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城古镇黄河风情旅游区规划开发战略性思考

2017-04-19 马牧青 旅思马记


在青城古镇考察半日,基本局限于古镇小区域内,百亩池塘只是匆匆一瞥,因为冬季,也没有看到它“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大场面,黄河滩、崇兰山、长城边等,都没有走到。总体说,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认识不多。如果让我给出较为合理审慎的建议,还需要进一步实地踏勘、走访和研究。

实事求是地的讲,对于文化和资源,当地旅游管理人员、从业者、民俗研究者最有发言权,且经过了多年的思考,有了一定的旅游开发思路。在此,我仅从一个局外者、一个旁观者、一个专家的的角度,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以期与各位有一个思路的碰撞,为今后开发找到一个较为正确的开发路径:正确定位,勿走歧路。

 

一、我的旅游规划开发理念与践行

立足市场,对接资源,演绎文化,爆制创意。市场第一,资源第二。旅游开发可以没有资源,但不可以没有市场。这是我一贯的规划开发理念。

1、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法

所谓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即在旅游资源不足的前提下,由市场出发而非习惯上的从资源与文化入手,展开创意,实施策划,并由此延伸出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青城古镇的基础市场是兰州及周边,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过分依赖于周边市场,必然就做成了区域内的休闲,是自娱自乐,市场难以拓展,效益难以持久。在榆中搞旅游,起码要立足于西北地区,并辐射至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这是其资源禀赋、市场和交通区位决定的。一句话,只有确定了基本市场和主要人群,才能搞清楚青城古镇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

2、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旅游规划是建立在资源和市场基础上的文化物化、活化和业态化的过程,即通过“文化+创意”,上与资源对接,下与市场对接,中与文化对接,然后策划项目,设计产品,布设业态。旅游规划最终要归于资源立足点、市场诉求点、文化创意点和产品落脚点。

青城古镇有历史、有文化、有资源,但市场区位、交通区位较差,尤其是落入西北市场的一个盲点。因为对于外地旅游者,兰州也仅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点,目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线,那就是从西安到兰州,然后走河西走廊,到敦煌一线,而没有辐射至周边,譬如青城古镇,形成一个面。青城旅游地位很尴尬,目前只是为兰州市民提供休闲,且基本停留在观光阶段,由于产品一般、体验性差、住宿条件差,让游客留下来都是奢谈。

3、关于文化物化、活化和业态化

青城古镇文化不是一般的丰富,尤其是粗犷、憨直、野性、原始的黄河民俗风情,带点异域感、远古的遗风和独特的地域精神气质,而这些对于旅游者是有强大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所谓旅游,无非就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追逐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风光、风物、风俗、风情和风味,这些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人和故事。故而旅游产品必须附着于文化,这些文化要通过挖掘、延伸、植入和演绎进行提升,打造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这包括景观和业态两方面,景观是吸引人来,业态是来了留下来,旅游者要玩,投资者要赚钱。


二、青城古镇规划开发原则

1、兰青大旅游原则

皋兰山与崇兰山都位于黄河南岸,兰青一衣带水,文化一脉相通(边塞文化、水烟文化等),堪称姊妹山。兰州也是青城古镇的基础市场,联动性强,因此,必须有便捷的交通,可以陆路(旅游绿道),也可以水陆,还可以尝试低空旅游。

兰州旅游资源本身并不丰富,内地游客,从西安过境兰州后,要么西北奔张掖、玉门关、敦煌而去,要么西南去青海,唯独不去兰州东北方向、与其咫尺之遥的青城。鉴于此,要提出大兰州旅游原则,依托兰州并与其联动,形成一个兰-青大旅游区,两地旅游资源捆绑一体,整体营销。兰州市民到青城只是休闲,只是青城旅游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对于榆中旅游,要在兴隆山前打造兰州乃至西北丝绸之路、内地经西安进入兰州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汽车露营地,另加兴隆山游客中心+西北地区旅游度假区,最后才是兰州门户和庭院的小概念。现在所提出的“金城庭院”,仅仅是兰州市民休闲,并非旅游。

对于青城古镇,因在榆中县境内,并与榆中兴隆山构成“一南一北、一山一水、一绿一青、一道一古”的互补格局,从旅游开发布局上说,亦是如此。

2、青城大区域原则

青城古镇不能仅限于古镇本身开发,必须延伸至周边乡村、山地、田野、长城、黄河滩、大川等,针对不同区域和历史发展脉络,尽量复原唐、宋、明、清、民国以来的不同时期风貌和风情,只有这样,各种文化才有存在空间,产品和业态才有依托,景区才有特殊吸引力,旅游者才会感兴趣。

3、差异化原则

寻找兰州及其周边市场空白点,差异化开发。对于兰州,生态环境无疑是最大的差异点和吸引点;而对于整个西北地区,同样如此;对于内地市场,文化不能跟敦煌比,但榆中相对于西北地区恰如沙漠上两块澄净的宝石,兴隆山(森林)是绿色的,青城(水)是蓝色的。

4、市场倒推原则

兰州乃至西北地区缺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西北缺水,青城古镇要利用黄河,做足水文章;西北旅游淡季长,就要解决冬季旅游产品,丰富生态和有机农产品。

5、大众化开发原则

青城古镇非遗文化多,民俗性资源丰富,这是最具风情、最接地气的,宜发展大众化、民俗化、风情化旅游产品。

6、文化创意原则

旅游产品一定是有文化的。青城古镇文化丰厚,却是抽象的、概念的、几近消失的;有的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已经不复存在。但对于现代人,却是有特殊魅力的。搞旅游开发,就要从历史、文化、传说中走出来,结合市场需求,加以延伸、改造和演绎,形成产品和业态。

7、核心吸引力原则

青城古镇目前没有自己的标志性景观,也没有核心产品,旅游业态更是无从谈起。搞旅游,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吸引力;休闲旅游时代,还要有足够的重点业态支撑,吸引人,留住人,还要旅游者乐意消费。

8、依托黄河原则

无论是资源,还是文化,抑或是游线贯穿,一定要依托黄河,可主打黄河风情,这是青城古镇文化之根,是民族大文化,也是最具市场的民俗文化。

 


三、青城古镇现有旅游资源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

1、黄河第一古镇

青城古镇坐落于一块“背山面水”的平坦谷地之上,水草丰沛,环境优美,是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有“黄河第一古镇”之说,区域内具备较大优势。

如何进一步打造其产业型、文化型、休闲型、特色性、唯一性和垄断性,是今后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2、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之一

特色小镇是政策性利好,对于青城古镇,不需要新建,只需要挖掘、植入、提升和改造。

3、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可在4A级青城古镇基础上,打造大青城5A级旅游区。周边旅游资源可依托现有的青城古镇4A级品牌,一跃而成为中国旅游的顶端品牌,带动榆中乃至兰州周边区域旅游发展。

4、文化遗产较为丰富

兰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青城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沉淀,青城已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军屯文化、水烟文化、科举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家族文化、码头文化、闯王文化、长城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

众多地域性文化可挖掘并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共生、产品互补,进而撬动大众市场。

5、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

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多年,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品牌。可以选择部分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打黄河风情文化,开发成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四、重点旅游项目策划建议

1、核心吸引力景观

青城隍庙原为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3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青城隍庙是青城古镇由军事要塞,转为民间城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青城各类文化遗产衔接点,见证了青城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景观性不强,尚不足以承载未来旅游区形象,需要重新塑造青城古镇标志性景观。

可布设核心文化景观:

(1)狄青大型雕塑(现在的内涵太窄、规模太小、位置太靠里),是古镇之魄,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

(2)水烟文化景观,如:舞蹈的公主和蛇(阿拉伯异域风情,水烟文化来源),此乃水乡之魂、之风情,是经济、生活和旅游层面的。

2、创建非遗小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旅游:

旅游产品唯一性、垄断性、品牌性、商品性、纪念性、操作性、效益性。

旅游体验互动化、情境化、参与化、沉浸化、产业化、民俗化、大众化。

非物质文化是最接地气、最贴近市场的,袁家村就是一个例子。但袁家村只是注重了地方传统小吃,不是非遗,文化层次不够,影响力还没有足够强,如果没有内涵与外延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注定不会持久:

一没有品牌性、唯一性、垄断性;二没有最大限度提升体验性、商品性、增值性,而我们不止要搞特色小吃,还要糅合进特色技艺、传统曲艺、传统杂技等一切非遗元素,这样的非遗小镇,不仅对于国人是有强大吸引力的,对于外国人更是有震撼力和感召力的。而丝绸之路旅游面对的游客,今后肯定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我们不得不、也必须用非遗文化来吸引国际游客。

古镇之外,重新开发非遗小镇新区——九坊一展馆。这是投资者重整业态,重点盈利区域,是以新区带动古镇就区域,起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文化集中展示与体验效应。作坊是民俗的竞争区,pk区,也是最核心的活化区。就仿佛在古代社会形态下,有很多的武馆,相互竞争形成最有掌控力的几家作为龙头。

我们将此用于民俗技艺上,不仅提高了民俗技艺水平,也通过民俗比赛提高趣味性、观赏性,也是商铺价值最高的区域,形成商业的核心区。 

打造最具活性的非遗小镇。包括:非遗对垒,非遗表演,非遗夜市,一反前街后作坊的古镇经营模式,加工作坊最先展示在游客面前,新区形成左坊右铺、以坊成街格局,旧区形成49院一院一作坊的格局。让游客看到简单的制作流程,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让每个工艺都有活性。非遗对垒是最重点的产品。也由此产生非遗九坊的得主。

适当搞一个小体量的民俗展览馆。展示历史文化,这个是普通的项目,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非遗文化的价值提升和精神核心。

搞非遗小镇,玩法不同,结果不同,关键是运营模式。

(1)城镇文化——古镇旅游

背景资料:

青城古镇是明清乃至民国商埠。从明初烟叶的栽培到清康、乾、嘉时,青城水烟作坊发展到 200 多家,万余人从事水烟行业。青城商业景象“条邑东西街,计长里余,而以东西井台最为繁盛;东滩之碑亭子市场,近亦繁盛;河北金沟口市场,长半里许,为河北最繁盛之区域”。青城以水烟为主要贸易对象打开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省外市场为主贸易圈。乾隆年间,青城水烟已销往山西、陕西、河北、天津一带。

青城古镇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保存下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和文化遗存,有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青城原名“一条城”,约二里许,东西长、南北狭民国时期老百姓简称为“条城”。东门名“巩安门”,上有朝阳阁,结构宏伟,悬匾额:“条城堡”。南门名“威远门”,上即文庙。青城的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铁木加工铺为主;民宅则顺小巷而建。

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

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的有14处,仅存门楼的有16处。

前街后作坊是典型的小镇格局,利于当下旅游小镇业态重构。但从前是单纯为了生产和销售,并最后产生了生活空间;而现在已加入文化旅游的成分,故原来格局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尽量复原原有建筑,清理违和性建筑。

以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包含特色小吃,充实小镇业态,复原当时繁华气象。

二期开发中,要纳入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

传统戏曲可与非遗传统技艺可以无缝对接,更好地烘托旅游小镇的环境氛围。

可依托古建筑搞民间建筑博物馆,至少涵盖西北地区特色民居,但要利用并增加体验性,最好的办法是搞民宿。

依托水烟航运路线,适当招徕北京、天津、太原旅游者。

(2)传统技艺

青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活动独特,有西厢小调、城隍出府、柴山、英雄武鼓、剪纸、刺绣等,已有2项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斗羊表演、水岸民风。

青城干面,又称“青城长面”,起源于唐宋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食时调以豆腐、黄花、木耳等勾制的臊子汤,外加八碟地方小菜,专门用于招待客人及婚嫁时食用,以表达主人的热情,象征吉祥如意、长来长往、友谊长存。

青城陈醋是青城本地农民采用地方传统方法,借鉴山西陈醋酿造工艺和独特配方,以本地和榆中北山小麦和豌豆为原料,发酵酿造而成。陈醋色泽浓郁,酸中透香,是用于青城干面的主要佐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品牌。

吕家烧饼、段家鸡、赵家面、郭老三油条、水煎包、王记肴肉、桥北豆腐脑、王家饼等“青城八大名小吃”。

特色小吃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是重要旅游吸引物,可由此延伸开发,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与祈福旅游结合。

选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传统技艺,适于表演、体验、商品化的,有品牌性、体验性、垄断性、唯一性、商业性、升值性的。

沉浸化场景再现青城干面场景:调以豆腐、黄花、木耳等勾制的臊子汤,再调以青城陈醋,外加八碟地方小菜,别有风味,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特色品牌

(3)青城隍庙、青城大集——民俗旅游、祈福旅游

古民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图案。“福禄寿”、“琴棋书画”、“十二生肖”、“吉庆有余”;盛开的牡丹,飞舞的凤凰,既有装饰效果,又有耐人寻味之处。砖雕“教五子”、“渔樵耕读”,刺绣作品“百鸟朝凤”、“威震四方”,剪纸作品“葵花向阳”,地方小曲子“西厢调”等都是精巧之作。

刻有纹样图案的石鼓。无论破旧的,新建的,水泥的或者木刻的,几乎所有大门前都安置有两个石鼓或近似石鼓的石墩。这一乡俗源于记载功德的传统文化,而后演变为保家太平,用作镇宅避邪。围绕这一主题,民间匠人们创作了雄伟逼真的石雕狮子,二龙戏珠的双面石鼓,更有自然形态的黄河巨石,微施雕琢的青色石板,原始笨拙的黑色石墩,以及碗口大小的各种卵石。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

传统民俗带有强烈的求吉思想和集美思想,与大众旅游高度契合,可搞民俗化祈福旅游。

3、黄河水乡,北方水镇

位于黄河之滨的青城古镇既有南国的水乡风光、荷韵气质,又有北国的古香建筑、人文景观,这在全国都是稀有的先天条件。

引黄入镇入院入田入湖,5个古梨园周边形成5处较大的湖泊。小镇里形成自流水道,广植树木,布设水车等陈列性灌溉工具,营造江南水镇水乡环境与文化氛围,打造北方唯一集古镇、水镇、水乡于一体的旅游特色小镇。

(1)恢复黄河码头

在清朝民国交通尚不发达,从西北到东南驼队、车马队、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一路颠沛,青城是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商人从西安、汉中、包头等地把南方和中原的百货、丝绸、食盐等运到条城,再把条城的水烟和土特产运到各地,贸易的打开是青城人的开拓,切身力行寻求生存空间与生存的机遇的进取。

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

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产绿烟闻名。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复原大川古渡,可作旅游驿站之用。

驼队、车马队、羊皮筏子等都可作为内部交通工具。

可设计情境化、沉浸式旅游项目。

(2)千亩荷塘

青城东滩一带数百亩的荷塘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

恢复苇茨湾,百亩荷塘拓展为千亩荷塘,复原万亩湿地,重现蒹葭苍苍景象。

(3)水镇

在青城古镇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引黄入镇。根据市场需求,创建西北地区独一无二的水镇。

(4)水烟

青城种植水烟始于明代,是兰州水烟的主要产地之一。到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烟叶种植遍布黄河两岸,水烟加工厂林立,鼎盛时期烟坊达200多家,这也得益于黄河的运输之便。青城不但是水烟运输的码头,而且发展成为兰州周边最大的商贸集散地。青城种植水烟始于明代,是兰州水烟的主要产地之一,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制作水烟的场地、工具和工艺。

背景资料:

水烟是一种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烟草制品,使用烟草与蜂蜜或者水果制成,并用水烟袋吸食。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文件,水烟类似于香烟。是一种采用专用工具“水烟袋”,用水(或其它液体)过滤后吸食的一种烟草制品,主要在中东地区流行。它所使用的烟草是与蜂蜜或者各种水果混合而成,有苹果、柳橙、凤梨、草莓,甚至咖啡、口香糖和可乐的口味。

水烟常被很多商人出于商业目的宣传为无毒、无害,不会上瘾,是香烟的可替代产品,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等显示,水烟的危害可能比香烟更大。在我国,由于法律的不完善,水烟的存在既不属于合法,也不违法,属于“灰色地带”的产业,因此水烟行业的存在合法与否,亟待法律的完善与解释。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水烟被描述成一种“健康的消遣项目”。在商家及一些喜爱吸食水烟的人的描述中,水烟是一种“尼古丁含量低于0.5%,焦油含量接近0%的产品,它成瘾性非常低,是香烟的绝佳替代品”。他们利用举例阿拉伯人常年吸食这种产品却毫无副作用来证明它的健康。

精致的水烟壶。阿拉伯水烟最初起源于十三世纪的印度,从十六世纪开始在中东地区流行。最初的水烟烟具包括烟瓶、烟管、空气阀、壶身、烟盘、烟湾等部分,由椰子壳与空竹管构成,主要用来吸食老式黑烟草。在中东特别是在古代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和伊朗,水烟曾一度被看作是“舞蹈的公主和蛇”,后来才逐渐流传到阿拉伯国家,成了一种民间吸食烟草的通用方式。

水烟在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水烟的影子。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据说就来自他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和水烟馆。西方媒体有评论说,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装在他们的烟壶里,可见水烟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和流行程度。

水烟在明朝时传入中国,后生成兰州水烟、陕西水烟等品种,但由于市场萎缩,已经几乎消失。

银烟嘴。它不仅是一个烟具,而且它的造型美轮美奂,摆放在家里也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阿拉伯水烟好比醇酒和香茗,让人难以抗拒。

从体验和观景角度,适当恢复烟叶种植与水烟生产,开发优质水烟系列养生产品。

挖掘水烟文化渊源,适当植入阿拉伯水烟文化,体验阿拉伯异域风情。

营造水烟系列景观小品,如:烟碗、烟管、调气孔、烟瓶、烟盘、胶套、烟扩散套、精致水烟壶等水烟用品。

(5)水陆交通

近年建成的大峡水电站形成高峡平湖,使水上旅游变为现实。乘游艇徜徉其间,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天桥、煮锅、月亮石、大照壁、诸葛祭天等景点自然天成、造型各异。

与大峡风光连线,互动互补。

兰州到青城的适当河段,开辟航道,搞游艇旅游。

大川古渡口可称为黄河兰州区域重要旅游者集散地。

(6)开发黄河鸟岛

(7)恢复小河烟树景观 


五、自然资源、文化渊源及产品和业态设计

自然资源涵盖古镇及周边湿地、边塞、码头、三村、黄河、崇兰山等。文化资源可挖掘利用的很多,要拿来所用,提升为产品。

1、边塞文化

唐宋边塞,青城古镇历史悠久,建城至今已有千年。按《甘肃通志》、《兰州府志》记载,均谓青城为狄青擢秦州刺史巡边时所筑。后代为纪念狄青,又将条城呼为“青城”。民间则统称为“条城”。青城位于于少数民族犬牙交互的前沿,匈奴、羌、吐蕃、西夏、蒙古、鞑靼的势力都曾延伸至青城。青城所处的兰州地区,北据黄河天险,南依崇山峻岭,是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锋的战场,唐修龙沟堡,宋修条城,明扩建旧城。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赵祯、尹洙、叶清臣、余靖、孙甫、欧阳修、王铚、叶适、脱脱、谢肇淛、黄道周、王夫之、爱新觉罗•昭梿、蔡东藩等历史评价。

可依托边塞、军屯文化,发展军事旅游、露营地、野战、拓展训练等项目。

可立狄青赞碑群,主碑刻《狄公赋》。

背景资料,余靖文:

天生狄公,辅圣推忠。情存义烈,志嫉顽凶。请缨即路,仗节临戎。英材遴集,猛将风从。贼之敢鬭,实惟天诱。来迓于郊,奄丧羣丑。当我摧锋,易如拉朽。僣补伪署,丛然授首。羽翼既剪,心腹既刳。虽欲自举,人谁与图?焚庐而去,回巢以逋。六亲不保,曰献其俘。厥推邕边,南国之纪。九洞襟带,列城唇齿。险固一失,兵粮无峙。庶民蚩蚩,鸟兽惊跂。我公之来,电扫云开。叛涣斗破,纲领重恢。师成庙筭,民得春台。天声逺振,繄公之材。

2、影视文化——影视基地

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

进一步引入电影电视剧拍摄.

原有的影视剧目要有展示,甚至是体验,让游客有沉浸化感受。

通过重塑环境,重构不同时期西北地区民俗风情,引进影视制作者,逐步形成影视拍摄基地,不断丰富影视文化内涵,增加影响力。

3、闯王文化——探秘旅游

传李自成坟墓在青城崇兰山下的苇茨湾龙头堡子。

“青城归隐”之说,闯王之死成为历史悬案。李自成埋在青城疑冢只是个噱头,可借机开发探秘旅游。

4、家族文化——民俗旅游

高氏祠堂、罗家大院。

家族文化是农耕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与乡愁有关,与孝道有关,牵动着国人的情结和情怀,完全可以以此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容。

5、国学文化——修学旅游

青城书院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

青城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开发,可搞修学旅游。

6、古梨园

梨园与“倒李(梨)木”传说。寺院叫南武当,“倒李木”与梨园关系。

狄青五虎将的故事,就和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的故事一样,长期以来传诵不衰。本书收录了《万花楼》(《狄青初传》)、《五虎征西》(《狄青前传》)、《五虎平南》(《狄青后传》)三个讲述狄青五虎将故事的传统本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狄青五虎将的故事。《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的故事承接《万花楼》,叙述狄青、张忠、刘庆。李义、石玉五虎将出征西夏的过程,以及狄青和单单国八宝公主的爱情故事。

古梨园可赋予闯王文化,根据旅游者祈福习惯,重新赋予吉祥寓意。

可作为传统曲艺表演场所,评书书场。青城小曲《西厢调》。

还可观看精彩刺激的斗羊表演,体会到独特的黄河古镇水岸民风。


六、旅游绿道与闭合环线

1、古镇小区域内形成闭合环线,开放式空间;

2、大青城(含湿地、码头、黄河滩、大川、长城、三村等)区域性空间;

3、青城—榆中县城—兴隆山,全域旅游旅游绿道;

4、兰州——青城,一兰一青,黄(黄河)蓝(低空旅行)绿(旅游绿道)、水陆空立体旅游通道与闭合环线。黄河百里风情带。


七、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

先有狄青府,后有城隍庙。

1、旅游区名称

青城古镇黄河风情旅游区

2、青城精神气质塑造

浓厚的移民之城及包容氛围。兰州地处少数民族聚落的边缘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军士屯田所带来的举家迁徙的军事移民一度是这里最主要的人口来源。军事、商业移民营造了青城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这里的居民性格淳朴,心胸宽广,容易与外来人口融洽相处。移民的原因造就了这里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和具有吸收性的文化特质。开拓进取的商业精神是青城文化特征的重要表现。其所展现的文化特征,也恰恰是兰州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3、旅游形象

资源性定位:

(1)青城古镇,北方水乡

(2)黄河风情,青城风物

(3)风情万种,水烟青城(水烟,另一个含义是水光潋滟、烟波浩渺)

市场性定位:

(1)浓缩的兰州,永远的青城(两地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相似,但青城更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历史印记)

(2)大兰州,小青城(青城与兰州旅游资源捆绑一体化营销)特色小镇,一个小字是最具风情的,最美的。

(3)金兰州,银青城(兰州古为金城,同为军事要塞的青城曾有很浓重的商业气息)

4、宣传口号

(1)根据文化、交通关联性,进行市场联动:到兰州必游青城

(2)依托青城黄河风情文化和黄河特定水质:清清的黄河,青青的城

(3)面向西北市场与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丝绸之路上的青纱——青城

(4)青城古镇,兰州梦乡

(5)青城古镇,兰州原乡(专对兰州市场,城乡一体化,兰州乡村旅居之地,聊慰乡愁之地)

声明:本文根据牧青老师发言整理,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牧青视点系列

实战案例系列

声明:署名马牧青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lvsimaji)。交流,合作,共进

马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学者;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

乡村旅居倡导者,旅游规划“四点论”首倡者

旅游规划理念:立足资源,对接市场,演绎文化,爆制创意

手机/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