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苦的根源是爱欲 | 圣法大长老

圣法大长老 欢喜觉悟 2019-05-04


法句經 愛欲品第 338偈


Yathāpimūleanupaddavedaḷhe,chinnopirukkhopunarevarūhati.Evampitaṇhānusayeanūhate,nibbattatidukkhamidaṃpunappunaṃ.


不傷深固根,雖伐樹還生。

愛隨眠不斷,苦再生亦爾。

猶如未傷及深固的根,即使把樹砍倒了之後還是會生長的;

同樣地,假如貪愛的隨眠不斷除,苦就會一再地生起。


各位聽眾們,當佛陀進入王舍城托缽集食時,誦出了這首偈頌,這是《法句經‧愛欲品》第 338品,意思是說:


Yathāpimūleanupaddavedaḷhe,chinnopirukkhopunarevarūhati.

如同大樹有很穩固的樹根深入土地並有很多分枝,假如有人砍斷分枝,樹還會有再生的能力。(這裡的大樹指的是森林裡那種大樹,不是棕櫚樹,因為棕櫚樹砍斷就不會有再生的能力了。)


Evampitaṇhānusayeanūhate,

「貪愛的隨眠(taṇhānusaya,潛伏的貪愛)」是指隨眠煩惱,就如隨眠的貪愛還會生起。假如一個人培育定力達到禪那,死後就會投生到梵天界。如果隨眠煩惱還存在,他就還會投生為人或動物,就是因為有這隨眠煩惱。


nibbattatidukkhamidaṃ punappunaṃ.

(凡是有隨眠煩惱的眾生)他們還必須要面對一再投生的痛苦。


佛陀在這一次的開示中,共教導了包含這一首的六首偈頌。當時佛陀正在托缽集食,看到垃圾堆中有一隻小母豬,牠的全身都是垃圾並有一股臭味,佛陀看到後發出微笑。當佛陀微笑時,不像一般人的微笑,他的牙齒發出白色的光芒,全身也環繞著光芒。比丘們知道佛陀將會說法,就問佛陀說:「尊者,您為什麼微笑呢?」


佛陀說:「諸比丘,你們有看見這隻小豬嗎?」比丘們回答:「有的,尊者。」


佛陀說:「在咖庫山達(Kakusandha)佛的時代,這隻小豬是一個女人,她死後投生為一隻母雞,那時牠經常聽到比丘們誦經,大部分的時候誦經的內容都與觀禪有關。有一天,當牠正在聽誦經時,有一隻老鷹飛下來捉住她,並把她吃掉。後來她投生在同一個地方成為一位公主,名叫伍跋莉(Ubbarī),她很年輕就出家並修習不淨業處。


有一天,她看到很多蟲在廁所裡,她修習不淨業處並證得初禪。修習不淨業處最多只能證得初禪,她持續地修習,最後在初禪中去世,投生到梵天。她在梵天界有很長的時間,過了三尊佛的出世,她都還在那裡。後來,她投生為人,成為印度波羅奈(Bārāṇasī)一位富翁的女兒。雖然她做了一些功德,但是臨終時惡業成熟,就投生為一隻小豬。」接著,佛陀進一步地說:「她未來將會證得阿羅漢道果。」


當時佛陀便誦出今天一開始時所說的偈頌:猶如一棵大樹雖然被砍下,但樹的根深固而未受損,被砍下的樹還會生長;同樣地,假如潛伏的貪愛未斷除,還會一再地生起痛苦。許多人在馬路上聽到佛陀的開示,都生起了悚懼心,並證得了聖道聖果。

不久後,小豬死了投生為一個公主,接著投生在波羅奈(Bārāṇasī)成為一個女人,接著投生在蘇巴拉卡(Suppāraka)港成為一個馬商的女兒,接著投生在卡維拉(Kāvīra)港成為一個船員的女兒,接著投生在斯里蘭卡阿奴拉達普拉(Anurādhapura)一個富有的家庭裡,接著投生在阿奴拉達普拉(Anurādhapura)南邊的柏堪搭(Bhokkanta)村,她的名字叫做善意(Sumanā)。當時這個村莊中住著一些叛亂者,所以她就去了另一個叫笛嘎瓦披拉(Dīghavāpira)的村莊,並嫁給一個國王的臣子名叫督搭嘎瑪尼(Duṭṭhagāmaṇi),他們住在斯里蘭卡南部的大滿村(Mahāpuṇṇagāma),那裡有一座寺院叫做果提山(Koṭipabbata)寺,那座寺院的住持是大阿那律(MahāAnuruddha)長老。有一天,這位尊者來到這位女子的家裡托缽集食,她供養了食物給尊者。尊者告訴弟子們說:「佛陀開示中講到的那隻小豬,就是今天供養食物的這個女人。」


她聽到了感到很羞恥,但突然有能力知道自己的過去世,並生起了想要修行的悚懼心,她把這一切告訴她的丈夫,並且請求丈夫允許她出家成為比丘尼。她在五力長老尼(Pañcabalakattherī)的座下出家成為比丘尼,那裡有很多修行很好的比丘尼。有一次,她到提舍大寺(Tissamahāvihāra)聆聽佛法開示,那場開示講的是《大念處經》,她在那一場開示中證得初果。後來她回到自己的家鄉,住在一座叫做咖拉大寺(Kallamahāvihāra)的尼眾寺院,她在那裡聆聽了《毒蛇譬喻經(ĀsīvisopamaSutta)》的開示,在聽開示時證得阿羅漢果。在她即將入般涅槃時,她的身邊圍繞著許多比丘與比丘尼,她用自己過去十三世的經歷教導他們,並且進一步講解自己的體證,接著,她問大家有沒有任何疑問。大家都說明白她的教法。


接著,她作了一個簡短的開示,說:「你們看看我的生命,有時是人,有時是畜生,所以應當不放逸地努力來體證道果,以克服這可怕、無常的生死輪迴!」


當時許多出家眾都生起了悚懼心,勇猛地修行。就在那一天,她在非常有正念的狀況下,入了般涅槃。所以,我們在這裡的許多人,都無法預測自己將來會投生到哪裡,除非我們能去除隨眠煩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當時時累積善業的緣故。我們應該要如何去除隨眠煩惱呢?我們應該以禪修來得到觀智。


那麼,又該如何禪修呢?例如,我們可以用入出息念來作為自己的基礎業處。首先,在修習觀禪之前,我們應當培育定力,把注意力放在鼻孔周圍的呼吸上,專注在呼吸的進與出。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進、出、進、出」。如果妄念很多,應當用數習的方法,吸氣時數一,呼氣時再數一,接下來吸氣時數二,呼氣時再數二,就這樣持續地數到八。如果一再地如此修習,我們的定力就會提升;當定力成熟時,就可以證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


成就了入出習念後,可以轉修觀禪,首先辨識什麼是色法和名法,接著辨識它們的因果關係,從那裡辨識它們的生與滅,當我們無常、苦、無我的觀智成熟時,就可以逐步地證得聖道聖果,直到阿羅漢果。


在阿羅漢的階段,隨眠煩惱已經斷除,禪修者將不再有投生。我們已經簡短地講解了如何透過禪修來斷除隨眠煩惱。在此,祝願大家都能時時累積善業,修習佛法,直到證得聖道、聖果和涅槃!


Sādhu!Sādhu!Sādhu!

2011年 11月 21日



往期图文:

乌·给西亚多沈阳止观禅修营

影响业果成熟的四组因素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柔顺

夫妻之间 | 燃灯尼师访谈系列

《相应部·无始相应经 》开示 | 圣法大长老

出家修行不是逃避是逃亡 | 善吉祥尊者

圣法大长老 | 入出息念和健康的身体

修習入出息念

【圣法大长老】修习入出息念(下)

没有禅相可以入定吗?| 圣法大长老

圣喜长老 | 缓慢而简单的禅修

分别善恶并将心投向善的所缘

心的自由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