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科著述垂青史 一曲临江唱大风 ——明代状元杨慎联墨品鉴

天津大学 刘锋 联都网站 2018-10-31

百科著述垂青史 一曲临江唱大风
——明代状元杨慎联墨品鉴

天津大学/刘锋

多情月照花间露;

解语花摇月下风。


这一幅联墨作品的作者是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杨慎是明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有《升庵集》81卷,遗集26卷存世,其中有存诗约2300首。《明史·杨慎传》云:“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生平著述四百余种,内容涉及文学、戏曲、史学、哲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音乐、宗教、民俗、金石等。


统观明代:杨慎、徐渭、解缙三人被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成为通识。“记诵之博,著作之富”的杨慎被评为著作第一;《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官解缙被公推为博学第一;徐渭则被公认为最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戏曲、兵法水平都极高。


大多数人知道杨慎,是因为他的一曲《临江仙》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曾经用于《三国演义》开篇,又曾经被琼瑶用在言情小说《几度夕阳红》中。 


    杨慎还是明代正德朝辛未科状元。他以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因而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武宗实录”。 杨慎还是“名父”之子。他的父亲
杨廷和是明史上的名臣。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著有《杨文忠公三录》。


明·嘉靖三年,因“大礼议” 惹火了嘉靖皇帝(明世宗),——这是明朝历史上的大事件。杨廷和罢归故里,一时良臣明相几乎都被罢官殆尽,杨慎也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最后死于戍地。


此联语是摘句联,摘自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诗。唐寅作《花月吟效连珠体》组诗,计11首。其中的第二首,全诗是 “月转东墙花影重,花迎月魄若为容。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人生几度花如月,月色花香处处同”。


诗很好理解,难解的是诗体。什么是连珠体?“连珠体”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有专家以《逸周书·周祝解》、《史记解》等为依据,考知连珠体源于西周以来祝、史之官戒勉君主的垂戒之辞。这种文体在战国时期开始拓广,直至西汉扬雄。另据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扬雄覃思文阁,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则连珠之作,始於扬雄。“连珠”是说辞句连续,互相发明,历历如贯珠,故谓“连珠”。


    诗歌中的连珠体又自不同,以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为例,全组11首诗,每首8句,每句之中都嵌入“花”、“月”两字。平仄和谐,语言华美,才子词人,果然不凡。


此幅联墨是行书。从风格上看,是以“二王”为宗,又学赵孟頫。当然赵孟頫也是学“二王”,不过赵是用“平正”替代了“姿媚”, 杨慎尚保留一些“姿媚”。杨慎是明中期比较著名的学者型书家,可惜其书名为学者之名、词人之名所掩而不彰显。


杨慎半生流戍云南,其书迹大多散亡,因此研究者亦鲜。据倪宗新先生《杨慎书迹考》云:杨慎一生留下的书迹,包括作者已见传世书迹、未见存世书迹,凡203件。其中:序跋题记101件、胜迹石刻(包括摩崖石刻)32件、诗卷诗扇16件、碑铭(包括诗碑)14件、书札(卷)12件、名胜联迹12件、诗轴帖册10件、匾额杖铭6件。

杨慎的书法每多醉墨淋漓之作。李元阳《送升庵先生还螳川客寓诗序》云:滇人载酒从游,“当其意有所欣,拈笔伸纸,藻思逸发,亹亹数千言。而笔意殷美,出入二王松雪(松雪是指赵孟頫),故片纸只字,人争得之,如天球大弓”。


朱昌颐《跋杨升庵诗扇》云:“此诗殆自寄概,书法尤超迈绝伦,至今滇南尚多留刻。余昔使滇匆匆,无从搜取,殊为憾歉也。” 赵藩《跋升庵书五绝一首》云:“此帧为明德石君所藏,萧散古逸,有晋人风格。” 王世贞《国朝名臣遗墨跋》谓其“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 。吴兴是指赵孟頫。


也是据倪宗新先生《杨慎书迹考》,杨慎联墨见于著录的有:


《成都故宅联》:“尘世英雄易老;浮生踪迹难同”。


《峨眉山寺联》:“奇胜冠三蜀;震旦第一山”。  


《犍为隆角池联》:“泉头自古生隆角;池上于今有凤毛。”


《江阳陈公祠联》:“义烈壮三泸,顾瞻遗像悲前哲;精英存一抔,仰止高山愧后人”。


《江阳北岩寺联》“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


《巍山冷泉庵联》:“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宾川鸡足山联》:“宾壶酒尽人皆醉;苍山雪冷我独餐。”


《赠段承恩联》:“三简名巡,曾是中朝御史;一时谢政,便为陆地神仙。”


《巍宝山文昌宫联》“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去来心”。


此联墨虽不见前人著录,然其题款颇同于其他的杨慎书法。如收藏于四川省江油太白纪念馆的《节临王羲之十七帖册》,也是未署年月,款署为:“升庵杨慎”。 联墨既真,杨慎年龄资历又早,那么此幅联墨是否就是最早的联墨呢?尚难断言。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杨慎书法传之赵孟頫,赵孟頫书风在康熙一朝最称鼎盛;说杨慎书法开清代“馆阁体”的先河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绝代风流天亦妒——-解元唐伯虎联墨鉴赏

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先生王守仁联墨鉴赏

顶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联墨鉴赏

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对联书法鉴赏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一扫凡联万古空——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浩气凌云笔自刚——钱沣联墨鉴赏

谁是春风第一枝?——文彭联墨鉴赏

听雨谈天共一灯——董其昌联墨鉴赏

墨随情绪自淋漓——王铎联墨鉴赏

楹联书法艺术的双重变奏 ——探析楹联书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对联起源考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