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回乡见闻

樱桃团队 樱桃大房子 2022-09-18

点击【樱桃大房子】关注并设为星标




五一又回了趟老家,说说这次回乡感受吧。
 
每次我回乡下住几天吧,就感觉人越来越少,连节假日大家也都不回来了。农村似乎越来越冷清,晚上好多房子都不开灯,房子在,人已经不常住了。
 
房子空置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寂静。
 
房子的变迁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说说我老公家的房子吧。

我老公说他小时候,大概几岁的时候,住的是这座木头房子。
 

(网图: 图片仅供参考)


88年的时候,他爸东拼西凑,用7000块钱,盖了一个符合当时审美的房子,用的还是那种预制板。

 

去年我不是跟大家说过,把这个三十多年的老房子给铲掉了,重新花了几十万又盖了一个,就成这样了。
 


过年过节,我们有空都回来住几天,这次五一回去,就带着孩子们去劳动,钓龙虾,挖土豆啥的,非常惬意。
 
他们家离城市也特别近,开车十分钟就到市里了,买什么东西也挺方便的。感觉我们也没啥必要去城市里面买房。
 
现在很多人去城市里买房,我看主要是两个驱动力:
 
第一,是要娶老婆。城市里有个房子,才可以结婚,真正住不住倒是其次。
 
第二,是小孩读书。农村好多学校已经没有了,集中到了城里。像我自己以前读书的中学,全部都废弃了,教育资源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资源。
 
这个是买房的刚需,就像我一直说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是硬通货,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房子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钢筋水泥的东西,学区房背后是教育资源+金融属性+圈层三合一的特殊商品,这个我不展开说了,一说很多人也不一定理解和认可。
 
之前温铁军说的有个观点我挺认可的,
 
通过教育资源到城市的不断集中,农民不得不去城市买房,消化农村周围的小县城或者小城市的房地产。
 
只要你回老家,你必须要去小县城买房,才能接受城市的教育,这也是导致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在城镇化浪潮下,有这两个刚性的驱动力,再叠加货币化棚改的运动,导致过去十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大涨了一波,翻一两倍也是常事。
 
但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在告诉大家,房地产走到现在,小城市的房子没必要买,尤其是没人住的情况下,即便有,后面也会逐步进行存量财富的转移,在三四线城市的财富转移去一二线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因为大家都会买涨不买跌,三四线一旦不涨了,一二线哪怕只要稳,很多人都会把房子卖掉置换去一二线。
 
这个大趋势,我在楼市2015年的文章(楼市越来越像2015年了?)已经阐述的非常透彻了。
 
所以我的建议都是提前告诉大家,三四线如果有老人在,留一套自住足矣,不要留恋一些规划利好,尽快置换到一二线城市是最好的方式,越到后面越不好出手。
 
也一直有人在问宅基地的事情,我也跟大家说过两三次了,宅基地纯粹是消费品,没有升值价值,年轻人如果资金不多,不建议重建宅基地,不如集中子弹在工作地买房和投资。
 
这是我对待宅基地和小城市的房子的建议。
 
按照城镇化的普遍趋势, 农村人口一定是逐步减少的,城市人口一定是继续增加的。

城市里面,一二线人口一定是还会增加,三四线人口一定是继续流出。
 
市场最终配置的结果,一定是不平衡的。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那么贵,是因为宅基地的土地无法流转,供给不了商品房,毕竟十八亿亩红线摆在这里,吃饭才是一等一重要的战略问题,住房重要,也并没有吃饭重要。
 
正因为只有城市的土地才可以招拍挂,所以真正能够提供具备商品属性的土地极少,造成了土地资源在不平衡配置下的严重稀缺。
 
这个不平衡具体体现在,占土地绝大多数的宅基地,有最少的人。占土地极少数的城市土地,集中了越来越多的人,而且,城市越大,土地越稀缺,人口密度越大,也导致房价越贵,这几乎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我一直说中长期我会非常看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背后的逻辑我说的很散,用一两点,几千个字根本说不清,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包括我在写楼市2015年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提过部分逻辑,但是总归只能点到即止,而且说实话,有些观点我现在都不想说的太直接明了,因为会刺痛一些人。
 
今天我给大家说的,就是土地供应的不平衡问题,这也是无解的。

宅基地与城市土地是二元结构,无法互通,导致城市土地供应很少。这跟老美的模式也完全不同。
 
在土地供应的不平衡之下,资本和产业也必然是不平衡的。
 
因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从来不是土地,而是产业的向上突破,你去看看曼哈顿,60平方公里,只有上海的一百分之一的土地,GDP却超过了上海。
 
经济越发展,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有限的土地之下,产生了密度很高的资本和产业。
 
那么中国越发展,资本密度越高的核心地段的房价,必然还会继续捅破天花板。因为这意味着极少的土地集中了大量的高收入人群,会进一步造成好地段的房子供不应求。
 
一切房价的问题,底层都是发展的问题。
 
这句话我作为结论放在这里,你看得懂也好,看不懂就算了。我的思考和逻辑,有时候也不见得所有人看到了能跟得上。
 
有一部分人能看懂,产生同频,就够了。
 
 
再说说我对农村的理解吧。
 
大伙知道,我是一个挺念旧的人,念旧也许意味着在变老吧,人在年轻的时候只看到未来,不太会怀念过去。
 
年龄越大,经历越多,回忆甚至会多过未来,所以就容易怀旧
 
我是80后,80年代这一批人,很多都是农村长大,高考上大学,然后跟随中国的城镇化,进了城市。
 
1990年,中国有11.4亿人,有8.4亿是农村人口,所以只要1990年以前出生的,基本上75%都是农村出身。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其实大多数人的起点真的是差不多的,中国从来没有啥像欧洲的那种贵族,最多只有暴发富,因为都是从一穷二白来的。
 

 
从1990开始,城市人口只有3亿,2015年就有7.7亿,25年有4亿多人变成城市人口,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人,老人基本都留农村了。
 
尤其是2000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加速, 大量的农民,尤其是农二代,变成了市民。
 
小时候的“二狗”和“翠花”,变成了口中的Jack or Lucy。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是一样的出生,也有相似的经历。

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和经历各有不同,但都逃不开时代的弄潮,人生节奏其实是类似的。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整体来说,幸运多过不幸。
 
幸运的是,708090后这批人赶上了过去三四十年内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好时候,80年代之前,发展很慢,而现在也没那么快了。
 
像我爸,50年代末出生,高中毕业的时候,已经没有书可以读了,因为高考没恢复,等重新想考大学的时候,因为每天要去劳动早已经荒废了学业,最后只能留在农村,像他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是自己不努力吗?并不是,是真的时代不给机会。
 
而我们呢,至少还有一次相对公平的高考,能让好多出身寒门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遇到了中国各种红利期,比如加入世贸,制造业崛起,城镇化,产业升级等等,每年十几个点的增长率,这对即便没有通过高考上大学的,还能进城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当然,708090这批人也有不幸,不幸的是,遇上了各种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素质没跟上,房价高,医疗贵,教育难等等。
 
为什么我总是强调时代对个体的影响力。
 
你有时候去看不同时代下的人的命运,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没有那么大,个人的发展就像一滴水花,一定逃离不开时代的浪潮,浪有多大,水花才能溅多高。
 
70-90深受大环境所影响,甚至所左右,再过30年回头看这30年,一定是有时代烙印的,这毫无疑问。


说实话,农村生态走向冷清,落寞,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最终我不希望看到农村的破败。
 
我春节的时候,详细的写了一篇见闻(点击回看:我的回乡见闻),列举了农村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讲了我的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大家都普遍有共鸣。

 
所谓农村,是大家心心念念的故乡,可能也是大家回不去的童年。
 
农村的宅基地,如果70-90这批人算二代的话,估计也止步了。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如果在城市长大,也不会对村里有啥感情,不可能再回去了。
 
农村最终只是,留下那些愿意从事农业的人,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仍然不需要现在这么多人,还会继续流出。
 
所以70-90这批人,也许是最后的从农村出身走向城市的一个群体。
 
未来不会有大量的人口迁移,不会有留守儿童,不会有春运,这些最终只是在那个自我奋斗自我牺牲,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时代符合而已。
 
说实话,我挺感激我自己这样的出身和经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我们这批人更懂得吃苦,更懂得忍耐,更懂得奋斗与自强不息。
 
时代不管怎么变,有一点不会变,它必会馈赠那些敢于向出身和命运不屈的人……
 

相关阅读:     我的回乡见闻 (直接点)



很多买房的逻辑,我也会在视频号给大家说一说,我尽量会一周做一次直播,大家可以来直播间聊聊。大家一定要关注下视频号不会错过。



2022年爆款必读:  楼市越来越像2015年了?(直接点)

2022年房价预测:

2022房价预测丨二线城市(1)
2022年,北京楼市会怎么走?
2022年上海楼市预判
2022房价预测丨一线城市(上)
2022年市场预测!
成都楼市预测 | 苏州楼市预测
一二线城市的涨跌预测、机会分析!(干货)

城市调研系列:


北京1 ║ 北京2 ║ 燕郊 ║ 广州 || 珠海  ||  中山  ||  上海  ||  浙江  ||  宁波  || 昆山 || 南京 || 无锡 ||  郑州  ||  重庆  ||  合肥  ||  三四线  || 西安  ||  成都  || 长沙  || 综合 


知识星球训练营课程在公众号下面的菜单栏,自己到下面点吧,不挂链接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大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