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澳门大学王笛教授谈微观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方法和写作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从平凡和细微处捕捉历史和文化的轨迹:

和澳门大学王笛教授一起思考新史学研究


访谈/撰稿人:陈利 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访谈整理和音频文案助编:
冯岚雅(多伦多大学历史系硕士生)
文案校对助编:
罗清清(中国传媒大学公关系本科生)
微信文案排版助编:
王佳丽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生)

访谈人前言

最近笔者代表云里阅天下公众号专访了澳门大学历史系杰出教授王笛老师。王老师是当代人文社科学者中少有的同时以中文和英文不断发表数量颇多的高质量学术著作的学者之一。他在最近二十年中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等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专研和尝试极大地影响了他最新的几本学术著作,也为研究中国二十世纪的地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历史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次分享的就是从这个访谈中剪辑出的重要音频内容集锦。
为便于读者收听,除了分享合并起长达80分钟的音频合集之外,我们还将本次访谈的音频,按主题分为六部分,并提供了小标题和精华对话摘选,读者可分别点击收听。本次和以后的访谈音频合集也会通过本公号在喜马拉雅网站https://www.ximalaya.com/zhubo/261728118/和苹果播客的账户上分享。另外,完整的访谈文字稿在校对好后会再分享给公号读者。初次分享学者访谈的音频或者视频内容,相关设备和剪辑及编辑工作都有待完善。欢迎有经验的读者留言提供改进意见。笔者也再次感谢王老师拨冗参加我们的访谈并致谢提供协助的上述助编和编辑们。
这是云里“学人访谈”专题系列之一。之前我们已经分享过包括著名作家施定柔和知名中生代学者刘思达、张泰苏、宋念申以及张颖教授五位的访谈内容。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陆续分享已经和即将完成的对刘禾(Lydia Liu)、林郁沁(Eugenia Lean)、盖博坚(Kent Guy)、柯娇燕(Pamela Crossley)、高彦颐(Dorothy Ko)和王飞仙教授等一系列学者的新访谈音/视频或文字稿。
部分学人访谈的视频录像和由陈利老师和张泰苏老师共同组织的“重新思考东亚法律文化的构建”云端系列英文学术讲座的录像也将通过本公号在油管上的视频频道上分享(此前的三个英文讲座录像已经上传,包括哈佛的Mark Ramseyer教授,耶鲁的张泰苏教授和艾默里的Teemu Ruskola洛德睦教授的视频:https://youtu.be/cgTkG2oUQmI欢迎有兴趣的朋友除了关注本公号之外,也关注和推荐上述音频和视频频道。
我们音频合集在片头,片尾和中间还添加了密歇根大学艺术系刘礼红教授和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家暨上海昆剧团首席笛师钱寅老师为本公号节目分别专门免费录制的精彩古琴和笛音片段,以飨听众。公号特此致谢两位老师的慷慨授权使用和大力支持。

访谈系列人物简介




受访学者

王笛


王笛教授,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等。相关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

访谈学者

陈利


陈利,多伦多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系、历史系副教授,法学院兼任副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律博士(J.D.)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Ph.D.)。2014-2017年间任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会长,该学会现任董事和编辑。研究集中于明清以来中国和全球史中的法律、文化及政治领域间互动关系。其英文专著Chinese Law in Imperial Eyes《帝国眼中的中国法律:主权、正义和跨文化政治》获美国法律史学会2017年度Peter Stein著作奖荣誉提名(honorable mention),亚洲研究协会2018年中国领域列文森 (Levenson) 著作奖,其中文版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



专访王笛老师的音频集锦


I. 访谈音频合集(首位有古琴和笛音),点击下面链接收听(共80分钟)


II. 访谈音频按内容专题分段收听:


Part 01

和王笛教授谈早期的学术训练和经历


#

内容简介

王笛老师是少有的接受过中西历史专业训练并且同时用中文与英文写作的学者。他在此段跟我们分享了在四川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的历程,以及美国的历史博士训练对他自身学术研究方法的具体影响。

#

语句摘录

“这种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法,我觉得就显示出了在西方长期培养学生方面的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眼光能比较开阔,能够跳出历史系,能够跳出历史学。那么这样一种培养方式,我觉得中国其实是可以学习的。历史学的研究生不能只局限在历史系……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国内的阅读量不够,无论是一门课也好,还是一个领域也好,必须要靠大量的阅读。我觉得培养研究生没有什么诀窍的,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这个就是最根本的。”




Part 02

和王笛教授谈微观史与历史研究


#

内容简介

微观史的研究介绍进中国的时间并不长。王笛老师作为使用微观史研究方法的学者,在此分享了微观史可以如何帮助我们研究中国普通民众的历史与声音。

#

语句摘录

“过去虽然中国受到英雄史观的影响,国家叙事的影响,大家都集中于大问题。其实也有学者想要研究普通民众,但是面临方法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去寻找系统的资料……[微观史]怎样扩大我们的视野,比如说从文学、诗歌这些地方去寻找,我们要研究下层民众一般民众的这种资料。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现在强调微观史的最重要的就在于这一点,我们过去是感觉没办法入手,去寻找失声的民众的声音。而微观史的这种方法这种取向使这种研究成为了一种可能。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此。”





王笛教授2020年8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



Part 03

和王笛教授继续谈微观史


#

内容简介

意大利微观史学家们在阐释微观史方法的时候提出过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exceptional normal”。在此王笛老师讨论了在自己的研究中,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史料这个问题,以及如何从exceptional的材料中分析出normal。

#

语句摘录

“确实在研究新文化史研究微观历史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资料,怎么处理各种不同的资料。从资料来讲,我始终认为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传统的中国式方法还是西方的多学科方法,或者是微观史的方法,我始终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资料并不见得就是历史的记载或者历史本身的反应,而是记录下的那个人那个机构他所看到的历史。所以在使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必须要有批判的眼光。我在成都市档案馆发现这样大批的档案,后来研究袍哥也是大批的档案,那么并不能说我们手里边有档案,我们就掌握了历史的事实或者历史的本身。”






王笛教授2020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作《显微镜下的成都》



Part 04

和王笛教授探讨历史的客观性/主观性问题



#

内容简介

时常有人说历史是客观的,而历史学家们书写的就是历史的真相。在此,我们讨论了史料和个人对资料解读的局限性,学者和读者又该如何接受这些局限性,从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精彩。

#

语句摘录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历史是一个主观的活动。不是说我们不愿意去寻找历史的真实,而是说我们每一个写历史的人,会受到思考和眼光的局限。而这种局限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可以来自于出生,来自于教育背景,地域、政治思想、经济地位、还有个人兴趣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写历史的人对所研究对象所作出的判断,不是说历史学家不想寻找一种历史的真实,而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间,我们面对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历史不是铁板一块。”



王笛教授著作之一中译本《袍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Part 05

和王笛教授谈如何去倾听和重现底层人的声音


#

内容简介

近几十年来,研究普通人/下层人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历史议题,同时也有学者(如斯皮瓦克Spivak)提问“底层人真的能说话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 王笛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如何去研究下层人的声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那些挑战。

#

语句摘录


“我始终认为我在写《街头文化》写《茶馆》的时候,包括《袍哥》我都回答得很明确,我们是可以[写出下层人的声音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思考怎样(how to do that),这个是一个关键。比如像 James Scott他所指出的日常的反抗,日常的门槛,我们怎样去寻找这种日常的反抗……我们可以通过精英所写的竹枝词和文人以他所见到的对下层的各种描述,去发现文字和文字所看不到的东西,去分析它。”





王笛教授两本研究茶馆的英文专著


Part 06

和王笛教授讨论他关于茶馆的专著


#

内容简介

王笛老师的两本《茶馆》前一阵陆续出版了。他在此谈了两本书的成书经过、方法上面的延续与不同、以及两本书想要论证的不同主题。从国家到地方文化,从地方看国家成形过程,两本《茶馆》讲述了过去一个世纪的文化兴衰。

#

语句摘录

“虽然都是看政治怎样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哪怕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两本书所思考的问题不一样。第一本书实际上我主要论证,通过茶馆看国家的文化,以及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这种冲击。第二本是主要讲政治文化,国家对个人生活的干预是怎样干预的?那么而且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转折点,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是讨论这个问题。”





云里特别鸣谢义务配乐艺术家





古琴曲《良宵引》演奏者

刘礼红老师,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助理教授,纽约大学艺术史博士。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艺术史(以明清书画为主),早期现代中国与欧洲艺术与物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艺术,艺术史与科技史的互动,艺术史学理论。
《良宵引》相传为隋代问世,明代盛行。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江苏常熟严澂编著的《松弦馆琴谱》(1614),因此成为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后收入《四库全书》。此曲表达静夜闲情,思绪与天籁相应合之情景


笛曲《玉簪记·琴挑》演奏者

钱寅老师,国家一级演奏家,上海昆剧团首席笛师。师承俞逊发、顾兆琪。现为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昆笛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顾问。笛风饱满、音色圆润,被赞为“运满口之风,如行云流水”。参与主奏的全本大戏包括了《班昭》、《长生殿》、《奇双会》、《牡丹亭》、《桃花扇》、《烂柯山》、《一捧雪》、《玉簪记》等等。主奏剧目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演出足迹遍布全球,2013年获第五届昆剧艺术节优秀笛师奖。





往期推荐



美东12月11日上午9点 哥大法学院李本教授讲座- “中国法庭中的人工智能”-系列(5)

北京12月13日上午9点半陈利教授讲座||法外之地:强权在“半殖民地”中国要的“严格责任”

北京12月17日上午9:15陈利教授讲座预告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读书会119期

北京12月20日上午8点 跨学科研讨会预告 - 韦伯、布迪厄与社会理论的扬弃

“博士炼成”系列:回顾十年学术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卢韵媚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找不到答案时,就去看看这个世界

让地方社会的无声民众说话--王笛、刘文楠

王笛:新文化史 、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

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 | 王笛

刘文楠:为爱国而戒烟

摸着石头过河在美国读犯罪学博士 - 石路子教授

严飞:我们在学术旅途上都是没有驿站的行者

宋念申|作为历史中心的东北欧亚:理解东北兴衰的一种视角

新书评点:王飞仙教授的《盗版者与出版商》和近现代中国版权史重述

美国Skidmore学院皇甫峥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

对话书玉:一个世界主义者的旅程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如往期推荐所示,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留学申请和读博士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人文和社科学术文章。如果读了有所收获,请点赞和点在看或留言!读者的肯定是我们的最大动力!

为便于和读者互动并直接分享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本公号已开建“云里读者群”和“作者群”(后者也能收到公号文章,但针对愿投稿的读者)。有兴趣的读者可添加主编陈老师微信ID: lc2069。申请时请注明真实姓名、最高学历、现工作或学习单位简称,以及加入“读者群”还是“作者群”等。陈述不实者将被剔除。期待各位加入云里大家庭!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云里阅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