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菩萨出家 | 巴利圣典里的佛陀生平

巴利三藏 欢喜觉悟 2019-05-04



二十九岁的年轻王子出家

        『在我觉悟之前,在我还是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想到:「居家生活拥挤、是条多尘之道。出家生活开阔。在家梵行,不容易具足成就、具足清净、如磨光的珠贝。我何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从在家到出家、成为沙门[行者,修道者]?」

——MN36(中部) 


他的静谧光辉与念住为路人瞩目

他出家之后,戒以身作恶,离以言作恶,净化生活。

此后佛陀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于摩羯陀国的山堡,妙相具足。


立于宫楼上的频毗沙罗国王看见了他,见他妙相具足便说:『你们看!

此人何等俊美、端庄、纯净! 前视一犁之距,举止何等完美!


垂目、念住,他不像出身低微者,这位比丘行往何处,快遣人探查。』

出遣的使者跟随其后:『这位比丘前往何处? 他居于何处?』


善修自制、意守根门,念住、警觉,他沿户行走,不久钵满。

于是他,这位圣人,乞食后离城,往槃多婆山,『那是他的住地。』


御使们见他走向住地,于是三位坐待,一位回禀国王。

『陛下,那位比丘在槃多婆山坳里,如虎、如公牛、如狮子般安坐。』

——Snp3.1(小部经集) 


一位国王问: 你为何出家

尊贵的刹帝利国王,闻使者之言,立即乘御辇,前往槃多婆山。

在车道尽头他下车步行,到达后坐下。坐下后交换友好的问候,接著说:


『你年轻、少壮,正值青春初期,拥有刹帝利的体魄与肤色。

大军前锋之中、象骑阵营之内,你必定辉煌夺目。


我为你提供财富: 享受它吧。

我欲知你的出身: 请告诉我。』


『在前方的喜马拉雅山麓,陛下,有一个繁荣富庶的国家。

居民称拘萨罗人,部落称太阳,我出身的氏族名为释迦。


我出家离开该氏族,非为追求感官欲乐。

以五欲为危险,以出离为安稳,精进修行: 那才是我心乐住之境。』

——Snp3.1(小部经集) 


菩萨很快超过了导师的成就

        『为著探索善巧之道、为著追求无上宁静,出家后,我去见阿罗罗-迦罗摩,到达后对他说: 「迦罗摩贤友,我愿于此法此律中修行。」

        『言毕,他对我答:「贤友,你可以留下。于此法,智者藉由亲证自知,不久即能进入、安住[等同]于导师的智识。」

        『我不久便学得此法之教义。仅于唇诵与复述层次,我可以讲知识之言、长老之言,我可以宣称我知我见——有他人也同样如此。

        『我想:「阿罗罗-迦罗摩非仅以信念宣称:『我藉由 亲证自知,进入、安住此法。』他确实住于知见此法(中译注:住有生活于、连续处于某状态之意)。」于是我去见他说:「你宣称已进入、安住之此法 ,是何等程度?」 言毕,他宣布说,是无所有处。 

        『我想:「不仅阿罗罗-迦罗摩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我,也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阿罗罗-迦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我何不也努力自证。」于是不久,我很快进入、安住该法。我去见他说,「阿罗罗贤友,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么?」 

        『「是的,贤友……」

        『「贤友,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 

        『「贤友,我们在梵行中有这样一位同伴,是我们的增益、是我们的大增益。那么说,我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而你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我了解的法正是你了解的法。你了解的法正是我了解的法。我达到的,你达到了; 你达到的,我达到了。来吧,让我们一起领导这个团体。」

        『如此,我的导师阿罗罗-迦罗摩,把我——他的学生——置于与他同等的地位,给予我崇高的敬意。但我想到:「此法不趋向厌离、无欲、止息、寂静、智识、觉醒,也不趋向解脱(涅槃),只会重生于无所有处。」 于是,对该法不满意,我离开了。 

        『为著探索善巧之道、为著追求无上宁静,我去找郁陀伽-罗摩弗,到达后对他说: 「郁陀伽贤友,我想于此法此律中修行。」

        『言毕,他对我答道:「贤友,你可以留下。于此法,智者藉由 亲证自知之后,不久即能进入、安住于导师的智识。

        『我不久便学得此法之教义。仅于唇诵与复述层次,我可以讲知识之言、长老之言,我可以宣称我知我见——有他人也同样如此。

        『我想:「罗摩非仅以信念宣称:『我藉由亲证自知,进入、安住此法。 』他确实住于知见此法。」于是我去见他说:「你宣称已进入、安住之此法 ,是何等程度?」 言毕,他宣布说,是非想非非想处。 

        『我想:「不仅罗摩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我,也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 ,我何不也努力自证。」于是不久,我很快进入、安住该法。我去见他说,「郁陀伽贤友,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么?」 

        『「是的,贤友……」

        『「贤友,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

        『「贤友,我们在梵行中有这样一位同伴,是我们的增益、是我们的大增益。那么说,罗摩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而你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他了解的法正是你了解的法。你了解的法正是他了解的法。他达到的,你达到了;你达到的,他达到了。来吧,贤友,来领导这个团体。」

        『如此,我的导师郁陀伽-罗摩弗,把我——他的学生——置于导师的地位,给予我崇高的敬意。但我想到:「此法不趋向厌离、无欲、止息、寂静、智识、觉醒,也不趋向解脱,只会重生于非想非非想处。」于是,对该法不满意,我离开了。 』

——MN36(中部) 




往期图文:

乌·给西亚多沈阳止观禅修营

菩萨降生与菩萨在家 | 巴利圣典里的佛陀生平

比库的修习

苦的根源是爱欲 | 圣法大长老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影响业果成熟的四组因素

发愿无法摆脱烦恼 | 雷瓦达尊者

柔顺

如何面对伤害

修行不成熟 | 圣喜长老

*放鬆才能保持平衡

近行定與安止定

圣喜长老 | 禪那心的組成:尋、伺、喜、樂、一境性

保持内心觉知与专注

学习禅修的身心准备

修习止观前的准备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住 于 欢 喜  |  走 向 觉 悟        



长按二维码
关注 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