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 请别说读书苦,那是带你看世界的路;附学前教育考研需求微调查
大家好,我是牛牛。
2020年考研初试(笔试)在前几周已落下帷幕。
近10年没碰“考研”这个话题了
2019年,因国际研修学员在我们的小助力下
推免双一流高校成功(重点还是她自己优秀!)
如果准备考研,欢迎填写下面的微调查
我们后续会基于调查结果组织学习活动
👇
我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考研”这个课题
我将从全局数据与学前教育两个思路展开
一.全国考研持续增温,人数逐年倍增
我们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中国教育在线的官方数据。只能说,对于一个远离考研快10年的我来说,这数据真心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图1 2015-2019年全国硕士包括人数趋势图(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
你以为2019年的考研人数是历史新高吗?
那就错了!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
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
图2 1994-2020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趋势图
数据来源:教育部
往届生考研者逐年增加
我记得以前考研,绝大多数都是应届生。现如今,往届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这其中不乏“二战”、“三战”考研的同志,也有很多工作之后再来考研的人。
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考研;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
图3 2017和2018应届生及往届生考研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湖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6.5%,到2019年所占比例升至39.4%:
图4 湖北省2015-2019年往届生在考研人数中的所占比
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也就是说,现在的应届考研选手不仅要和去年/前年的考研考研选手比拼,还要和有工作经验的考研选手比拼。
考研这座独木桥,挤满各种类型、充满斗志的人们。浩浩荡荡的趋势,和高考有得一拼了。
一.全国考研持续增温,人数逐年倍增
二.推免生,让“统考生”瑟瑟发抖的人群
考研和研究生录取名额,犹如不断扩大的水流和盛水的小桶,总有很多水会露出桶外。
我本来以为,只是水流激增,后来发现,那个盛水小桶的容量也在变小。虽然硕士研究生也在扩大招生规模,但推免生的比例依旧不可小觑。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
中国教育在线表示,“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最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
我们聚焦在学前教育领域,看看2020年几所重点师范高校的统考和推免生的比例情况,数据来源为各大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
根据上方表格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两所985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研推免生比例高达65%。
也就是说,每年考研人数增加了,同时推免生比例也增加了。统考生能够去“厮杀”的录取名额非常有限,每个学校每年不到10人能通过统考进入上述两所985高校的学前教育学专业。
残酷的现实是,“推免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推免名额”也不是你想有就有。推免不仅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这本身对高校层次就有一定要求),还需要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段位。
图5 北京大学硕士推免生源中,“双一流”高校占比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例如,根据北京大学公示名单,2020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约1935人。根据统计,其中超过95%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与去年基本持平。
可见,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高校或者相应“圈层”的高校。因此,普通高校(有推免资格但竞争力不足/无推免资格)的学生想“入圈”更是难上加难。随着部分高校的推免比例持续提升,普通高校及往届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学前教育专业考研到底值不值得?
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发布过一个微调查
学前教育本科生不想去一线,所以考研了
这篇文章还是说出了很多本科同学的心声
👇
学前教育专业考研,近些年来逐渐火热
“大众”就会好奇了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受到质疑)
你们“带孩子”的专业,读这么多书有必要吗?
也有的小伙伴在质疑
考研、读研要继续读书、还要做研究
费时费力,又苦又累,值得吗?
首先,从个人角度
我觉得(学前)教育考/读研还挺值得!
我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研究生
噌噌噌,一直读下来
感觉就像一只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样子
(或者凤凰涅槃,唯美又惨烈一点?)
首先
我从没有选择权逐渐到拥有无数选择
我在大二下就决定读研了
因此没有去经历招聘会、考试、面试等
本科快结束的时候
同学们都会拿着简历去招聘会(我没去)
大伙儿回来告诉我
学校会问你的年级和班级排名
如果不是很靠前,他们就不问了
不论怎样的学校,大部分人都是被挑选者
那时候,我们学校不流行“考研”
老师们的意思是
“就业形式那么好,你们读研干什么”
因此,我们班读研的就两个人
(多年后证明,一部分同学后悔了)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
我第一次明显感受到读研“好处”
是我们研究生能分配到特别好的学校实习
很幸运,我遇到了国家级名师和师傅
我跟着名师工作室品茶论道、观摩千人课堂
师傅反复给我打磨一节课
不断纠正我的教态和语言
短短几个月实习
我的教育实践和思维
第一次在校园的“田野”里开了花
我爱上了一线,申请多实习1个月
学期末,我还记得那是冬天
实习学校的校长问我
“如果你能留我们这里,你来吗?”
当时的第一反应,惊呆了下!
OMG,这个学校真的很赞哦!
校长是国家级名师哦!(现已是大学教授)
他们学校一般是不招人的!
我在想,如果没有硕士期间的实习
就没有这段良缘和宝贵的经历了
当然,我婉拒了校长的要求
因为,我决定了读博
通过考研/读研,我更加清晰
我想成为谁,我想为社会做点什么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20出头相对搞明白自己
还发了几篇文章、认识很多长辈和同仁
最后还能够在ECNU深造
我觉得,这个研,读的值
读博的事情,我就先不写了
公众号就是在读博期间诞生的
我走了多少路,见了怎样的世界
已经不言而喻
上面我浅浅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再从大环境来说说吧?
考/读研与否,是否值得
其实完全看你自身情况与人生定位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
“我想在哪里过怎样的生活?”
如果你不是985/211高校本科
想去一线城市的高质量幼儿园/高校工作
有可能读研是必选之路
我们来看看北京、上海幼儿园招聘的条件
之前帮北京朝阳区的幼儿园发布招聘信息
在上海,也是类似情况
公立示范园,更青睐硕士研究生
高端民办园,对硕士更是求之不得了
并不是绝对的“学历歧视”
我自己创业,也需要招聘人员
非常能够体会HR或者园长们的考虑
如果我们每天收到很多份简历
如何在十分钟内,快速又简单初筛呢?
最简单的办法,看学校和学历
好好读书真的很重要
也许它不能保证你站上巅峰
但大概能保证你不会被丢入谷底
你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也许那份薄薄的硕士学历/学位证书
就会成为你进入新世界的敲门砖
为什么那么多“回炉”的考研选手
你还没想明白么?
如果你希望“升职加薪”或者“跳槽”
都需要更高学历来“锦上添花”
我们以杭州市职称评定标准来看
👇
数据来源:杭州教育局官网
在杭州,如果你申请一级教师职称
博士学位直接申请
硕士学位+2年二级教师岗位教龄可申请
学士学位+4年二级教师岗位可申请
也就是说,学历越高,教龄要求越短
你之前读研/博花的时间
考核单位也看在眼里的
另外,上述只是学历要求
评职称还有“科研”要求哟!
做科研、写论文,硕士有绝对优势
谁说学前教育读研无用?
硕士研究生2/3年的科学研究思维训练
自己亲身做过一次社会科学研究
开题不是白开的,数据不是白写的
论文也不是白做的(划水党除外)
另外,考/读研的更多收获与意义很内隐
你有机会看更多书、认识更多人、
走更多路、埋下更深沉的教育理想
也许某位教授的课程,让你醍醐灌顶
也许与导师的相处,是社会大学的第一课
也许某次免费出国交流,让你开拓了眼界
也许,某段高质量实习,让你再次相信幼教
也许,考研与读研的艰辛过程,
让你知道什么是忍耐、付出、无悔与收获
这些经验与收获,没有考/读研的人
也许也能有
但有可能会慢一些或者得到更吃力
然后
我们来看看SECEE社群小伙伴
以及广大知乎好友怎么说的
👇
很多人说读书苦,在我看来
读书是最最平价但回报率最高的自我投资了
如果你受不了读书的苦
那么有可能就需要去吃生活的苦
包括很多推文也会写,读书可以助力跨越阶层
这个观点,我也是有所感受
现代中国社会,阶级还未完全固化
我们走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会发现
其中一波孩子的家庭条件真的优越
另一波孩子,真的是靠智力和努力
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通过好学校/学历
有机会获得一份好的工作
而那份工作就是一个平台/资源
让你也许有机会获得“稀缺”资源和发言权
圈层的跨越,在其中微妙地实现了
Table 2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上表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
还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片
人和人之间,总是会不自觉形成”圈子“,而相同的教育背景、人脉,就是进入圈子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历不能决定一切
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能拼勤奋努力的年纪不尽全力
以后难道和“二代们”拼资源?拼人脉?
最后我从资本视角来解读这个问题
社会学家布迪厄把世界上的资本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简单理解就是钱、人脉和受教育程度。
象征资本,可以理解为声望和认可,比如知乎大V,直播博主、KOL等,拥有几十万粉丝,大家认可你的输出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象征资本。
我们今天主要来说一下文化资本。例如,你普通家庭出身,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内重点大学,通过奖学金出国读了名校博士,成为了领域里面的知名大佬。这样的情况下,你的文化资本本身就“秒杀”了很多人。你就可以被顶级的高校/企业高薪聘请,就算想创业也很容易得到经济和技术上的帮助。
我们会发现,上述四个类型的资本,也是在相互转化的。
因此,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想要实现阶级跨越走向人生巅峰,掌握“自我增值”与”资本转化”这两项能力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得东西比较多
总结为一点
如果你想看更美的景色、走更精彩的路
请别辜负,也别说读书苦
那张看似薄薄的学历以及那些年你看过的书、熬过的夜、写过的文、吃过的苦、流过的泪,都会变成一条宽阔、顺畅的路,带你冲破迷雾,走向人生高处。
趁年轻,好好读书
那是带你去看世界的路
最后,祝心怀梦想的你们考研成功!
我们在”岸上“等你们!
任SECEE考研(上岸)赋能小组成立
后续会有干货分享,欢迎入群
美美的排版发布:牛牛博士
END
我们一直在路上,持续分享各国真实教育见闻
期待你的持续关注与加入
●微调查 | 因为不想去幼儿园一线工作,所以我去考研了......●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1
●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2
●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3●行走志 | 日本教育孩子的几件“怪事”,值得所有家长深思●行走志 | 2019 SECEE暑期日本幼教研修3-4期 完美收官(附视频+图片)●观察 | 节后炮:儿童在儿童节的身份与话语权管窥(原创)●观察 | 幼儿园安装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迎合家长还是迷失了教育与法律?●美国 | 特殊学校里的自闭症孩子在干嘛?●美国 | 中美特殊儿童早教班之比较●美国 | 几份作息时间表管窥中美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差异●丹麦 | 怎样的幼儿园造就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日本 | 不要因为太危险而阻止儿童探索与体验●日本 | 一顿幼稚园午餐的差距(附视频资料)●日本 | 悉数我在日本遇见的园长们及其特质●德国 | 见识了「傻玩」的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小孩,我觉得这些年白活了●德国 | 德国幼儿园:一批在起跑线睡着的小孩集散地●德国 | 卧底德国幼儿园,我的情商受到了暴击●新西兰 | 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特色是什么?如何实现?●澳大利亚 | 走进澳大利亚孩子的阅读世界(上)●澳大利亚 | 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责任——走进澳大利亚孩子的阅读世界(下)●师训 | 瑞吉欧取向下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师幼互动●政策 |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政策 | 牛友看两会,中国学前教育怎么走?●线下 | 学前教育科创投圈的第三次线下小聚
今年愿景
超级早教专家(Supe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perts,简称SECEE)力图为幼儿园教师、家长、高校提供一处留白、共生、和谐可持续的成长空间,竭尽全力集结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引领者与KOL,协同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做点事儿,而不仅是活着。
若你觉得和我们一样或想成为一员
随时,欢迎加入!
添加下方微信,加入学前教育科创投社群
(入群审核需实名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