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应部·无始相应经 》开示 | 圣法大长老

圣法大长老 欢喜觉悟 2019-05-04


在《相應部‧第二 因緣品‧無始相應‧第十五 無始相應經》裡,佛陀是如此教導的:


“na so, bhikkhave, satto sulabharūpo yo namātā-

bhūtapubbo iminā dīghena addhunā. Taṃ kissa hetu? Anamataggoyaṃ, bhikkhave, saṃsāro ... pe ... alaṃ vimuccitun”ti.

“na so, bhikkhave, satto sulabharūpo yo napitā-

bhūtapubbo ....

“na so, bhikkhave, satto sulabharūpo yo nabhātā-

bhūtapubbo ....

“na so, bhikkhave, satto sulabharūpo yo nabhagini-

bhūtapubbo .... pe ... alaṃ vimuccitun”ti.


「諸比丘,在此長時,很難找到〔不易獲得〕先前不是母親的有情。是什麼原因呢?諸比丘,此輪迴是無始的……足以解脫。」

「諸比丘,在此長時,很難找到〔不易獲得〕先前不是父親的有情。……。」

「諸比丘,在此長時,很難找到〔不易獲得〕先前不是兄弟的有情。……。」

「諸比丘,在此長時,很難找到〔不易獲得〕先前不是姊妹的有情。……足以解脫。」


在漫長的生死輪迴裡,很難找到一個眾生不曾當過我們的母親、父親,或兄弟姊妹,我們在漫長的生死輪迴裡已經受過種種的苦,所以我們應當有悚懼心,來解脫這漫長的輪迴。佛陀如此地告誡弟子們,使他們能精進地修行並體證道果。


我們的周遭有許多眾生、動物,他們都曾經是我們的親屬,如今他們正在動物的世界裡,處在痛苦的狀態。同樣地,我們也曾經在這漫長的輪迴中受過種種的苦,因此我們應該培育善行,以善的生命來圓滿我們的波羅蜜。


在古代的斯里蘭卡,有一戶農家有五個成員:父親、母親、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子出家成為比丘,他的修行非常好,並體證了阿羅漢道果。父親有一塊稻田,經常在田裡工作,他所有的時間都只是做這些農事,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母親大多數的時間都只留在家裡煮飯及做家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妹妹只顧著照顧自己的美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善行。弟弟則在田裡幫忙父親耕田。


經過一段時間,父親因為疾病而去世,投生為一隻豬,由於當農夫時很執著那塊稻田,所以投生為豬後,還是經常到田裡去吃稻米,這是他的習慣。母親死後投生為一條蛇,由於對房子的執著,也是經常在房屋的附近出現。妹妹也因為疾病而去世,投生為一隻青蛙,她也對房子相當地執著,所以也經常在房屋的附近出現。


有一天,蛇(母親)在房子附近看見青蛙(女兒),牠抓到青蛙就把青蛙吃掉了。不久,那隻豬(父親)看見蛇,也把蛇給吃了。後來弟弟因為豬每天來侵損他的稻田,便起了煩惱,並決定把豬給殺掉。殺死豬後,弟弟把豬帶回家,並想起哥哥,他想,如果哥哥來到家裡托缽集食,就可以供養哥哥豬肉。


哥哥用神通觀照,知道弟弟殺死豬並想要供養給他,就到家裡托缽集食。弟弟見到哥哥,便說:「尊者,我想做一些供養。」尊者指示弟弟先把豬的肚子剖開,當豬的肚子剖開後,見到裡面有一條蛇。尊者又指示弟弟把蛇拿出來並把蛇的肚子剖開,當蛇的肚子剖開後,他們見到裡面有一隻青蛙。


尊者問弟弟:「你是否知道這些動物是誰?」弟弟說不知道。尊者便說:「這隻豬是你的父親,蛇是你的母親,青蛙是你的妹妹。你的父親因為沒做什麼善行,只是一直在稻田裡,所以投生為稻田附近的一隻豬。你的母親也因為沒做什麼善行,所以投生為蛇;你的妹妹也投生為一隻青蛙。現在你想要先吃你父親、你母親還是你妹妹的肉呢?」


當時弟弟生起了悚懼心,了解漫長的輪迴是苦的,並且想要出家。他先恭敬地把豬、蛇和青蛙的屍體埋好,就到寺院出家了,他的修行非常好,體證了阿羅漢道果。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舍利弗尊者的故事,舍利弗尊者觀照自己的過去世,發現自己曾經培育了四種非常重要的素質:第一、他決意不會對任何人起妒忌心;第二、他決意不會對任何人起瞋恨心;第三、他決意不再飲酒;第四、他決意不會執著任何人。


第一個決意,是因為過去有一世,他是一位國王,菩薩(佛陀的前世)是他的宰相。有一次,王后試圖要引誘這位宰相,但是宰相拒絕了王后,王后很生氣,就在國王面前誣謗宰相,說宰相試圖強暴她。國王沒有經過調查,就下令要殺宰相。當時,宰相宣稱他的清白,說:「現在我表明我的清白,如果你要,你可以殺了我。」後來,國王明白他是清白的,便下令釋放宰相。隨後,他觸碰大地並且決意,未來將不會妒忌任何人。


 第二個決意,在輪迴裡不對任何人起瞋恨心。原因是因為過去有一世,他修習慈愛七年,直到證得禪那。後來投生在梵天界長達八阿僧祇劫,後來又投生為帝釋天王三百次,過後又投生為轉輪王五百次,這都是因為慈心的善業。當他觀照過去世,見到慈禪善業的果報時,他做了決意,不再對任何人起瞋恨心,直到證得阿羅漢道果。


第三個決意是因為有一世,他是一位國王,有一天在喝醉酒後失去了理智,殺死了親生兒子,這是因為酒而失去正念。後來他觸碰大地並且決意,未來將不再飲酒。


第四個決意是因為有一世,他是一位國王,有一個兒子因為某些強大的惡業,在很年輕時就去世了。當國王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地傷心。但是當他省思後,他發現自己的悲傷是來自於執著,於是他作了決意,不再執著任何人。


佛陀教導我們,要到四個聖地去禮拜,以幫助我們生起悚懼心。

第一個聖地是佛陀出生的地方──藍毗尼園(Lumbinī);第二個聖地是佛陀成佛的地方──菩提迦耶(Bodhgaya);第三個聖地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Sarnath);第四個聖地是佛陀入般涅槃的地方──拘尸那羅(Kusinārā)。


到這些地方朝聖是很好的,至少一生之中要去過一次。

所有過去和未來諸佛,都在同一個地方成佛 ,就是菩提迦耶;也都在同一個地方初轉法輪,就是鹿野苑。所以到聖地朝聖也可以支持我們的禪修,例如禪修時回憶自己曾經到菩提迦耶朝聖,就好像自己就在菩提迦耶禪修一樣。有些願望也可能在聖地實現,例如有些生病的人,願望可能會實現。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在家居士,他的女兒是個啞巴,不會說話。有一天他到聖地朝聖,並為他的女兒祈福,希望以到菩提迦耶朝聖的功德,能讓女兒復原,當他還在印度的時候,就收到訊息,他的女兒會說話了,直到今天,她還會說話。


有些願望能實現,有些則無法實現,這決定於個人過去的業、信心和其他原因。

佛陀在拘施那羅入般涅槃,但他的威力和美德依然存留在世間。這就是我們還可以培育善的素質並依循佛陀教法的原因,因為佛陀的威力依然存在世間。


在此,祝願大家都能培育善法,直到證得聖道聖果!


2011年11月23日

胡怡芳居士 錄音抄寫

覓寂比丘 校對



往期图文:

出家修行不是逃避是逃亡 | 善吉祥尊者

堕胎的阴灵会一直跟着母亲? | 《帕奥禅师问答集》

菩萨降生与菩萨在家 | 巴利圣典里的佛陀生平

比库的修习
《帕奥禅师问答集》上座部佛教如何尽孝道?

菩萨道 | 佛陀的任务

燃灯尼师讲《心经》

《帕奥禅师问答集》遇到非人干扰怎么办?


比库为什么只有三衣

成为优秀的比库

律学 | 佛陀禁止弟子吃蒜?

学习禅修的身心准备

修习止观前的准备

小故事 | 慈悲的手段

圣法大长老 | 入出息念和健康的身体

修習入出息念

【圣法大长老】修习入出息念(下)

没有禅相可以入定吗?| 圣法大长老

圣喜长老 | 缓慢而简单的禅修

分别善恶并将心投向善的所缘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