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湖我的凤中第一面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第一面
作者:李强
在我的高中甚至在凤中还没将门另外开在小南街那边时,凤中一直是与东湖有紧密联系的,因为:要进入凤中的话,必须从东湖经过。走出凤中的话,就进入了东湖。是东湖造就了凤中,凤中也因东湖而有名。开始时,为题目中到底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后面,我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最后,还是决定东湖在前,凤中在后。因为我是同一天认识和踏进两个地方的,但先走到东湖,后才走到凤中的。为了纪念那段艰苦求学初始岁月,故如此排列。上个凤中,送个东湖,挺好的交易。
在上高中之前,我是知道东湖,也知道凤中,并且知道凤中就在东湖边上,但两个地方都从来没进去过。直到自己要到凤中上学,我才第一次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当时,进入东湖参观是要门票的,只有凤中的师生才能免票进入。我上学后,学生的凭证就是饭票或校徽。
我是跟在当年比我现在年龄还小十岁左右的父亲身后,第一次走进东湖和凤中的。记得那是九月初一个艳阳天,正是凤中开学的时候。我的父亲带着我走进了一个大牌楼一样的红红的高大柱子门脸,样子有些像荡秋千的架子。门口有收门票的,但那天看见是报名的家长和学生,就都不盘问和阻拦的。然后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并不太宽的羊肠小道一样的弯曲的路,两边是绿油油的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不知叫什么名字的矮树。后来,在凤中读书时一年级那个教了我们一学期的矮个子语文女老师说到那些树是叫冬青树,并且解释了名字的由来时,我才恍然大悟。在那之前,我听别人说到那树的名字,但我一直听成是洞庭树。还很奇怪,这树与洞庭湖有关吗?
那一条很有意境的羊肠小道到头,映入眼帘的就是美丽的东湖。当时,并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就跟着人流左拐一点,首先看见的并不是凤中的大门,而是如今还在那里的县教育局大门。再向前走一点,才到了凤中大门,那个当年让我特别激动也有些胆怯的地方。很朴素也很简单的灰色水泥筑成的大门,大门中央上面有一个旗杆。大门在高处,两边是水泥铺成的斜坡,大门正面几十层台阶下正对着东湖边上后来读书时也经常坐的亭子,当时没记住名字,如今也没记住名字。
那会,门口进出的人很多,有学生、家长和老师,也有跟随来凑热闹的小孩。没见有小汽车进出,但驮着行李的自行车挺多的,队伍还挺壮观的。这是我对凤中的第一印象,其实,当时的感觉还不错。
凤中是位于东湖边,所以,更加地名声在外和想像中的优美。东湖,也是因为有了凤中,更有文化气息和底蕴。当然,东湖的历史远比凤中要长的。总之,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湖文化圈。当年,我还曾经骄傲地给别人说,我在东湖上高中呢。
除了周公庙之外,东湖好像是我在老家那个阶段家乡见过最美的景区。小时,在岐山县城呆的时间多,但也并没进入岐中的大门。所以,第一次进东湖,第一次进凤中,第一次进高中。五中,因为是在我们镇上,也有初中同学在里面,所以,是去过的,但当时已经变成了职业高中,而不是普通高中。所以,普通高中学校的气氛并不很浓。
当时,因为要到学校去报名上学,所以,并没心思去东湖参观,只是瞟了一眼,也没认真去想,将来几年高中学习生活在它的旁边度过,会是多么美好而惬意的一件事情。当年,我是以一个中考落榜生的身份,以一种极其落寞而怯弱的心情到县城最好的高中上学来的。
我的父亲,当天在我眼皮下办了三件干净利落的主要事情。一是从人流中一路打听找到我们并不认识的校长,递上我的伯父写的条子,不对等地交涉了半天,校长才勉强同意接收我上学。然后,亲自将我带到报名点,交给我后来的班主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这个学生就安排在你们班上课。二是等到办完所有手续熬到傍晚趁着人少,到街上带我吃完饭后抱着一个大西瓜打听到教师宿办楼二层我班主任的宿舍送礼。很热情很友好讲一口好听普通话的凤翔小伙子班主任推辞半天,才收下西瓜。当时,我的父亲是用草帽盖着西瓜抱上楼的,我远远地跟着。再一个是指给我们等待办报到手续时,看见的在后来我住过的操场北面宿舍西边,食堂对面一排平房角落里,一个男生在背着人吃开水泡馍的情景。这个感人细节,在我另一篇文章中有所描写。
我已经记不清楚,我们当天所做过的其它主要事情。我们是骑车还是坐车去的县城,是否当天报完名后一起回家了,过几天正式开学时再来的?如果是当天就留下来住校学习的话,我的父亲晚上是怎么回去的?那年代班车较少,也停得较早。所以,可能是骑车去报名的。
当时,感觉凤中并不很大,但也不小,还有些古朴简练或文革气息。校园里,满满的是报名的学生和家长,我们和他们一样,都背着行李,一进门我靠在一棵树上,行李放在我的脚下。我的父亲去找校长了,当年,没有电话,也不认识人。我都不知道我那农民父亲是如何认出或找到校长的,并且进行艰难的沟通。现在,想起来还真挺佩服我的父亲。他在农村那种环境如鱼得水,到县城依然还能施展得开。
办完手续,第一天并没游览东湖,在校园里半天也找不到地方,感觉全新的陌生。第一印象是,城里学生并不比农村学生多,但城里孩子明显衣着和气质与我们不同。我如何进入教室、领书、宿舍等的,一概忘得一干二净。当年,我也没想着在三年高中生活之后还要复读,还会从那里走入更大更好城市的大学,去实现人生第一个华丽转身。
我的父亲当天是如何和我告别,丢下我一个人在离家并不很远但也陌生的环境里,即将开启我的高中生活的,我也是一点印象全无。
就这样,我开启了我的东湖我的凤中学习生活模式,也从那个时期开始,我走进了“城市”,并且再没回头。凤翔县城,当时在我的眼中也是繁华而遥远的城市,那似乎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住到凤翔县城。
如今,那个陪我报名也没游览东湖的当年并不老的父亲,已经作古快六年了。好象,后来老人在我最后一年高考之时,来过学校看我,给我送的自家黄瓜、西红柿,为了不影响我,还骗我说是来县城办事,顺便看下我。其实,他在县城要办的事很少,也是没游览东湖,来去匆匆的,更没印象老人之前来学校看过我。我想求证一些当年我们第一天走近东湖和走进凤中的片断经历时,已永远不可能了。那也只能是让这段求学初始的模糊记忆,成为一段难以弥补的人生遗憾。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这本来是我想写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文章题目。可是,各自文章写了一半,交叉和重复内容太多,最后还是合成一篇文章。因为,说到东湖,是绕不开凤中的;说到凤中,也是绕不开东湖的,至少在我的高中岁月是这样的。这样来写,似乎更好一些。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凤翔中学),当年我的“城市”生活开端。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本期组稿:杜亚军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