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词100集》42 贺知章《回乡偶书》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回乡偶书二首之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位86岁的老人,37岁中进士,离家出仕风华正茂,五十余年后辞官返乡,距离故乡越来越近时,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老人会作何感想?人,为什么一定要回归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首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用少小与老大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意。
次句以不变的 “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具写“老大”之态,感慨系之五十年岁月,诗人除了乡音未改,已经两鬓疏落,面目全非了。
人总是带着青春的记忆离乡,而当他把真正的青春都抛洒给他乡并因此而老去时 归乡就会成为他的第一选择。故乡的留恋与复归是人类和地球上许多生物的本能抉择,是人类社会最具代表性的 “实质性传统”之一。无论成功者还是失意者最后总都会怀着一颗疲惫的心,回到故乡重寻青春的影子,重寻童年的记忆,重获生命的活力。
也许正由于如此吧,归乡者越是接近故乡,就会越发仔细的梳理自己的生命轨迹。少小老大乡音鬓毛的对比,同样是一种潜意识支配下的意识行为。
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是怕见人而是没有勇气面对消逝的黄金岁月,没有勇气承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因为人这种生物总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正在或已经老去的事实。人只有归来,重拾故乡的参照系,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多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果说一二句只是一个近乡的老人满怀感慨的自说自话,三四句却峰回路转,仍然是写自己,却从儿童的一面翻出,借欢乐的场面,表现哀伤的情感。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不经意的一问,甚至可能不待回答就跑开了。在诗人则不免感慨万千,自己真的衰老了,衰老得竟然被家乡人误以为是外乡人,诗作至此戛然而止,弦外之音却久久不绝。
人的一生都在他乡与故乡之间徘徊游离。《回乡偶书》表现的就是由这种徘徊与游离所带来的莫名惆怅和疏离。当然也有亲切感,诗人从儿童的脸上看见了故乡的笑脸,故乡却又把它他当做外乡人,一丝苦笑凝聚着一生的无奈。
贺知章的杰出在于他能够将中国古诗词常见的久客伤老之情、心灵的归与未归,通过一个生动的对话场面翻为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从而使一种特殊的亲情感悟犹如生动可感的影像呈现在读者面前,激动着天下游子的思乡之情。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今浙江萧山人。少时以文词而知名,后以清谈风流为人倾慕。他秉性放达,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初年,归隐江湖,诗作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无意求工,时有新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您看此文用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