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古汉语研究》2023年第2-3期
2023年第2-3期
《古汉语研究》(北大核心、CSSCI 来源期刊、AMI核心)2023年第2-3期共刊文21篇。其中,2023年第2期刊发10篇文章。文章涉及字义来源、音系考察、声母演变、地域比较、中日古文字学理论等。2023年第3期刊发11篇文章。文章字词考释、词义过继、词汇构式演变、音系性质、简牍校读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目 录
第2期
2-10+126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记零 / 蒋冀骋 朱新军
11-16+126 北大汉简《苍颉篇》研究札记 / 李春桃
17-31+126-127 《景教碑颂并序》《唐景教碑颂正诠》训诂考 / 张玉梅 田峰
32-43+127 也谈“仅”的“将近”义的来源 / 马一方
43-53+127 三种唐代写本王仁昫《切韵》例外音切考察 / 徐朝东
54-68 《千字文类》音系与道光年间的宁波话 / 周赛华
09-86+128 同源异境视野下梅县客家方言精知庄章组声母的百年演变 / 陆露
87-100 汉代名量结构地域比较研究 / 刘海平 刘思睿
101-111 论战国文献“数+金”中金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 孙志毫
112-125+128 林泰辅与唐兰:中日古文字学现代理论初次建构——以新发现《中国文字源流》稿本(1907)为核心 / 李无末 魏小燕
第3期
2-7 安大简《曹沫之陈》里的“
8-18+126 利用《安大一·诗经》文字考释楚文字举例
19-22 《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校读 / 秦凤鹤
23-30+126 说“夗”/ 禤健聪
31-38 论字形讹混引起的词义过继——以“散”“麻”为例 / 李聪
39-45 《土风录》疑难字词考释三则 / 张青松
46-58+126-127 汉文佛典与《集韵》所收字字际关系研究 / 刘海兰 郑贤章
59-73+127 “魔”字源流考 / 陈映锦
74-89+127-128 认知定名学视角下汉语服饰类词汇构式的历时演变 / 陈练军
90-107+128 从明清戏文看闽南方言假设连词“卜”的来源——兼论汉语假设连词“要”的来源 / 陈曼君
108-125+128 《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音系性质 / 袁舒
提 要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记零
蒋冀骋 朱新军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用形音义综合考察的方法,对《说文》的注音释义做进一步审察。以古文字考其形之正误,以后世反切和现代方言证其读音及其演变,以文献用例和后世解释证其释语以及后世注解之当否。或出己见,或于诸说中择善而从,并加以证明,说明理由,本文只论及“杏”“李”“梏”三字。关键词: 说文 甲文 金文 形声 释义
北大汉简《苍颉篇》研究札记
李春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 要:北京大学所藏汉简《苍颉篇》文字清晰、数量丰富、内容连贯,这批材料十分重要。然而简文中还存在一些疑难字词,学界对它们的释读或争议很大,或阙疑待考。本文对其中五处简文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观点,内容涉及到字词释读、句式疏通等诸多方面。关键词:汉简 字词 句式 考释
《景教碑颂并序》《唐景教碑颂正诠》训诂考
张玉梅 田峰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的正文训诂具有基督教文本训诂第一块里程碑的学术地位,其“序”对“颂”的训释、“序”“颂”各自的文内训释显示出汉语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在唐代已经水乳交融的样貌。对景教碑随文而释的《唐景教碑颂正诠》与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内容类似,均对字词、句、篇章、结构、修辞、语法等作训释。它在运用训诂学方法方面灵活自如,常用直训法、义界法等;也使用诠释学之推因法。“翻译”是融通诠释学与训诂学的桥梁之一。二文本均使用义训最多,也用声训和形训,对它们的研究具有增补唐至明训诂学史的意义。关键词:《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 《唐景教碑颂正诠》 训诂 比较训诂学
也谈“仅”的“将近”义的来源
马一方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 要:唐宋时期“仅”有“甚言其多”的用法,可理解为“将近”义。前人对“将近”义的来源有不同认识,本文申述了《说文》段注的观点,认为“仅”的核心义是“少,不足”,在上古有“只,唯”义,由此发展出“勉强”义,继而产生“将近”义。副词“仅”的词义演变是句子的推理意义和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的。当“仅”进入的句子蕴含“心理预期低于实际值”的意义时,“仅”可作“将近”解。这种词义演变由句子的推理意义和心理变化决定,也受到“仅”的核心义的制约。关键词:仅 核心义 “将近”义
三种唐代写本王仁昫《切韵》例外音切考察
徐朝东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摘 要:唐五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三种抄卷中,基本承袭了陆法言《切韵》语音系统,也存在一些与《切韵》不同的读音现象,如从邪、船禅不分,浊音清化,零声母产生,同等重韵合并等。王一与原卷最接近,反映实际的口语现象最少;王二、王三呈现的更多是唐代晚期的口语现象。关键词:王仁昫《切韵》 三种抄本 口音现象 抄卷年代
《千字文类》音系与道光年间的宁波话
周赛华 湖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章对《千字文类》这种同音类聚文献的研究步骤作了粗略的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音系特点和性质作了重点的分析。关键词: 吴语 《千字文类》 宁波方音 清代
同源异境视野下梅县客家方言精知庄章组声母的百年演变
陆露
集美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梅县客家话 精知庄章组声母 同源异境
汉代名量结构地域比较研究
刘海平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思睿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代 名量结构 数量名结构 地域差异 语言接触
论战国文献“数+金”中金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孙志豪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战国 “数+金”组合 金 语义演变
林泰辅与唐兰:中日古文字学现代理论初次建构——以新发现《中国文字源流》稿本(1907)为核心
陈曼君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摘 要:日本林泰辅东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文字源流》稿本(1907)的发现,带来了人们对中日古文字学现代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新认识。中国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1934)是中国古文字现代理论体系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比较二者之间创新性观点,比如林泰辅将中国文字分为篆体时代与隶楷时代、提出象形、指事两大造字“纲领”说、古文字变迁三期说、“字形比较法”、从地域差异角度研究古文字等,与唐兰一起代表了20世纪初的中日两国中国古文字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意义非凡。关键词:林泰辅 唐兰 《中国文字源流》 《古文字学导论》
安大简《曹沫之陈》里的“
程邦雄 三峡大学与传播学院
钱 晨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利用《安大一·诗经》文字考释楚文字举例
张峰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校读
秦凤鹤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2016年1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出版的《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以下简称《尚德简》),共收简牍257枚。其中有字简及有墨迹简牍171枚,无字简86枚。简文内容有公文书、私信、名刺、药方、账簿和习字简等方面。这批简牍由于长期浸泡于古井之中,且处于饱水状态,加之井内废弃有机物质的侵蚀,致使简牍出土时大多呈暗黑色。《尚德简》书体包括隶书、行书、草书等类型,部分简牍使用多种书体混杂书写,故在整理过程中难免存在简文的误释、漏释等情况。但相对于整理者的劳苦功高,此乃实属瑕不掩瑜。通过逐条研读《尚德简》,我们发现其中仍有剩义可寻。今条陈如下,以就教于方家。说“夗”
禤健聪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论字形讹混引起的词义过继——以“散”“麻”为例
李 聪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字常会对其所记录的词汇产生反作用,例如由于字形的讹混,某一字的词义被过继于与其字形相近的字上。本文所讨论的“散”“麻”即是此种情况。“散”本义为“芟除草木”由此引申出“杀伐”义,“麻”本具有“杂乱”之义。在战国文字中“散”“麻”字形相近,极易产生讹混,由此造成了词义过继,使“麻”之“杂乱”义被过继于“散”,进而成为其常用义。关键词:散 麻 词义过继
《土风录》疑难字词考释三则
张青松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文佛典与《集韵》所收字字际关系研究
刘海兰 郑贤章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集韵》较之前的字韵书增字甚多,然《集韵》并未对这些字的来源加以说明。文章基于汉文佛典文献,主要以《集韵》增收字为例,分析其来源,考证其字际关系,爬梳其形音义匹配情况。文章认为,汉文佛典文献是考辨《集韵》所收字字际关系的重要语料:《集韵》已沟通的字际关系,依托汉文佛典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集韵》沟通失当的字际关系,依托汉文佛典能帮助订正;《集韵》未沟通的字际关系,依托汉文佛典能找到与相关字的联系,使“死字”变为“活字”,提高其存在价值。关键词:汉文佛典文献 《集韵》 字际关系
“魔”字源流考
陈映锦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摘 要:“魔”字是由佛经翻译而产生的新造字。有关“魔”字的起源,唐慧琳《一切经音义》记载为佛经翻译过程中变“摩”字所造,而湛然在《止观辅行传弘决》中,最早提出“古译经论魔字从石,自梁武以来谓魔能恼人,字宜从鬼”,这两种说法的冲突导致了后世教内文献与教外字书记载的分歧。至明代字书《正字通》变“宜从”为“改从”,“梁武帝改磨作魔”一说渐成通说,被诸多文献收录与沿用。笔者通过敦煌写经、佛经翻译、道教文献辅证等,认为“魔”字在梁武帝之前已经产生,并与“摩”“磨”二字存在相当程度的混用。至梁武帝,“魔”字在译经中的使用被固定下来。因刻本藏经的出现,早期译经中“魔”“摩”等混用的情况随着“魔”字的推广使用而被统一。关键词:魔 佛经翻译 敦煌写经 大明度经 真诰
认知定名学视角下汉语服饰类词汇构式的历时演变
陈练军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古今服饰在功能、形制、材料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汉语史上用于指称服饰的语言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借鉴认知定名学的描写模式,结合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历时考察了汉语体衣类词汇构式的演变。总体上呈现的演变特点是:定名结构中规约性分类指标的占比由多变少,分类属性由隐含成分变为凸显成分;多项式构式越来越多,包含递加、迭套、并列关系的混合型词汇构式占比渐次增高;称名层的“义素—语素”匹配关系由“多对一”变为“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通过个案研究,从历时视角揭示了汉语服饰名物词的定名过程,描写和分析了概念要素的提取方式和语言形式的选择、组配等问题。关键词:定名学 服饰 词汇构式 称名 物性结构
从明清戏文看闽南方言假设连词“卜”的来源——兼论汉语假设连词“要”的来源
陈曼君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摘 要:闽南方言假设连词“卜”是意愿助动词“卜”在非现实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仅是语用原则在起作用,而且是推导义固化的结果。意愿助动词“卜”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卜”的过程,也是“卜”的语义由主语指向转向说话人指向的过程。意愿助动词“卜”发展为假设连词“卜”的语法化路径具有类型学意义,为我们重新探索汉语假设连词“要”的来源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文章通过考察,揭示了中西方语言在助动词向虚拟成分演化方面存在的共同之处和根本差异,并阐释了根本差异背后的原因。关键词:明清闽南戏文 闽南方言 假设连词 类型学
《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音系性质
袁舒 山东大学文学院
摘 要:《渊若韵辨》是清代山东章丘人纪浵编撰的一部韵书。通过梳理归纳《渊若韵辨》的语音特点及语音系统,并与现代方言进行比较,可以判定此书音系基础是18世纪60年代左右的章丘方言。《渊若韵辨》所保留的诸多反映当时章丘方音面貌的字音材料,为探究章丘一带方言200余年来的语音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关键词:《渊若韵辨》 语音特点 章丘方言 音系性质
期刊简介
《古汉语研究》作为目前学术界惟一一家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学术刊物,1988年12月在古汉语研究的重镇湖南师范大学创刊。设有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及古籍整理等专栏,发表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国核心期刊之一。 《古汉语研究》聘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学者组成学术编辑委员会,形成阵容强大的学术核心。从创刊以来,本着继承传统、广采博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精神,本刊在进一步加深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同时,重视新的方法与理论的探讨,推出了一批有国学功底,颇具理论深度的佳作。作为学术界唯一的一家研究古代汉语(含近代汉语)的专业学术刊物,以其求实与创新的学风,赢得了学术界的称许,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 《古汉语研究》的读者对象为国内外语言学工作者、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人员、大专院校中文专业师生、中学语文教师、古汉语爱好者等。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1
2023-10-10
2023-10-09
2023-10-08
2023-10-07
2023-10-06
2023-10-05
2023-10-04
2023-10-03
2023-10-02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的嘞着呢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