萄干,放了一些盐,吃起来有咸味,挺好吃的。这米饭,并不是现在的大米饭,而是我们对陕北小米做成的稠糁子样饭的称呼,这也是打记事起我最早接触腊八粥的一次。

那一碗腊八粥,确实太好吃了。在那之前,基本没吃过谷子或糜子米饭。我并不能完全区分两者异同,现在想来应该是从外观判断和区分的,根据颗粒大小和颜色。很有可能,当时吃的是糜子饭。我奶奶是典型的会做饭,会用简单有限的食材做出很美味的饭菜来。前几年,老人到我家时,已高龄不能独立做饭,所以,没再有直接享受老人做的美食的机会。以前有些文章也提到过她的手巧,包括灶干粮、醋糟粉、软丝煎饼等。小时,应该说谷子和糜子更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老人却在利用一切机会营造节日的仪式感。我们当时同住一个屋檐下,也就有幸地偶尔能享受到我奶奶心灵手巧制作出来的美食。

等我们搬出来到第二套房子和第三套房子时,我就几乎没专门吃过腊八粥。在第二套房子那十二年左右,那个阶段我基本上还在老家上学和生活着,所以,腊八节的时候,我都在家吃住的。偶尔有些年的腊八节,还能吃上并不心灵手巧的母亲做的不很正宗也不好吃的但还是冲着腊八节日气氛的所谓腊八粥。当时,我对母亲颇有抱怨。在搬往第三套房子之后,大致就是在我上大学和参加工作之后,不过,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年份腊八节是在老家过的,但也并没太吃上腊八粥。我并没特别地想念或提及,也没要求母亲给我做腊八粥。这种感觉很淡化的,最多,是和别人说起时,知道马上或刚过腊八节。别人问起吃没吃腊八粥时,并没难为情地说没有,而是很坦然地说没吃。

好像是近几年才将腊八节和八宝粥联系起来的。印象中,第一次喝八宝粥,是在上大学期间或再早几年。有时,过年走亲戚,会收到八宝粥礼盒。上大学来回火车路上,自己也会喝八宝粥。刚开始还挺排斥的,后来却慢慢地喜欢上了。一则是确实携带方便,二则还真好喝的。正式到西安工作之前的几次来西安,是没注意和喝过西安的八宝粥的。到西安工作后,因为急着熟悉西安的地形和路线,用脚和自行车来丈量和认识西安,所以,穿过回民街巷的时间多一些,也就是在那个阶段,知道和喝上了西安清真的八宝粥。还真是好喝得很,从此就爱上了八宝粥。当时,并未将八宝粥和腊八节联系起来。只是感觉这是一种好喝的回民小吃。只要走到回民街或在路边碰到有卖八宝粥的,我几乎都会喝的。近几年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太能吃甜食。所以,即使看见八宝粥,也很少专门喝的。可是,也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偷偷地喝上一次,但绝对不敢像以前那样任性地,在喝过一碗之后又要第二碗来喝的做法。清真的八宝粥,尤其里面放有葡萄干、像软糖一样的果脯、冰糖等,熬得又很浓。我感觉那应该是比较正宗的做法。在回民街,我还曾在一家刚喝完八宝粥,又碰到一家还进去喝的经历。不是因为第一次没喝饱,多半是因为第一次做的不好喝,偷工减料严重,做法也不地道。可见,那时对八宝粥有多喜爱。

再次,将腊八节和八宝粥联系起来,是农历今年腊八节前一天和同学的一句闲聊。同学说起,第二天就是腊八节,建议我说第二天一定要喝腊八粥。当时,我“认真地”随口答应。可转念一想,在西安哪里能喝上腊八粥呢,但却一下子联想到了八宝粥。想着,第二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去回民街喝一碗正宗的八宝粥,也算是腊八节的仪式感过法。第二天早上,还看到同学发来的她的同事拍的灵山风雪中腊八舍粥的宏大场面相片,她还遗憾地说自己也没喝上呢。假如,腊八当天能喝上寺庙舍的斋粥的话,还真是一种挺不错的腊八节过法。

昨天,腊八节刚过一天,我还采编了一篇关于腊八节回忆的文章,仔细阅读体会了文中的优美意境。其实,我自己前天晚上就想写一篇关于腊八节的文章,可这两天忙累得并没抽出时间和精力来下笔。

西安今天下午又开始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中透着丝丝节日气氛。从外面路过回民卖八宝粥饭馆时,并没停下来喝上一碗,但当时就有了想立即完成这篇文章的想法。可是,这会我却想吃的是岐山臊子面。

腊八腊八,腊月初八。不确定八宝粥最早是否起源于腊八节的仪式感需要,但腊八节喝八宝粥,对我来说,可能更容易实现一些。腊八粥的形式,在全国肯定也不一样。在西安这边,正宗的八宝粥里到底应该是哪八宝?我也是不确定的,在西安好像也没喝全过八宝粥。

从小过到大的腊八节,却没从小喝到大的腊八粥陪伴。今年更是没有喝上腊八粥,但我第一次写下文章来纪念成长岁月中的腊八节。(2017年腊月初十大雪纷飞中写于西安)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电影微人生

李 强 |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李 强 | 饮食人生碎碎念

李 强 | 村西涝池记忆

李 强 | 重被拾起的儿时村庄记忆

李 强 | 有一种邻里关系叫前后住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李强 |  比老庄消失更早的园子

李 强 | 小寒:未曾期待却将至

李强|一碗元旦果真没吃上的玉米糁子

李强 | 记忆里的碾麦场

李强 | 还有一种面食叫煎饼

李强:从小吃到大的面

李强:我的2018年春节可预见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本期组稿: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