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世杰:《“会票”与“汇票”》

2017-12-08 韩世杰 乐艺会

                       

 “会票”与“汇票”

韩世杰



图一、会票有多种功能,这是一张具有汇兑功能的会票。


录自俞鸿昌《中国会票概论——清代会票图录》,香港《中国古钞学会》2006年版



会票一词源于何时,尚未确切的史料稽考,它大约是随着明清商业,金融业的发展而相伴产生。《日知录•卷十二•钞》云:“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钱之重,乃立此法。唐宪宗之飞钱,即今之会票也”。[1]著者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日知录》清康熙九年(1670年)初刻,康熙十五年(1676年)增补为三十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此处所言之“会票”,当不晚于康熙早年。


与顾炎武同时代的人陆世仪(1611-1672)在《论钱币》中云:“今人家有移重赀至京师者,以道路不便,委钱于京师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师取值,谓之会票,此即飞钱之遗意”。[2],他建议“于各处布政司或大府去处,设立银券司,朝廷发官本造号券,令客商往来者纳银取券,合券取银,出入之间量取微息。”[3]


陆世仪所言“银券”,实际上就是当时通行的会票。明清时的笔记、小说屡屡涉及“会票”一词,可见会票已成为当时主要的金融工具之一。但目前发现的会票实物,最早莫过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日成祥布店”会票。[4]

图二、会票有多种功能,这是一张名曰会券(会票),实为集资互助的交款收据。


资料为傅为群先生提供。



有人把一张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一张明代崇祯年间王嘉锡《合同信票》归于汇兑内含的会票一类,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张借款合同,并非目前发现的最早会票实物。


由于史料在论及会票时,多以汇兑为内容的面目出现,所以人们往往以为会票即汇票,只是文字的写法不同而已,其实会票与汇票是两种内含既相同而又不相同的票据。从我多年的票据收藏得知,会票一词的含义相当广泛,有把银钱交于钱庄或有汇兑能力的商铺汇至异地的票据称作会票的,这也是此类票据的主要功能。


作者收藏会票藏品



有把借券、借据称为会票的(或会券);有把存款单据称为会票的,有把货物延期付款合同称为会票的,还有把为互助而集资的交款收据称为会票的,等等(见图一、二)。总之,凡与银钱有关,必须经过多方会合、衔接,并按商定规则才能解决的事情,其形成的单据、凭证,均可称之会票。这说明会票在较长一段时期,概念尚不统一,而具有异地汇兑功能的,仅是其中之一。


会,是会合的意思,《仪礼•士虞礼》:“祝酌醴,命佐食启会,佐 46 33096 46 15232 0 0 3637 0 0:00:09 0:00:04 0:00:05 3637许诺,启会,却于南敦,复位”。《说文解字》:“会,合也。”[5]段玉裁注:“《礼经》,器之盖曰会,为上下相合也”。[6]从上述所引可知,会的本意,是指器物之盖,因与器身上下相合,遂引申为会合之意,这大概是把此类票据称作会票的原由吧。

图三、这是一张仅具单一的汇兑功能的票据,笔者收藏的“恒隆”莊恒字第财号合同票据。



汇票是从会票中脱胎而来的票据,从遗存的实物和有关文献记载来看,汇票一词的出现要比会票晚,大约出现在清代中晚期,这个时期也是各种票据五彩缤纷的时代,也是汇兑票据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讲到:“道光初年就已使用汇票的名词”。[7]


我所收藏的癸酉年(清同治十二年,公历1873年)“恒隆”莊恒字第财号合同票据,虽未标明汇票二字,但起首有“凭票汇付  规元壹千两”的字样(见图三),显然是汇兑银两的汇票无疑。


作者收藏会票藏品



汇,也是会合的意思,但多指水流会合之意。《通典》云:“唯钱可贸易流注,不住如泉”。[8]古人称钱为泉,汇票之义,亦取流水不住乎?




图四、这是一张晚至民国时期的名曰会票实为集资互助的交款收据。



汇票继承了会票最基本的功能,即汇兑功能,舍弃了同时具有的其他功能,这是金融工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汇票取代会票后,多功能的会票也不是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它伴随着仅具汇兑功能的汇票还走了一段较长的路,同存共处了较长时间,直至民国时期还能看到它的踪影。(见图四)


探索会票的难度在于:会票除了具有汇兑功能外,尚有其他功能并存的现象,即同名而功能相异,而一些标明其他名称的票据,又具有汇兑功能的现象,即异名而功能相同。


会票与汇票长期共处,也给探索会票增添了一层迷雾。这使不少研究经济金融的人感到困惑和费解,现仅作粗浅的短文梳理和论述,以起抛砖引玉之效,舛误之处,望方家批评指证。



备注


[1]《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6年版

[2][3]《清经世文》卷五十二《论钱币》

[4]《文献》1985年第二期汪宗义,刘宣《清初京师商号会票》

[5][6]《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通典》卷八二二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经发布于《钱币博览》2015年第四期总88期


乐艺会延伸主题阅读


懒禅:金代的铸币

雷星岩:《大明天顺通宝光背大钱考 》

朱浒:党项遗珍——新品西夏钱币发现记

朱浒:张献忠大西国钱币的前世今生

水族的古老文字和待解之迷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龙光鹏:水书民俗钱币与水族节日

郭伟亭:我的父亲文博专家郭若愚

陆昕民俗钱币系列谈:《宋代民俗钱币的哲学内涵》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谨以此文纪念民俗钱币收藏家木鱼先生:雅玩中的吴膺珩

宋代关王钱上的人肉粽子——用三国理解水浒的妙事

修养:从钱币与造像中寻觅中国的爱神“泗州大圣”

宋代人怎么过本命年?《刘源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星官篇》

本命星官不是本命元神《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元神篇》

孟和套格套:《蒙古族的骆驼民俗》

安健:断甓犹传晋永和—赏析与王羲之相“牵连”的三块砖

懋勤:《功牌史话,难得一见的历史档案》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