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尊师

月无垢大长老 欢喜觉悟 2019-05-04

尊敬导师、戒师和其他同修是僧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不尊敬导师和其他同修的人是不会在教法中提升的。如果他没有同修们的支持,保持出家身份都是艰难的事,更别说自我提升了。由于得不到同修的支持,最后不得不还俗,从此离开教法,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僧人有多尊重老师和戒师,他也会得到同修们同等的爱护,同修会给予他在佛法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持。自负的人不尊敬那些值得礼敬的人,会遭到同修的厌弃,没人愿意给他建议,也不会参加他组织的活动,最终他会以离开收场。


导师的功德与父母的功德同样无量无边。高尚的人无论有多高的权位,他仍会礼敬导师,就像礼敬天神和国王一样。沙利子尊者在僧团中地位崇高,仅次于佛陀;如此精通佛法的沙利子尊者时刻照顾佛陀所需,之后还要去侍奉阿沙基大长老,因为长老是将沙利子尊者带进佛法的第一位老师。


当阿沙基长老不在寺院时,沙利子尊者会面向阿沙基长老的住处礼敬他,思惟老师的功德。有一天,比库们看到他礼敬,议论道:“沙利子正在礼敬四方,他作为佛陀的上首弟子,仍不能放弃婆罗门的见解。”如来以天耳通听到议论,出现在众比库中,问道:“你们在谈论什么?”比库们回答方才议论之事。佛陀说:“比库们,沙利子尊者没有礼敬四方,他在礼敬将他带进佛法的第一位老师。比库们,沙利子始终如一恭敬他的导师。”


佛陀随后开示《法经》(Dhamma sutta)。《法经》被包含在《小部·经集》中,另一个名字叫《船经》(Nāvāsutta)。


"Yasmā hi dhammaṃ puriso vijaññā, indaṃva naṃ devatā pūjayeyya;So pūjito tasmi pasannacitto, bahussuto pātukaroti dhammaṃ."


此句为《法经》第一首偈子—— “应该崇敬能从他那里学到正法的老师,众神崇敬。这种受崇敬、受欢迎、学识渊博的人能晓喻正法。” 


第二首偈颂如下: "Tadaṭṭhikatvāna nisamma dhīro, Dammānudhammaṃ paṭipajjamāno; Viññū vibhāvī nipuṇo ca hoti, Yo tādisaṃ bhajate appamatto." 


“贤者慎重地(在‘法’上)用心之后,法随法行;若有人以不放逸(的状态)亲近如此的(贤者),他将变得聪明、有智慧且善巧。” ——《小部·经集·319 偈》


以下偈颂出自大龙尊者:


"Yassa sabrahmacārīsu gāravo nūpalabbhati,

Parihāyati saddhammā maccho appodake yathā. " 

“若对同梵行者无恭敬,此人从正法中衰退,如同缺水的鱼一般。”


"Yassa sabrahmacārīsu gāravo nūpalabbhati,

Na virūhati saddhamme khette bījaṃva pūtikaṃ."

 “若对同梵行者无恭敬,此人不在正法中成长,如同田里腐烂的种子一般。”


"Yassa sabrahmacārīsu gāravo nūpalabbhati,

Arako hoti nibbānā, dhammarājassa sāsane. " 

“若对同梵行者无恭敬,此人在法王的教法中将远离涅槃。”


——《大龙长老偈》 


--摘自雷卢坎纳·月无垢大长老 著《教海觉舟》



往期图文:

乌·给西亚多沈阳止观禅修营

苦的根源是爱欲 | 圣法大长老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影响业果成熟的四组因素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柔顺

比库的修习
《帕奥禅师问答集》上座部佛教如何尽孝道?

菩萨道 | 佛陀的任务

學習滿足,單純禪修  | 圣喜长老

业的一致性原则 | 帕奥禅师

人类都有向善的心 | 乌.雷瓦达尊者

相同的業,不同的結果

燃灯尼师讲《心经》

《帕奥禅师问答集》遇到非人干扰怎么办?


比库为什么只有三衣

成为优秀的比库

律学 | 佛陀禁止弟子吃蒜?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