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解!俱舍六百颂【014】

多宝讲寺 2021-01-31


俱舍六百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

世亲尊者 造

玄奘大师 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

圆晖法师   著疏

智敏上师   讲解




【编者按】


 

俱舍六百颂,是世亲菩萨最初阐明自宗法义的精华,是部派佛学的经典之作,言简意赅,很适合杂务繁忙而又想亲近此“聪明论”的读者。编者从敏公上师的《俱舍论颂疏讲记》中摘出此六百颂最直接的解释以飨读者。



俱舍颂


此中根与境

许即十处界

受领纳随触

想取像为体

前面色蕴讲完了,色蕴里包括着十一个法:五根、五境、无表色。那么这个五根、五境、无表色,在十二处里边是哪几处,十八界里边是哪几界,这要把它们关系拉一拉。“根与境”,五根五境,“许”,这里边有文章,就是有部许,有部认为就是十处界。五根就是五个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五境是另外五个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就是十个处,十八界里边也是十个界。


那么,一个色蕴,十二处里边占了十个,只留下两个,十八界里边也占十个,大部分都占掉了,而在蕴里边,只有一个色蕴。那么它们的关系如此,这个已经讲好了。下边讲受蕴、想蕴。




“受领纳随触”,这一句话把受蕴讲完了。受,领纳为性,领纳什么东西?“随顺触因”,触是受的因[摘者注:此触是心所的触,不是色蕴里的触],受领纳这个触。十二缘起里边,触缘受,触能生受,所以触是因,受是果。“触因”,指的是触本身,触本身就是受的因,并不是说“触的因”。


触因又是“随顺”的,随顺什么?随顺受的。苦的触生苦受,乐的触生乐受,不苦不乐的触生不苦不乐的受,领纳触的叫受。苦乐舍受,苦的因素、乐的因素、不苦不乐的因素,已经含在触里边了,受不过是把触里的因素领下来,把它明朗化,感觉这个感受。触里边的因素苦的,就感到苦受;触的因素乐的,就感到乐受;不苦不乐的因素,就感到不苦不乐受。受能够领纳隨顺受的这个触的因,叫“领纳随触”,就是颂里“受领纳随触”。




什么原因受能够领纳触呢?他说,受从触生的,它的行相跟触是相似的,它领纳跟它相似的触,就这一方面來说,说受能够领。受就是继承了触的因素。触是苦的因素,产生的受也是苦的受;触含有乐的因素的,产生的受也是乐受。受跟触行相是相像的,叫领纳,领纳随触。



受有这个功能,叫“领纳”。其余的心所法,能不能领啊?其余的心所法也能领,领什么?领境,不能领触,领触的功能只有受有。其他的心所法也能接受外境,但是不能接受触的那些因素,所以只有受才叫领纳,领纳随触,只有受能领纳触。


受领纳随触第二个解释。这里“随触”,都是境。啥东西随触呢?境随顺触。本來是说触随顺受的,现在是前面这个境随顺触的,那么这个意思不一样了,故名“随触”。这是“随触”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所有的心所法都领纳这个境,但是受领納的敏感性特別强,它能够知道这个触,其他的心所法也领境,但是漠然,沒有什么大的反应。那就是受心所领纳的能力特別强,所以这个叫受,其他的心所法,不叫受。“受领纳随触”有两个解释,都可以用。



“想取像为体”,这是讲想蕴。想把外境的像摆到心上来,比如苦、乐、怨、亲、男、女的像,简单地说,就是一切法的自相、共相,把这个像拿到自己心上来,这就是取像为性。我们以前学法相的时候,范老居士是法相家,他说中国人写这个“想”,很有意思,相下边一个心,相是外相,客观的相,它在心里显出那个相来,就是想,这与法相名词的意思是配合的。把外面的苦、乐、怨、亲、男、女等等自相、共相,摆在心里上,取这个心里的反映,起这个想,这就叫取像为性,这是想蕴。



系列回顾 |点击查看☟


直解!俱舍六百颂【001】

直解!俱舍六百颂【002】

直解!俱舍六百颂【003】

直解!俱舍六百颂【004】

直解!俱舍六百颂【005】

直解!俱舍六百颂【006】

直解!俱舍六百颂【007】

直解!俱舍六百颂【008】

直解!俱舍六百颂【009】

直解!俱舍六百颂【010】

直解!俱舍六百颂【011】

直解!俱舍六百颂【012】

直解!俱舍六百颂【013】



【上虞多宝讲寺简介】

点击查看☝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百岭路688号


客堂电话:

0575—82117728   15372550700      


官方网站:

http://www.duobaojiangsi.com


多宝藏网站:

https://dbzang.taob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