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读书心得(8)

李媛 韩汉白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9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出版于2008年,可以算一本“老”书了,其中收录了梁鹤年先生十多年前关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分为经济、土地、城市三个专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等,共32篇文章。本系列将分享李媛、韩汉白两位青年学者关于本书的读书心得。想阅读本书的读者,可在文后评论区留下邮箱地址,我们将寄去电子资源。在此特别感谢梁鹤年先生慷慨惠赠版权。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

梁鹤年

商务印书馆, 2008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记得很清楚,有些重要的事情倒印象模糊。


1983年底,联合国代表团来大学介绍联合国的开发项目,我参加了座谈。翌日,校方负责接待的人士给我来电话,说派去陪同的一位教授生病了,要我去顶替。机缘巧合,认识了团员之一的中国国家科委外事官员(他后来出任中国驻联合国科技参赞,现已离休多年)。北国的深秋,那天特别冷,我又没有车子,两人穿得臃肿得像企鹅,在小城的街上遛了半天。湖上来的烈风把脸刮得又红又痛,却一点也没有减低我们的谈兴:中国锐变的动力,西方历程的启示;现代化的演绎,中国传统价值的评价;国家的前途,个人的理想。他说:“先回去看看吧。”我写给他一封长信,九个月毫无音信。一天,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来电话,说湖北省科委想请我去,这样,就开始了我20多年在中国的讲学、培训、考察、研究和咨询。


1985年首趟回国,感触很大。机会难逢,我妈也想回去看看。那时我已有四个孩子,于是也带了老大和老二一起去。一行四人,从广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都是坐火车。从前书本上的东西现在看到了。山河秀丽,民风淳厚,干部们勤朴为民。日暮过黄河,两岸苍凉,滔滔浊流,看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百多年来受尽苦难的老百姓是否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心潮激荡,久久难息,谁说男儿不流泪。同车有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很健谈,我是他的好听众,从他处知晓了许多人民的心声、希望。2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成就可观。若是这位老同志仍健在,他还会诉说些什么心声和希望?


回想,1985年是个开端。我的加拿大工作与中国工作先分后合,而且很多时候是巧合,纵错之间好像有主宰。现从头说起。


1970年香港大学毕业后我在建筑师事务所干了三年,1973年来到加拿大又干了一年,跟着就是在美国和英国念书。1979年回加拿大,开始在女王大学任教。当教书匠不能只教自己研究或喜欢的东西。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是我研究和喜欢的东西,但校方坚持要我教“物理规划”,部分理由是因为大多数的教授只搞社会科学,不懂工程、设计,部分是因为我念建筑出身,对城市规划的物理层面较易上手。起初我有点别扭,日后才发觉真是个幸运的机缘。

——本书前言


 


“第八篇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读书心得二则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再思考
 
本篇围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模式,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应取两者之“长”——“两种制度不但可以共存,而且应该并行”[1]

 

1  为什么?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和工具,各有利弊长短且相互补充(表1)。市场经济对市场的短期需求反应较快,但仅依赖市场讯号表达的主要是购买力或“需求”而不一定是长期“需要”,也不涉及社会分配。相较而言,计划经济重视长期“需要”和社会分配。但若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仅依靠计划制定者的主观判断,易致供应失调。“各取所长”意味着“市场讯息”和“系统动员”可以相得益彰——“市场讯息是指导国家经济政策的最佳情报,‘计划’是动员社会资源的最系统的办法”[1]

 

表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2  如何做?
 
笔者认为,本书中提及的中国特色“合作经济”的生产模式“合约使用”的消费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市场讯息和系统动员融合。一方面,合约使用的消费模式可以极大促进供求双方直接、积极交流信息,有助于供应方更加精准地掌握消费心理和新需求;且以使用权为主的合约使用模式降低了消费成本,有助于识别更广泛消费群体的真需要。另一方面,针对这些新需求和真需要,合作经济的生产模式既可以拓展出个性化、定制型且具创造力的产品,提高消费品质,也可以有计划地调配国家和社会资源,生产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作者:李媛,加拿大女王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回望1992 


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蒋开儒,歌曲《春天的故事》,1992年

 
这篇文章写于1992年,梁鹤年教授在文中讨论了中国经济模式中的两个要素:一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选择,二是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比重。其中部分观点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印证,并正在实行。
 
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269.16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68%[1],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0位(未算入欧盟),与排名第2的日本在总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2]。距此仅29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2010年开始,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但这样的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图1)。 

图1  1992年中国GDP及1980年代至今中美日GPD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2]绘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不断完善。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3]
 
梁教授在文章中提出,“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各有强弱,长短可以互补。在中国目前(指1992年)的情况下,这两种制度不但可以共存,而且应该并行”[4]。“我们应该依赖活泼的商品市场的供求情况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继而探索人民的真正需要(因为市场只不过表达消费力,而不一定是真需要)。利用商品经济的反应快速去满足短期的需求;以‘计划’经济去满足长期的需要,并保证生产投资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合理分配。这就是充分利用商品经济的弹性和‘计划’经济的稳定性的中国特色。”[4]并且,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应采用两种体系并行,不过还应该控制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和国家安定的不良影响。毕竟可能有爱国商人,但没有爱国的商业[4]
 
其次,在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比重上,梁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应该以国内市场为主,在满足内部需要的前提下提供外销的产品和科技[4]。在历史上,20世纪初期的美国和德国就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很好范例;而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外销经济虽然成功,但都有其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已不复存在。在中国,国内市场以农村市场为主至为重要,而农村市场最大的困难是地理限制。因此,除了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民购物保守的心理,梁鹤年教授还提出发展目录邮购企业(catalogue purchase)[4]
 
总之,1992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都在不断完善,但可以发现梁教授在1992年为国家发展提出的两个建议,与后来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文献

[1]   1992年世界各国GDP数据[EB/OL]. [2021-09-29].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g_gdp/1992.html.

[2]   1992年中国GDP[EB/OL]. [2021-09-29].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g_gdp/1992.html.

[3]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EB/OL]. [2021-09-29].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4]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录


经 济

人家的月亮

外国的泥土

政策分析
比较研究:论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经济三部曲之一

可持续性消费经济:两个循环,一个手段——经济三部曲之二
经世济民——经济三部曲之三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
流域发展模式的选择
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来自国际与加拿大开发经验的一些启示
农村发展与市场经济:一套理论分析与一件实际工具
解“三农”之困
经济与几何


土 地
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意义
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的建议
集体土地股份化:一个互利互律的耕地转用补偿和土地整理分配处理办法
指标拍卖(竞投)的一些想法


城 市

精明增长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
规划战略:来自生态学的启发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
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
城市规划的和谐与适度
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一)——顺谈操守
可读 必不用之书(二)——顺谈情况含糊和感情矛盾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三)——顺谈“法”与“字”
哀公问政——孔孟思想对规划理论的启发
“孟子见梁惠王”与城市规划



相关阅读

《旧概念与新环境》读书心得【连载】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连载】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普世价值

编辑 | 顾春雪
排版 | 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