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料理人的趣向与人生规划

作者周磊 HitoriTrip 2023-02-11

从京都地铁乌丸御池站出来,顺着高仓通一直走,会看到一张名为「白日酒和天妇罗」的招牌。



对于在京都无所事事的人来说,白天就着炸物喝酒,如同与心爱的人在white rock漫步般引人入胜。推门进入看到店主和店内装潢的瞬间,一种「这应该是家好店」的预感迅速涌入脑海。


自己过去几年曾数次在这家餐厅用餐,在店主关店重新启程的当下,借着目前如飓风般席卷华夏大地的「日料」潮流,回忆下那些巧妙的料理,并浅谈料理人和店的志趣与规划。



说到「白日酒与天妇罗」,酒单对于白日饮酒的人来说首先相当友善。


600-1500日元左右的杯卖清酒和葡萄酒之外,亦有很多店主自制的趣味饮料,比如红芋醋苏打水、能势金汤力等。


来自长野县青木村酒造Funky Chateau的辛口rose


店内采用Prix fixe Course,从3800日元开始,有几个档次的套餐可选,在此之中亦可自行选择部分菜品。



菜品从前菜开始就呈现出自由性,比如加入岩盐和橄榄油的意大利风豆腐,亦有蒸丹波地鸡、明太子与紫苏的汤叶卷等使用当地食材,让人感受到京都风情的料理。


天妇罗以轻薄的面衣提供,重视食材本身食感,沉默的店主有时也会短暂体现出如同其料理般风趣的一面:


「准备好拍照了吗?」



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便将刚炸好的天妇罗丢进了碗中,嘴角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我告诉过你要准备好的。」


天妇罗内容依据当天能获得的食材和店主的技艺变化,完全不拘泥于某种传统,从大叶卷秋刀鱼,到三重蛤配毛蟹馅,生汤叶配道明寺麩,各种新奇的组合放在印有店主印章的吸油纸上,搭配与环境所契合的具有沉淀感的器皿,总是能以味道和形态俘获客人。



期间还会不断穿插其他料理,如秋刀鱼搭配茄子mille-feuille,香鱼奶酪春卷搭配一年熟成的香鱼内脏盐辛及蓼醋,或是盛在樱花图案碟子里的樱鲷撒上樱花盐。店主以自己所掌握的日餐、意餐和法餐的技术,尽情地将无国界又有着一体感的料理呈现给客人。


几乎每次都会登场的,是一种名为「麦切」的料理。


有些人会把它认成乌冬,也有人觉得是荞麦,实际上两者都不是,是发源于山形县庄内地方的,一种把小麦粉和盐水成型后细切成面状的食物。


除去荞麦汁外,店内还会提供盐作为搭配,看到这里,如果你能想到「虚無蕎望」这个名字,大概是很资深的日本餐饮爱好者。


位于京都古川町的「虚無蕎望」是一家荞麦专门店,店主会建议把店里粗短的荞麦蘸着盐一起吃,过盐的荞麦有着强烈的如同熏烤过的花生般香气,这是在其他地方很难有的体验。


这家店的主人,便是本文正在谈论的,「天妇罗割烹 なかじん」的中村一臣。


过去的某一天,中村突然被查出荞麦粉过敏,对于一个喜欢做荞麦并以此为生计的人来说,这是如同想要争冠的球员加入阿森纳般的造化弄人。


他不得不关闭了「虚無蕎望」,揭开了「百日酒与天妇罗」的暖帘。最初到店时,大概很多客人跟我一样,认为这道「麦切」无论是呈上时机还是内容都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或许中村认为这道料理是表现自己完整料理人生的拼图之一,他把「曾经的荞麦职人」以这种方式留在了现在的身边。



中村一臣所提供的麦切是用全粒粉做成,咀嚼时有着如pasta硬芯般的食感,随之而来的是柔和的粉香,与荞麦而言是另一种方向。


不知为何,每次看到中村如同演奏中的亚诺什-斯塔克那样摇着那台切面机,将麦切做成并放到客人面前时,一种略带忧伤的孤独感总是会在空气中弥漫。


当我回想中村的料理时,不由得把它和法国哲学家兼作家让-保罗-萨特的经历联系起来:


萨特在读到美国小说家Nathanael West的畅销作品「Miss Lonelyhearts」时,觉得非常喜欢,于是就联系美国方面取得了翻译权。虽然当时得到的作品没错,但作者名却是其他人,萨特与出版商联系,被告知现在无法确认作者住所,也联系不上他。


「畅销书的作者去向不明」,这种在法国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为此萨特专门跑到纽约,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作者west已经于数年前因为车祸去世,而他的出版商对此浑然不觉,还按期往他在纽约银行的账户里打版税。


「美国实在是太广阔了」,萨特一边感叹,一边对这里的文学生态感到惊奇,法国的小说家一旦出版了作品,不出5年就会和身边所有的出版/销售伙伴相识。如果有来巴黎旅行的人想与法国的代表性作家交流,也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在法国,作家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往往是在中学反复阅读拉辛等人的作品时。那时作家会确信,自己体内的文学才能将随着精神成长不断迸发,最终功成名就。当萨特来到美国之后,他发现情况稍微有些不同,比如在西部独自经营农场的人,只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或者确信自己的孤独中有独创性的东西存在,就会开始写作。


也许对于这些人来说,作品是一种将人从孤独中解放出来的介质。与文学或者名誉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所追求的,不如说是在孤独中通过自我抒发来获得心中的安宁和友爱。


如果说当时的法国文学是典型的布尔乔亚文学,那么美国文学大概走的是另一条道路。


将萨特的这段描述用在餐饮业上,会发现微妙的相似之处,现今有规划能力和个人经营意识的料理或主理人越来越多,一开始就走明确的道路,学习世界流行趋势,团结自己的支持者(比如美食媒体和自称美食自媒体),在开出第一家餐厅后,不出几年就会与圈内大部分人认识,开始继续扩张或者收割名誉,很像萨特所描述的当时法国文坛的情况。


但也存在着另一种料理人,就像一些偶然成为作家的美国人,平时不去了解大的流行趋势,也不想在成为行业中的名人,只是想通过料理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表达,并将之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



每当我坐在「天妇罗割烹 なかじん」的吧台前时,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人在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料理技能呈现出来,这不是一种豪华的水陆并陈,亦非划时代的创新,那些朴实的与当地或料理人生涯相关的食材,以巧妙但并不精妙的组合呈现。就像在读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关于他的文学性和编辑修改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每一篇都在真实反映着现下生活。


開高健在谈到旅行时,曾说过如果要了解想去的目的地,就去读那些可以反映那里的情况,却还没有跻身一流行列的小说,因为那里流淌着庶民的生活感情。一流文学因为普遍性过强,反而容易失去地区或者说国家独有的特点。


寻找餐厅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会在餐厅的各种细节上看到主理人性格的印记和环境(客人)造成的持续影响,那些受到过多好评并收获各种奖项的餐厅,一开始就以世界基准为目标,或是最终进化为跨越地区限制的形态。还未被纳入到大部分美食家和餐厅爱好者造访目标中的餐厅,往往保持着创作的自由性以及与当地消费习惯的关联性。


不同的餐厅形态就像不同国家作者所撰写的文学作品一样,最终都会在端到客人面前的料理这一点上殊途同归。也许能够启发我们的,正是在这些不同趣向的餐厅/作品对照中,体现出与自己生活方式中的和谐与冲突。



如今,中村一臣又关掉了他的天妇罗店,在今出川附近开了新店「なかじん 从现在开始」,以「45岁开始的西餐」为slogan重新起航,提供更加自由的料理。


也许这是理想型,但并非完成型的なかじん。


很多事情大体并没有完成型,孤独开始,自由进行。


文/周磊

食文化/酒店/生活方式/日本行乐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