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只活一次的人生,爱自己是最好的励志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
1、全文3000字。2、包含剧透,请谨慎阅读。
3、谈电影之余,我很想说说关于「减肥」,为什么有人一减肥就暴食,越控制越失控。
我的毕设研究是“针对情绪性进食的团体干预研究”,我对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的群体有很多关注。看完电影后,我会有些担心,会不会有过去感到“被食物控制”的人,因受到贾玲的鼓舞开启新一轮的减肥、之后又陷入“控制-失控”的循环里。我会在文章的最后,写写这个部分。开始的开始:这是一个善良的人找到自我并学会爱自己的故事。
(一)我好疼,但是怎么没有伤呢
贾玲扮演的杜乐莹,是一个毕业多年但整天宅在家里的胖女孩,她回避工作、回避社交,她的生活被淹没在睡觉和食物中。
她身体厚厚的脂肪下面,包裹着的是她内心深深的伤痛。
她问爸爸,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你会给朋友哪个?爸爸说,给大的。她说,她会把两个苹果都给朋友。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样子,他们总是非常敏感于他人的需要,无条件满足他人的需要,哪怕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哪怕自己默默吞下所有的委屈,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一点点存在的价值。
然而这样的讨好,带来的却是他人的不在意、甚至是伤害。杜乐莹被男友和闺蜜背叛、被电视台的表妹利用、被拳击教练辜负,每一件事都足以让人窒息。
电影里《给你一朵小红花》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响起来的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那些无力又绝望、无法摆脱又无法释怀的伤痛。
杜乐莹不只是讨好他人,她在电影开头避世又回避的生活,睡眠过多、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活力减退、独处不与人沟通、自我价值感低……我甚至怀疑她有中重度抑郁状态。
但她的家人都觉得她懒、啃老,这也让我感到悲伤和无力。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的时候,依旧没有一个人理解你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杜乐莹一跃而下,但她没有死,她崩溃大哭,我好疼,但是怎么没有伤呢!
爱自己不是「牺牲自己」让自己瘦下来「取悦别人」。
爱自己是「我不结束」,我要坚持下来,我要赢一次。
爱自己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标准里,「赢了」的标准自己说了算。
爱自己是尊重自己的需要、接纳自己的局限,不看“别人的需要”,而是“看自己的心情”。
---朋友要啊,给大的呗,你呢?
---我两个都给。
---那我女儿肯定是朋友多嘛。
---没有,朋友都觉得我不爱吃苹果。
---所以现在就不给了?
---现在啊, 现在看心情。
(三)人生的常态就是输,只要你问心无愧
减肥成功的杜乐莹,没有在拳击比赛中赢下来,但她觉得自己赢了,因为她拼尽全力,所以问心无愧。
杜乐莹上场的12秒镜头,拍了很多遍。沙溢说起贾玲走了几步突然哭出来,剧组每个人都知道她非常不容易。
电影中杜乐莹上场的12秒镜头里,闪回了她过去经历的所有伤痛。我想象,贾玲是不是把自己代入到了这个角色里,她感同身受于这个角色所有的悲伤和绝望。
这让我非常触动,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师把自己投身在来访者的世界里,在反移情中感同身受来访者的苦痛和绝望。
在「移情-反移情交互到血肉模糊」的感受中,我常常觉得,如果我在来访者的生命剧本里重新经历他们的人生,我可能都活不过三集。注:「移情-反移情交互到血肉模糊」,这句话引自公众号「孙平的Psychology」。
为什么人生要经历这么多的苦难、痛苦和艰辛,而且心理咨询的修通也并不是抹去痛苦,而是接受痛苦、接受局限、接受人生常态就是输但仍然不放弃。
(四)两个人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
——其实我挺喜欢拳击的,两个人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我以为想得到拥抱,只有对人好才行呢。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长程的心理动力学咨询往往是痛苦又艰辛的。随着咨询进展,来访者要重新感受和触碰过去的所有痛苦。
Greenberg说,「如果治疗师没有被内化为一个新的、好的、爱的客体,那么治疗永远不会真正开始;如果治疗师没有被体验为旧的、坏的客体,那么治疗可能永远不会结束」。
尽管分析性治疗师希望自己最终被病人内化为"新客体",也就是说,内化为与伤害病人的那些人明显不同的内部声音;但治疗师们承认,因为无意识假设的稳定性和粘滞性,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被体验为旧的客体。因此,他们希望自己必须吸收来访者的与痛苦的早期经历有关的负性情感,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的反应以便他们放弃这些反应,并学习到无意识图示水平的新东西。
Nancy Williams
在「治疗师被体验为旧的、坏的客体」的阶段,咨访之间会充满张力,经历各种动荡不安。但正因为共同经历的这些动荡不安,两个人的真实才得以相遇;这些痛苦得到诠释和理解,咨询关系才得以更加深入和信任。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充满了「打成那样了,最后还能抱在一起」的感动。
(五)妈妈我好累啊
片尾是贾玲减肥的全过程,包括体重变化和心路历程。
「妈妈我好累啊」这个地方好戳啊,这是贾玲对已故妈妈说的话。
我想到在春节团圆中,那些再也没办法跟亲人团圆的人,想到现在正在经历着生离死别的人(我还在写这个主题的文章,希望这两天能顺利写完)。
我小红书上浏览量唯一超过10w的笔记,是跟死亡有关的笔记。评论区总是有人讲述他们临终状态的亲人,让人无力,让人泪目。
我想起李文亮医生微博的评论区,那也是一个通往天堂的树洞。几年前爸爸去世的时候,我也曾经跑到上面留过言。李医生已经去世四年了,但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还在他微博评论区留言,为艰辛的人生找个出口、互相取暖。
(六)为什么你一减肥就暴食
并不是所有人坚持健身食谱都能瘦下来,「限制性进食」会让一部分人被激发「控制-失控」和「剥夺感-匮乏感」的内在创伤。
这种情况下,健身食谱不仅不能坚持,还会暴食,甚至慢慢变成难以控制的「暴食障碍」或「神经性贪食症」。前者不会在暴食后清除,后者会用催吐、导泄或运动等方式进行过量进食后的清除。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激活这样的创伤?
一大部分是有原生家庭的创伤经历的人,如被寄养、被忽略、被虐待、早年经历重大丧失、和父母有控制-反控制的议题等等。
内心缺乏自我价值感、自我感不稳定的人,会通过外在的标准来定义自己的价值,身材和体形就容易成为这样的标准,从而对于进食过度控制,也会容易失控,引发暴食。
早年父母无法容纳自己情绪的经历,会让人变得情绪隔离或对情绪极其敏感,但因为无法调节情绪,当感到压力、难过、焦虑、愤怒的情绪时,进食就变成了唯一可以安抚自己的方式。
从小缺爱的人,内心的匮乏感比较严重,也会容易将食物作为填补内心匮乏感的方式。而限制饮食在心理层面是一种“被剥夺的匮乏感”,因此限制进食也容易引发暴食。
习惯性照顾他人、满足他人期待,自己内心的需要无法被满足,也会容易用食物去填补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尝试健身,但总是控制不住进食,这并不是你没有毅力,而是你太缺爱了。暴食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你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也许你可以先试着爱自己。当你内心丰盈起来的时候,就不再需要食物了。
最后的最后:只活一次的人生,减肥100斤不是最好的励志故事,爱自己才是。
■■■
END
▼
考研经验分享 | 39岁·三跨·在职·宝妈,初试410+分上岸北师大MAP临床与咨询
心理学考研经验&资料分享
心理咨询科普&心理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