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典型冠状病毒 |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想到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月巴姑娘 Author 小月巴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大家好,我是牛牛!


接下来会有更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痴爱学前教育的小伙伴入驻超级早教专家自媒体平台,他们将带来独特视角与专业思考!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学前教育人的Networking,在分享、对话、理解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的初衷。

(欢迎有想法的你,成为我们的原创作者哟!)


作者简介


月巴姑娘


     月巴姑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爱学习,爱思考,爱孩子。欢迎与我一同思考关于学前的这些事儿~愿做这个世界的一颗灵性酵母。

一直很欣赏月巴姑娘,她善良且正直

乐于学习、思考但不清高

在非典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初

她就快速写下了这篇文章

思考深刻&信息量大

以下,正文


不久前,公众号“一席”上的一篇推文《实事 | 这些野生动物和媒介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 石正丽 一席第600位讲者火速传遍全网,事实上它是一篇旧文,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老师2018年的一篇演讲,现在再看这篇演讲宛若预言一般,对现状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此次疫情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重大社会事件,从社会生态的角度看,该事件与各个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这场疫情的致病源是野生动物,因为它们身上携带了致命病毒。然而,病从口入,不“亲密接触”(吃)它们,怎么会导致现在的局面,因此更准确地说,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图野味的人,其背后渗透的是生态意识的薄弱。因此,长远来看,更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生灵”的生态观。这其中不可回避地需要提及自然教育。


首先,我很欣喜地看到自然教育在中国幼教领域的兴起。如今,伴随这一事件的爆发,我们更迫切地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正是自然教育探讨的主要议题。


可就当前现状看,大多数的自然教育所呈现的样态是科学取向的,例如关注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如:光合作用原理等)、关注动植物的名称及类别等。但这离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教育,还有段距离。


自然教育

≠自然科学教育


如果去思考自然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区别,会看到其背后取向的差异性。科学本身强调价值中立,它关注是非、对错,不宜带有情感(主观情感会打破科学的客观性)。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教育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它本身是价值取向的,更需要我们关注个体对自然产生的情感与体验。


如何实现?


1.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入更多人文思考;



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反思产生于不久前我进行的一次主题课程设计,下图为我制作的一张“蜗牛”主题活动网络图:



从我主要选择的主题活动内容看是带有较强知识导向性的。探究一个主题从内涵到外延探究本身属性,继而扩展到它的其他特点(习性、居住环境、生长条件等),从概念认识的逻辑看似乎并无不妥,但如果追问更深层的意义是,我发现我难以回答以下问题:


我们为何要和孩子们一起探究蜗牛?

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蜗牛这种生物吗?

大自然里还有那么多动物,为什么非要了解蜗牛呢?

即便对蜗牛没有知识层面的了解,幼儿的生活似乎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时,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为了做一个主题而做主题。因此,在忽视主题深层意义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容易流于形式。


但当我尝试带着更强的人文意识进行思考时,我开始感受到更多的意义感。

例如,

• 让幼儿了解蜗牛向上爬的特征,继而感受蜗牛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积极乐观)

• 小小的蜗牛壳实际却有着不可小觑的抵抗力量(坚韧品质)

• 不起眼的小蜗牛拥有世界上的数量最多的牙齿(看问题不能看表面)

……

如此带有人文性的教学内容甄别,能深化孩子们对自然物的认识,实际也是对生命的认识,这比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居住环境,有什么习性对于他们的成长更有意义。


2. 在活动形式的设置上,强调幼儿体验而非认知;



这一点源于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桩真实的诉讼案。一个三岁女孩告诉母亲说它已经认识礼盒上的字母“O”。母亲问她怎么认识的?女儿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于是,母亲一纸诉状把女儿所在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并最终获得了1000万元美元的赔偿。


因为母亲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0”就只是“0”。这种教育行为预示着更多可能性的创造力遏制。

我在幼儿园里也见过此类情况。当一个孩子过早学会了写字后,他会在绘画时满足于自己能写出多少个汉字,而非富有想象力的内在想法表达。阅读绘本时,也更加关注自己认识多少字,而不再关注精彩插图所传递的其他信息。


因此,与其直接告诉他一个“知识”,不如让他体验,在亲身感受后自主建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我曾惊喜于一次有关“食物链”的自然活动。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印有不同动物图片的小立方体纸盒,不同动物图片的数量是依据食物链级别高低依次递增的,即食物链越高级的动物相对立方体纸盒的数量更少。活动要求是请孩子们判断什么动物吃什么,并按照“捕食者纸盒永远在上,同一种动物纸盒在同层” 的原则进行搭建。如果孩子们对捕食的规律熟悉的话,一般会搭建准确,最后呈现的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这一搭建的过程实际就在让幼儿体会“食物链越高级的动物相对数量更少”这个知识点,而这时,当老师提出,倘若在大自然中,食物链最底层那些最不起眼的动物消失后,“金字塔”会发生什么变化时?孩子们开始抽取动物纸盒,当整个搭建物崩塌的时候,孩子们都露出了惊异的表情,这一直观的体验远比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要关注“食物链”,关注物种保护,更能让他们形成情感,获得理解,建立印象。


3. 在活动立意的导向上,追问动物伦理,激发自然之爱。



关于捕食野生动物的思考,除了考虑食野味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还可以思考:

当我们可以肆意捕食时,人类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又是什么?

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者,还是自然的顺应者?

是征服自然?还是敬畏自然?



我想,这次事件中折射出的无底线滥杀、捕食野味,其实都是人类把自己摆在主宰者之位的明证。


如果你再仔细看我之前的主题网络图,会看到蜗牛的作用这一板块。这里所提到的作用其实是“蜗牛对人的作用”。所以在主题活动的价值导向上传递着这样的观念——“蜗牛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一种化妆品元素”。我正视这层倾向时,我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不安。面对我们身边甚至稀疏平常的法国蜗牛大餐、蜗牛原液面膜,我似乎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也站在了“主宰者”的位置上。



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动物伦理与自身价值取向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可能会传递我们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所以,比起容易产生敏感倾向的立意,正面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导向更为稳妥。一方面,当一个人激发出对自然的热爱时,他会自发地产生探索自然、探索世界的欲望,这是许多真正的科学探究,产生高级认知背后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当人开始对自然产生爱的情感时,它会自发地去维护,这种维护的自觉性是由道德维度产生的,这远比行为约束的生态保护影响更加恒久。

《俘虏》©Marcus Westberg(瑞典)

尾    声


一个硬币总有正反面,

在苦难中寻找意义。


这场病灾,从积极的视角看,对于我们可能意味着什么?

▪ 意味着让我们在对病魔的焦虑与惊慌中更加清醒,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避免未来更可怕的灾难;

▪ 意味着激起全民对医护人员的尊敬与保护,也算是为前段时间的恶性事件的一些慰藉,为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开凿壁一丝曙光;

▪ 意味着取消串门走亲戚,避免了不少攀比风、催婚、塑料情的无效社交,有更多的时间和最亲的家人共度时光;

▪ 意味着人们可能对动物伦理予以的更多人道思考

……

《俘虏》©Marcus Westberg(瑞典)


附  录:

本文撰写意图始于1月23日,但真正酝酿成文历经了整整两天时间。其中的焦灼在于对动物伦理议题的无尽思考。我曾设想了三种导向的结尾,但最终都应害怕自己陷入极端动物保护的伦理倾向而最终放弃。


而引起我如此焦灼的写作过程与这部纪录片有极大的关系。

《地球公民》是由Shaun Monson自编自导的记录片,由《小丑》《Her》的男主杰昆·菲尼克斯参与配音。


该片从宠物,食物,衣物,娱乐,科学五个部分系统全面地揭露了当今人类是如何大规模地屠杀和虐待动物的故事。


特此仅作为资源附在文末,不作讨论,仅供观看参考。

本文其他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定及时清除.The End.


我们一直在路上,持续分享各国真实教育见闻

期待你的持续关注与加入


考研赋能 | 首发开讲!非985/211如何顺利保研华东师范大学?!!考研赋能 | 线上讲座NO.2,在职幼儿园教师考研澳门大学的成功经验分享!招募 | 新西兰高品质幼教研修,去奥克兰大学做“插班生” !论坛丨热烈庆祝首届中国学前教育传承与创新论坛完满成功(含嘉宾分享内容)时间的答案 · 演讲者NO.1 | 石凤梅——我该怎样做老师 ?时间的答案 · 演讲者NO.2 | 陈菁菁 从一个菜鸟妈妈到专业阅读推广人实事 | 这些野生动物和媒介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 石正丽 一席第600位讲者他乡的童年 | 知识点总结 日芬印英以中六国教育对比微调查 | HQ 幼儿园T老师在幼儿园办花园婚礼,10W+关注,大家怎么看?微调查 | 六一儿童节还是园长说了算呀?!?
微调查 | 因为不想去幼儿园一线工作,所以我去考研了......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1
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2
行走志 | SECEE 2019 新西兰幼教研修日记 NO.3行走志 | 日本教育孩子的几件“怪事”,值得所有家长深思行走志 |  2019 SECEE暑期日本幼教研修3-4期 完美收官(附视频+图片)观察 | 节后炮:儿童在儿童节的身份与话语权管窥(原创)观察 | 幼儿园安装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迎合家长还是迷失了教育与法律?●美国 | 特殊学校里的自闭症孩子在干嘛?美国 | 中美特殊儿童早教班之比较美国 | 几份作息时间表管窥中美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差异丹麦 | 怎样的幼儿园造就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日本 | 不要因为太危险而阻止儿童探索与体验日本 | 一顿幼稚园午餐的差距(附视频资料)日本 | 悉数我在日本遇见的园长们及其特质德国 | 见识了「傻玩」的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小孩,我觉得这些年白活了德国  | 德国幼儿园:一批在起跑线睡着的小孩集散地德国 | 卧底德国幼儿园,我的情商受到了暴击新西兰 | 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特色是什么?如何实现?澳大利亚 | 走进澳大利亚孩子的阅读世界(上)澳大利亚 | 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责任——走进澳大利亚孩子的阅读世界(下)师训 | 瑞吉欧取向下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师幼互动政策 |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政策 | 牛友看两会,中国学前教育怎么走?线下 | 学前教育科创投圈的第三次线下小聚


今年愿景


超级早教专家(Supe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xperts,简称SECEE)力图为幼儿园教师、家长、高校提供一处留白、共生、和谐可持续的成长空间,竭尽全力集结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引领者与KOL,协同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做点事儿,而不仅是活着。


若你觉得和我们一样或想成为一员

随时,欢迎加入!


添加下方微信,加入学前教育科创投社群

(入群审核需实名制,谢谢)


点个在看好不好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