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盘龙门阵:专家—村民对话林盘传统与未来①

清流君 河流研究会
2024-09-05


古宅深隐清江边,老家耕读茂林盘八簇翠竹环茅舍一沟流水绕篱湾。河曲如织泛青波,斜原曼妙竹吟歌,林盘森森连天际,院古水绿轶事多。……这是一首描写川西林盘的古老歌谣


国内研究川西林盘的专家学者认为:“川西林盘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更是具有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罕见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川西林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川西“平原”本为“斜原”,川西林盘是生在“川西斜原”上的神奇林盘。如果说四川盆地是自然王国赐予地球的天府聚宝盆,那么,川西林盘就是天府之国的翡翠森林。川西林盘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自然生态价值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深深扎根于长江上游文明中。孕育了林盘的川西平原也在历经农耕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后,最终成为中华“天府之国”的“天府福地”。

对于“如何解读川西林盘”这个问题,本土专家胸中、申遗(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专家眼中、林盘村民心中、旅游专家口中均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川西林盘该如何科学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与川西林盘息息相关的命题,应该得到一个明确的解答。

2023年7月9日

一场别样的【林盘龙门阵】在郫都区兴福村兴福大院林盘的茂林盛竹间展开了

兴福村是四川省省级传统古村落,走马河(清水河)、江安河南北环抱,中有桤木河蜿蜒流淌,水渠密如蛛网。兴福大院占地142亩,林盘葱郁,古迹依存,将“青竹环茅舍,绿水绕篱湾”、“江天空阔处,不受暑光侵”的林盘胜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兴福村明代廊桥、清代四合院及清早期张家祠堂景象图

图片来自兴福村



此次【林盘龙门阵】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川西林盘村民共学社群主办,兴福村村委会协办。“龙门阵”邀请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星誉老师(同时也是郫都区研究川西林盘的本土专家)、郫都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申报办主任杨万全(农村农业农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邓文老师、兰州大学人类学硕士沈艾林等专业人士,与来自锦宁村、安宁村、安龙村、平康村、兴福村的村民代表共同探讨林盘保护与村民发展。

此次跨界对话会的主题是村民、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外界专家共同探究林盘的生活生产价值、文化价值、生态景观价值、历史价值,共同反思当下生活模式对林盘的影响及改善的可能性,并进一步讨论林盘保护和村民发展问题。

part1 开幕致辞


上午8点30分,【林盘龙门阵】准时开始,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孙吉老师担纲主持。
首先由兴福村党委书记(兼村长)童明福致欢迎辞,他对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兴福大院林盘概况。

兴福村童书记致欢迎辞摄影 沈艾林
郫都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申报负责人杨万全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郫都区的林盘申遗工作概况,他强调林盘生态保护要以村民为主体,呼吁村民要行动起来,保护并发展林盘。

郫都区申遗办主任杨万全致辞

摄影 沈艾林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孙吉老师对参会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主讲专家、各个村的村民代表,以及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郫都区作为成都的重要水源地和川西林盘的遗产地,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川西平原传统农耕智慧,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各位专家和参与林盘共学计划的村民可以携手共同推动林盘的保护与发展。

孙吉老师致辞

摄影 沈艾林


part2 专家分享

在主题分享环节,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星誉老师以《川西林盘与郫都农耕文明文化遗产》为题,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从历史、地理、生态、社会及文化等多个维度为大家解读川西林盘。
他认为川西林盘主要由二十大要素构成,并经过漫长的农耕岁月形成了十大系统


二十大要素:

(1)田地

(2)人丁

(3)房屋

(4)畜禽

(5)墙篱

(6)竹林

(7)道路

(8)田坎

(9)水源

(10)溪沟

(11)湿地

(12)菜园

(13)晒场

(14)作坊

(15)祠堂

(16)庙宇

(17)墓地

(18)风俗

(19)文化

(20)历史


二十大系统:

(1)人居环境系统;

(2)茂林盛竹系统

(3)院落房舍系统

(4)禽畜养殖系统

(5)野生动植物及中草药系统

(6)道路田坎田园系统

(7)河流溪沟湖泊湿地水利系统

(8)由多样水生动植物参与的水的自然净化系统;

(9)斜原地貌与自流灌溉系统

(10)水旱轮作系统与作物轮种系统

(11)植物种植与禽畜养殖达到种养平衡的系统

(12)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系统

(13)无环境污染的耕种方式系统

(14)完全依靠施用自然肥保持土地肥力的施肥方式系统

(15)可持续发展数千年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16)优良土特产品采集制作系统

(17)自结自足的农耕经济系统与集市贸易系统

(18)行业众多的各类作坊与手艺人匠人及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

(19)悠久的历史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方言系统

(20)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共同生存体

平畴沃野、斜原地貌、江河如织、自流灌溉、生态环境、万物共生、天人合一、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是川西林盘的显著特征。

二十大系统,是地理位置、盆地气候、斜原地貌、冲击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极其罕见、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类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

张星誉老师强调,研究川西林盘农耕文化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为世界和人类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振兴的大事,更是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

 张星誉老师向村民代表分享研究成果

摄影 沈艾林 


杨万全主任也针对林盘保护补充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林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智慧,申遗不能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块牌子,要把林盘用活,重要的是在林盘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遵循“以村民为主,招商思维为辅”的开发模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共同推动林盘发展与乡村振兴。他提出要推进农文旅融合,从而促进林盘开发与村民生活多样性。为此他提出了几个目标定位:一是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二是充分利用在地文化打造天府之国打卡地;三是打造自流灌溉系统、民居林盘打卡地;四是整体规划多业态发展。此外杨主任强调村民要加强对林盘价值的重视程度,努力恢复传统林盘的农耕、作物、河流、民居样态。杨主任的分享为大家探讨“林盘保护与村民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

邓文老师作为旅游专家则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基于乡村旅游的视角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他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国内外乡村走访的经历,他表示市场环境与旅游行业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乡村旅游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变。邓老师最终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村民要加强资源自信、业态自信;二是乡村旅游必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逃避乡村自身的缺陷,要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业态。邓老师的分享也为林盘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邓老师向村民代表分享观点

摄影 沈艾林


part3 专家—村民对话

在专家—村民交流分享环节,锦宁村、安龙村、安宁村村民代表分别就自己所在的蟇水河、走马河、徐堰河边的村落与各位专家进行交流和分享,与会专家则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疑惑,并亲切地和大家讨论起当地村落的相关话题。

锦宁村村民与专家们交流

摄影 沈艾林


安龙村村民代表王成与张星誉老师交流

摄影 沈艾林

安宁村村民代表陈大爷与张星誉老师交流

摄影 沈艾林



此次跨界对话会是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跨界对话的形式,展示学习社群对林盘价值挖掘的阶段总结,同时帮助村民在与专家交流后对林盘保护与村民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收获。下一次的跨界对话会,我们将以林盘村民为分享主角与专家交流林盘、农耕、村落的传统知识与经验智慧,敬请期待!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2023年7月24日








END

跨界对话会参与者名单专家:张星誉、杨万全、邓文、沈艾林  村民代表:安宁村、安龙村、锦宁村、平康村、兴福村村民代表  河研会:孙吉、张丽华(实习生)


相关阅读


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②③|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探索农业·河流与气候变化——2023公众科学家活动第二课回顾

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①|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项目介绍

 


“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简介:

“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简称“林盘村民共学计划”),尝试以村民为主体,以林盘为切入点,采用林盘茶话会(龙门阵)、村民学习基金、跨界对话会和快乐农耕行等方式,通过村民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交流等过程,共同挖掘、整理并呈现对林盘及传统农耕社会更多维和丰富的理解,唤起村民对于传统农耕智慧的认识与认同,打破对农村未来的单一想象和参与不足,激发村民建立以当地村落(社区)为本,传承和活化传统农耕智慧,探索村落未来发展更加坚实的认知、协作与应用基础。

执行方: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主要执行协作人:孙吉

支持方:社区伙伴

特别感谢:张星誉老师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我们关注川西林盘价值的轨迹 

1

2019-2020年开展“川西传统农耕智慧调研”项目

2

2021年4月开展“365日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

科技in遗产:365天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世界地球日

3

2021年7月开展“成都水源地绿色低碳科普公众教育项目”

“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水源地村民茶话会 | 清流社群

4

2021年6月到10月开展“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活动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招募|发现公园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

5

2021年12月20日《林盘公众科学家成果发布——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

林盘与低碳 :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发布

6

2022年1月26日在安龙村村民胡雪梅家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一次茶话会

林盘龙门阵开摆了!村民快乐共学川西传统农耕智慧

7

2022年1月26日在安宁村村民陈明全家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二次茶话会

8

2022年6月7日在青城山马椅子基地举办“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第三次茶话会

竹和生活的可能性?青城山马椅子的林盘“龙门阵”

9

2022年6月中旬"本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调研组郭慧进入郫都安德镇各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写下第一篇林盘笔记

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①

10

2022年七月初,西南交通大学“绘青春 美乡村”三下乡主题墙绘社会实践队前往陈大爷家开展墙绘活动

11

2022年8月1日河研会成员与陈大爷完成安宁村土城林盘农耕共学基地共建协议书的签署

12

2022年8月"本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调研组郭慧次前往安德镇各村,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耕种情况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写下第二篇林盘笔记。摄制组成员曾维金第一次拍摄

水稻、农作物与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②

13

2022年8月31日调研组前往安龙村王成家开展相关采访及生态农场拍摄活动

14

2022年11月17日 农忙之后,组织“川西林盘共学计划”的村民们重启久违的“林盘茶话会”

林盘龙门阵秋之篇:茶话天府传统农耕

15

2022年3月18日

林盘龙门阵|共绘安宁村季节历与社区资源图


16

2023年3月惊蛰过后,到安龙村感受春耕稻作与气候变化

春耕稻作与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③

17

2023年3月,清流讲堂科普讲座主讲人陈庆恒老师,在安宁村土城林盘共学基地进行知识分享

清流讲堂·林盘篇:成都生物多样性和林盘保护

18

2023年4月1日,一场关于《成都平原传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的调研报告论证会正在进行,来自生物、气象、建筑、农业、双碳等领域的清流智库专家们,围绕历经一年初步完成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传统不欺我!《成都平原传统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论证会


19

探寻乡村传统农耕文化及现代乡村生活如何更加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

公众感知:居民对川西坝子的气候还觉得安逸哇?——林盘田野笔记④


20

2023年4月20日上午开展第一次寻访蟇水河活动。

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①|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21

2023年6月10日,公众科学家们以“气象·林盘·低碳”为主题,与导师团队一起,进入安宁村绿色科普教育基地和林盘共学基地,开展各项活动。

公众感知:居民对川西坝子的气候还觉得安逸哇?——林盘田野笔记④













22

2023年6月1日上午开展第二、三次寻访蟇水河活动。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②③|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关注“河流研究会”一起还清流于大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流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