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周岭 清脑 2020-02-20



这是周岭的第68篇原创文

本文4924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导读: 决定我们命运的既不是贫穷,也不是富裕,而是心智带宽是否富足……





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幸运的一代人了。


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像我们这样,亲历着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便捷的巨变时代。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这个星球上前所未有的。


而在这之前的上千年,人们似乎都只过着一种相对贫困且一成不变的生活


就中国社会而言,即使早在二十年前,人民的生活还是很贫困的,那时没有高铁,没有微信,甚至连互联网也才刚刚开始出现。


往后出生的人可能很难理解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青年在结婚的时候,新郎穿的西服上会故意挂着价格标签,这种做法在当时会让人觉得很有“面子”。


再比如老一辈人都会用塑料袋把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包起来,因为那玩意很精贵,得省着用。


物质匮乏从来都是那一代人的群体标签,他们习惯将剩菜剩饭留到第二天继续吃,或是为了几块钱的优惠搭上大半天时间去很远的地方购物。


即使现在的生活已经相对富裕,一些人稀缺习惯却依旧还在延续,更准确地说,是稀缺心理依然还在延续。


有过短缺经历的人,诸如你和我,在潜意识中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残留,一不留神,就会跑出来影响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诸如为了省几块停车费而冒着违停的风险,舍得花钱买吃的却舍不得花钱买书,或是为了省一个优惠而等到大半夜去网上抢购……


不过,很多人对此并不以为然。


认为贫穷是时代的限制,是不可抗拒的外因,并非自己主观意愿,而且短缺也让自己养成了节俭的品格,所以没什么值得特别反思的。


但是,当你知道这种稀缺心态会使一个人长期变笨时,是否会重新考虑一下对它的认知呢?


稀缺心态,让人变笨


没有人希望自己变笨,但这事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稀缺》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曾对印度的蔗农进行过一次调查。


调查发现,在收获季节前,也就是他们经济最拮据的时候,蔗农们总是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计所牵动,终日心事重重。


这种状态下,他们总是显得缺乏耐心、目光短浅,无论行动力、自控力、反应速度和智商表现都比较弱。


而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并付诸行动。


研究结果显示: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但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包含并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心智带宽一旦降低,就很容易使人丧失判断力,作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是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又或是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


这就好比,一台电脑在后台运行了一个很大的程序,此时再打开其它程序 就会变得很卡一样。


其实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的头脑配置其实都差不多。


但贫穷所带来的短缺压力就会使穷人多一个后台运行的隐藏程序,虽看不见,却消耗着大量的心智资源。


所以不富裕的人会选择将剩菜剩饭留到明天继续吃,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省钱;有外债压力的人,更容易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对孩子发火;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人,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这些都源于心智带宽的缺乏,当事人无力考虑长远,难以保持耐心和专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倾向那个最安全、最能快速见效的选项。


不难预见,这些短视行为所带来的糟糕结果会反过来加剧稀缺心态:


吃坏肚子,在医院的花费会远远超过这些饭菜钱;对孩子发火会让自己压力更大;而在学习时不停地刷手机,也会让自己更加忧心忡忡。


恶性循环放大回路,穷者越穷,忧者更忧。


说到这,我们就能明白,贫穷(经济短缺的压力)只是“变笨”诱因的一种,事实上,任何能造成在后台运行的压力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


明天的演讲、考试的期限、失业的担忧……都会占用我们的心智带宽,只是这些外压不像贫困这样持续而刚性。


但只要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过去了,就有可能造成稀缺,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愚蠢的行为


比如当我们在商场听到“五折优惠最后一天,明天恢复原价999”的推销时,就很可能忍不住掏钱包,生怕错过这个优惠,而事后才反应过来,这东西并非自己急需。


苹果手机的饥饿营销也是如此,他们通过营造稀缺来俘获人们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人们的心智带宽,于是店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队。


你看,商人们为了获利,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当然,你若仔细观察身边的男男女女,或许更会恍然大悟。


我们常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为零,在热恋中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而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其实就是自己被对方完全俘获,心智带宽被占用殆尽。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对这种现象的戏称,但本质上就是由稀缺心态引起的判断力下降。


等18个月的爱情保鲜期一过,很多人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自己当初如此草率而不自知呢?


急于求成,焦虑丛生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现在。


二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发展一日千里。


人们的普遍焦点已经从生存温饱转向自我追求,物质稀缺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小,很多人担忧的已经不再是吃不饱,而是吃得太多了。


以前奢望的事情,现在随时就可以实现:要信息,有搜索;要美食,有外卖;想旅行,有高铁;想学习,有资料……


但如果我就此断定:贫困的限制一旦解除,人们就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你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毕竟,扎扎实实地竞争压力就摆在眼,如果不努力成就自己,就会被沦为社会的底层。


富裕社会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节奏,一不留神就会让人感觉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这不由得迫使每个人加快脚步,不自觉地想要更多优势、想要更快领先。


我们暂且不说社会上的竞争,光是校园学生的焦虑就可见一斑。


在前来咨询的读者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当前非常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当我问及他们的目标时,一位大二的女生如是告之,她想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


雄辩术、逻辑学、修辞学、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教育神经科学、英语、德语、希伯来语、日语、编程、人工智能,还有精神病学……



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内心的欲望就是这样强烈,因为竞争压力迫使自己想要更多。


不像古时候,一个人一辈子只要专注学好一门技能基本上就可以谋生立足了。


这么多欲望就像多线程任务同时在电脑中运行,心智带宽一样会被占用怠尽,于是自然就没有心力再去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了。


最终的结局,也只能让自己在痛苦中彷徨,甚至做不好当下的一件小事。


当然,这可能是个个案,但另一种现象就比较普遍了。


很多同学(职场人)希望在假期或空闲时间来提升自己,于是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留一丝缝隙。


结果每次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仅完成不了目标,反而在娱乐中一堕千里。



这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当一个人要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尽量克制自己的欲望,做最少的重要之事,同时主动安排娱乐,尽量保持日程的闲余。


这不仅是科学,更是智慧。


纵观人群,焦虑程度最高的其实还是三十岁左右的成年群体。这个年纪的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正好处在了人生的三个关口上:


一是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关口出现;二是前有狼后有虎,职业关口出现;三是左有权右有富,比较关口出现。


一些人从二十几岁浑浑噩噩地走到这个关口,突然发现家庭责任重大,职业生涯未卜,而自己曾经的同学同事却已经手握权杖或资产百万了。


此时猛然觉醒,但各种焦虑汹涌而来,心里面不断的回旋着这样的悲鸣:


“来不及了!“

”一切都晚了!“

”怎么也赶不上了!“

”人生永远没有希望了!”


即使鼓起信心决心追赶,也很容易陷入盲目抓瞎,各种乱学,急于求成的陷阱,看不到效果就马上放弃,最终让自己更加焦虑。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究其原因,是因为陷入了成功稀缺,心智带宽急剧降低——既有人生无望的后台程序,又有各种追赶的多线程执行。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是很难走出来的,因为已经没有资源再来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了。


富裕社会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虽然温饱无忧,但竞争加剧,而且看似美好的富裕也会给人带来了很多困扰,比如:


我们可以便捷地查阅需要的信息,但娱乐资讯也无孔不入地诱惑着我们,使我们分心走神;


我们可以方便地买到想要的物品,但无端的欲望也会让自己囤积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扔掉舍不得,但每次看到它都有可能耗费注意力……


富裕的生活虽然解除了生存上压力,却又带来了自控上的压力,因为抵制这些诱惑和欲望无一不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而那些有着大把时间和金钱的富裕人士,如果没有足够的心智带宽,还真得会陷入无聊和空虚之中。


看来,富裕也不是解忧之道。



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思考是个好东西。


它让我们知道物质条件的匮乏和富有都无法决定我们的命运,真正能影响我们的是:心智带宽是否富足!


有了富足的心智带宽,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在变化的环境中解救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心智带宽呢?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自我觉知了!


对此,我给大家备上五帖觉知良药,请各位按需取用。


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对于暂时仍身处贫困环境中的人来说,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格局和远见。


为了能在压力环境中尽可能保持格局和远见,就需要运用高级元认知能力保持对环境的 觉知。


因为在无觉知状态下,心智带宽才会受到无情的挤压,但在主动觉知状态下,人们就可以顶住压力,集中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


比如在同样贫困的家庭中,有的家长会选择让子女辍学,尽早参与生产创收,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而有的家长即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子女送进大学,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


所以,贫困并不决定一切,用觉知唤醒的心智才是!


至于具体如何做,我们可以运用心理意象模仿富人心态,详细方法请参考《成长就是一部装C史!


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之所以最为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决定着自己如何使用自己的心智带宽。


《见识》的作者吴军曾在书中这样谈论自己:


很多人认为我是个善于利用时间的高手,问我如何才能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事实上,我做事的诀窍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我时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然后打破思维定势,拒绝所有那些即使不去做天也不会塌下来的事情。(组合大意)


这正是“少即是多”的真正内涵。


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免于盲目奔波,才能将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才能有时间使用心智带宽去审视自己,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第三帖,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对于身处富裕环境中的人来说,最大的压力莫过于过多欲望对心智带宽的冲击。


早上起床就拿手机是对信息的欲望,囤积物品是对物质的欲望,应酬太多是对社交的欲望,吃得太多是对美食的欲望……


每一次欲望的萌发都有可能在心智带宽中添加一条进程。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凡是自己脑子里同时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都是行动力最弱的时候。


保持对欲望的觉知,及时地审视它们,是清理自己心理带宽的好办法。


就像我自己,在脑袋一团乱麻的时候,就会坐下来,拿出笔和纸,把心中所有的念头全部列出来。


无论是后台隐藏的,还是前台运行的,逐一审视,只需这样一番捣腾,立马神清气爽,行动力十足!


真正的高手肯定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而是会想办法让自己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满,无论是出门时机、学习计划、工作安排都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闲余,以让自己从容地面对每一时刻。


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不要在最嗨的时候作决定,也不要在最愤怒的时候作决定,尤其是重大决定


大喜大悲的时候,都有巨大的事物俘获自己,此时的心智带宽窄,判断力很弱。


极端的情绪容易觉知,平日里后台隐藏的恐惧、担忧、紧张、害怕等各种小情绪也要关注留意,及时将它们清理掉。


一个心智带宽富足的人,肯定也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


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适当的闲余是我们应对压力和意外的宝贵资源,但是过多的闲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自由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如果有大量的金钱,就容易萌发无谓的欲望,有大量时间,也容易陷入无限期的低效。


带宽虽足,但不运行有效的人生程序,自然也是荒废。


如果你的人生有如此好运,一切都很富足,请务必想办法给自己设限,适当制造稀缺,以成就自己。





本文参考资料


《稀缺》


《见识》





 ------ 热文推荐 ------


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得耐心者,得天下!

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持续两年早起的

重新认识你自己

思考力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