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他们正发起一场观影素质运动
【娱理】采集来自娱乐圈的第136个幕后故事
——————
上海马上要实行垃圾分类了。同时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另一场“国民素质运动”也开始规模性展开。
今年上影节官方邀请周冬雨拍摄了一部全新的公益短片,在每部展映片前播放。片中周冬雨化身魔法少女,用意念把影厅内亮起的手机屏幕关掉,令喋喋不休的人肉“评论音轨”收声。在一些展映影院里,会有工作人员用激光笔从远处悄悄提醒观众不要玩手机。
在天山影院、曹杨影城等7家影院,只要你分享一张“看电影就好好看电影”系列的公益海报,就可以领取一张精美实用的票夹。电影节刚开幕两天,10000份票夹几乎就被抢光。
有23年历史的上海影迷组织“电影101工作室”发起人、上影节志愿服务者妖灵妖每天都会在微博发布当天放映情况汇总,披露观影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在评论区里,众多影迷踊跃汇报身边秩序情况。
看电影不要玩手机、不要吃有味道的食物,不可以大声讲话…这些看似都是万年老生常谈,但问题从未被根本解决;屏摄爱好者与反对者之间如同隔了一层结界,两伙人各说各理,都认为对方不可理喻。
观念的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公益行动也不是脑袋一热喊喊口号那么简单。充分的市场与大众心理调研、专业的宣传策划运作、成本可控的活动组织都必不可少。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影迷个人…他们都在行动起来。
观影不文明不是孤例
“好好看电影”,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2016年,影迷陆小鸟去电影院看《极盗者》,正片放完刚出字幕,影院工作人员就走进来,复读机一样高喊“片尾没彩蛋请离场!”偌大的影厅里只剩他尴尬地坐着,陆小鸟就反问工作人员,“片尾曲难道不是电影的一部分吗?”对方错愕了一下,冷冷甩下一句话:“好啊,那你在这耗着吧!”
那年还有一部电影《神探夏洛克》,中国版片尾多出20分钟的制作花絮,可是有的影院没放完就开灯了,很影响观影体验。这两次事件后,陆小鸟开始觉得意识的普及很重要。
他花了十几块钱,自己制作了一块KT板,上面印着“片尾曲也是电影的一部分”标语。之后每次去电影院就举着牌子去,看起来颇有点行为艺术。他还把图案分享到微博,被转了几千次,很多网友也学他“自带标语”地去看电影。
第二年陆小鸟入职了即刻,一个主打年轻人的兴趣社区,同事里好几个是之前就知道“片尾也是电影的一部分”的影迷,所以在临近上影节的时候,他们打算将这一想法落实为更大的圈子行动。
2017年上影节的广告牌,吸引了很多影迷来打卡签名
很多影迷都对前年矗立在天山影院门前的那块大红色广告牌印象深刻,那就是即刻团队最初的宣传阵地。2018年他们更进一步,在北影节和上影节分别租了一小块地,向观众免费发放了十万张“看电影就好好看电影”的贴纸,让他们可以贴在身上提醒旁边的陌生人,活动宣传方向则由影院秩序上升到更具大众关注度的观众秩序问题上。
“重复,不断重复…这次是贴纸,下次可能是T恤、徽章和环保袋,我们会变着花样刷存在感。”他们自我调侃道。
即刻的影迷用户是最早支持这一理念的群体,每次活动发起都是他们最先扩散,每次包场观影活动都要求影院片尾不开灯。
“看电影就好好看电影”
今年,“好好看电影”的同盟阵容更壮大了——即刻、SAME你的电影订单、深焦、嘻咦啊看、大象点映、毒舌观影团、导筒、奇遇电影、巴塞电影、幕味儿等垂直自媒体、影迷组织共同结成“文明观影促进小组”,联合7家电影节影城,发起了更多线上线下活动:
影迷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生成一张文案活泼、涉及多种不文明观影行为的海报,分享海报便可在7家合作影院领取到精美票夹,票夹内还附带上影节各影院交通指南,内容细化到地铁哪个口出,对电影节观众而言十分实用。目前线上已有6500多人支持该活动,线下一万个众筹制作的票夹刚两天就几乎被抢光。
带有地图和观影小贴士的限量票夹
参与活动的7家影城都在上海,分别为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 曹杨影城 、 中影国际影城(合生汇店)、 华士达影城(徐汇店)、保利国际影城世博店 、AMG海上明珠国际影城(莘庄店)、上海星光影城(亚新旗舰店)。
陆小鸟表示,目前北京的中间剧场等影城主动与他们联系,表示支持这个行动。所以他们也在考虑如何让这件事可以让更多影城加入进来,而且是日常化,而不是电影节才做。
今年上海合作影城内的“文明观影”立架
不要吵架,要沟通
“感觉今年比过去好很多了。以前来上影节,打电话的、聊天的,甚至还有记者抱着电脑边看片边写稿的,都有。今年基本没碰到这些状况,还是在慢慢好转的。”影评人桃桃回忆说。
今年,很多网友都反映上影节观影体验提升了很多,绝大部分影迷都能做到自觉遵守秩序。电影节、资料馆是国内目前迷影氛围最浓厚的场合,身边有影响你的行为,提醒一句,多半都能很快解决。
但在平日的商业影院里,尤其是前几年二三四线城市的影院,观影中因为争执而大打出手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本来只是想阻止一个人,结果影响了所有人。
即刻的策划团队在讨论今年上影节宣传口号时pass过很多方案。陆小鸟认为公益宣传不能演变成道德绑架,尤其是要想做一个长期运作的组织,不可过于尖锐、引起反弹情绪,要让大家慢慢接受和理解。
他想到描述一个具体的情境,类似“你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我从电影的世界里抽离了”,陆小鸟的搭档“大花生就酱”提议改为“你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把沉浸在电影里的我杀死了”,这一生动有力、独具记忆点的字眼一下子击中了团队。
该slogan倡导的方向是,对于意见不同者,我们要做的不是站队、批评甚至谩骂、诅咒,而是要耐心地告知他们你自己的感受、你内心受到的伤害,唤起对方的同理心。
从专业广告策划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文案,微博上能看到很多影迷跑到这块新的广告牌前拍照打卡、自发传播。Vlog博主@cbvivi 拍了这块牌子发到微博,转发量已破万。
图源微博@cbvivi ,该条转发已过万
国内观念与立法的滞后
为什么在看电影问题上总会发生争吵?其实就是每个人对环境的理解和接受度存在差异,这一差异的背后原因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观念和法律的相对滞后。
前两天影迷梵一在天山影院看片,身边有两位本地的老阿姨全程都在聊天。她们告诉他,上海有戏院看戏的传统,很多老人家习惯了边看边嗑瓜子聊天的氛围,一时半会很难纠正过来。
在探讨如何提升观影素质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中国电影产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飞速发展的,观影环境与戏院时代、录像厅时代已经大不同。到现在,全国三线城市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也只有一次而已,四五线城市平均每个人一年都看不到一部电影。在这一前提下,新观念的普及无疑需要更多时间。
再有,就像有的人可以在闹市中呼呼大睡,有的人听到秒针转动都会失眠一样,每个人的敏感“阈值”是不同的。因此在公共秩序问题上,应该努力尊重最大多数人的感受,这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明观影,人人有责
对深度影迷来说,他们会对光影画面、声音细节格外敏感,之所以在数码时代还要保留影院观影的仪式感,就是要追求最好的沉浸体验。你可以回微信不耽误看电影,但一点点屏幕亮光可能就会让身边人瞬间出戏,他的这场电影之梦被你打碎了。
在文明观影的诸多守则里,保持安静、不玩手机可能还比较容易理解,但禁止屏摄解释起来就比较费劲了。很多观众至今无法理解:我花钱买了票,拍拍屏幕发条朋友圈留个纪念,怎么了?我又没开闪光灯,碍着谁了?你有什么权利管我?
大众消费升级、社交网络“打卡”风气的流行使得“屏摄”成为国内观影秩序的重灾区。网上随便搜一部院线片名,都能看到海量画面扭曲、模糊、丑陋的屏摄照片和小视频。就像去饭店就要拍食物、去景点就要拍到此一游照一样,看电影就要拍屏幕成了很多国人的习惯,但,这真的没有意义,拍影院、拍票根也一样可以纪念。
不止普通观众爱屏摄,有的去戛纳参加首映礼的小艺人也拍,连专业的电影媒体也拍。之前自媒体“巴塞电影”曾因记者在香港电影节拍屏而被电影节官方拉黑,不得已公开发表了一篇道歉声明,但从公示的记者与组委会邮件往来内容来看,该记者并不是很认同香港方面对他的谴责。
参加戛纳电影节却屏摄的小艺人
“巴塞电影”曾因记者在香港电影节拍屏而被电影节官方拉黑
如果你去香港、台湾看过电影,可能都会对片头的红色大字号警告印象深刻。香港的法律规定是,只要你看电影时拍照或录影了,就可能会面临刑事检控,罚款5万港币并监禁3个月,处罚十分严厉。很多其他国家或地区也都有类似的处罚条例。
相比之下,内地的相关法律比较欠缺,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才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看似电影法只限制了录像,没限制拍照,但拍照毫无疑问侵犯了版权,只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办法根治这一劣习,法律条文上暂时也还没跟上。所以只能先放到社会公德范畴内来讨论。
文明观影小贴士
就像垃圾分类一样,每个人收敛一点放纵、接受一点束缚,就可以换来一个秩序良好、令人愉悦的大环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国民旧习的改变都绝非易事,只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其中,明天才会一点点好起来。
在这里,娱理工作室也想加入这场行动,倡议影迷们尊重版权,尊重他人,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观影不迟到早退,不吃有味道的食物,不踢前排座椅靠背,不玩手机或打电话,不要拍摄银幕,带小孩的尽量选择合适的电影。
做到这几条并不难。在期待优秀作品的同时,希望我们先成为合格的观众。
文明观影带来的愉悦感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点击一下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