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浦滨江段新面貌,值得一游再游(作者:齐子林)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2021-05-17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杨浦滨江段新面貌

值得一游再游


齐子林


好长时间没到杨浦滨江段去走路了。5月12日中午与两位老同事约好一起去那里走走。我很兴奋,早早的吃完午饭,就出发。从我的住地到国际时尚中心很远。要倒三趟车。四号线乘到杨树浦站,再换135公交车。沿杨树浦路一直往东。我发现马路两边大大的变样了。几乎全部要拆光重建。马路两边行人稀少,商铺也很少,到处是拆下来的残墙断壁,碎瓦乱砖。马路也坑坑窪窪,行驰的全是重型货车。像打过仗似的,一片狼藉。其实是新的大杨浦的重生前的必不可少的阵痛阶段。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杨浦区是上海最重要的工业区。自来水厂,发电厂,纺织厂,化工厂,制皂厂,造船厂,电站辅机厂等大型的工厂都集中在这里。有几十万产业工人每天在这里上班。三班倒。现在都不见了。转型为旅游休闲区了。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仅见到了,而且享受到成果了。真是三生有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滿的。

这是杨树浦发电厂以前的大烟囱。这个发电厂是上海最大的发电厂。为国家做出极大的贡献。

贵阳路上仅存的马路上晾衣服的情景。

收购废品的回收站。

凉州路上的民居。再过一阵恐怕就看不到了。

看到贵阳路牌后面的建筑垃圾堆场了吧。我只是随手拍了一点点。从大连路到杨树浦底十几公里马路两边都是这样的情景。大手笔呀。杨浦区将大变。其实不光是杨浦区,上海很多地方都在大拆大建。

内江路。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以前就是国棉十七厂。王洪文曾在该厂工作过。担任过保卫科的副科长。他自己也绝不会想到后来做到那么高的位置,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而后又突然跌到监狱里去。死在狱中。

门口的保安来自安徽省凤台县。我在等人时与他拉呱,一听他口音就知道他是安徽人。老乡。他已经来上海打工六年。我们聊得挺欢。

对面就是定海桥和复兴岛。岛上原来有大型的造船厂。

发电厂这一块还在整改建设中,我们绕道到腾越路再走到江边。围墙上保留一块残垣断壁。让人产生联想。

这一片游人稀少。还保存着天然野地的自然风光,又有旧的工业厂房的遗迹。感受到浓浓的历史变迁的沧桑感。比全部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更有味道。好像穿行在时光的隧道中。

江边的草地特别自然。

这是新设计的。很醒目。

杨树浦发电厂的大烟囱和主厂房还保留着。这是对的。是高明的决策。

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看似不经意的自然生长的,其实一定是精心设计布置的。有专人保养。只是没有人工的痕迹而已。這就很不容易。也很高明。

走在林荫小道上多么舒服呀!

这种草非常柔软。我叫不出名字。很好看。色泽也很淡雅清秀。

万綠丛中一点红。非常好看。

现代的雕塑与环境很谐调。

儿童乐园。

大片的草地。好像来到了草原。

上海制皂厂旧址。这一块立体设计非常巧妙。可以玩半天。既增加了见识,又很有创意。很吸引人。可以带孩子们来玩玩。很有意思。

下面蓝白色的是化学反应釜。上面的球型可能是分子结构模型吧。把科学的元素与雕塑融合在一体,构思很巧妙。

外面这些广告牌以前见过。

新增加的室内部分以前没见过。从外表看,只是一座很普通的房子。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幸而我很好奇,又有充足的时间,走了下去。一进门是一个很大很洋气的咖啡屋。浓香扑鼻。环境优雅。很适合休闲聊天。

咖啡馆叫白七咖啡店。

里面有一间现代派的设计布置。

还有一个圆筒型的时光隧道。

地上有声光幻影。不断地变化图案和光线色彩。把我们吸引住了。舍不得离开。刚要走,它又变了。真是千变万化。我想小孩一定更喜欢。

皂梦空间里的艺术品。

庭院里的植物。

顶楼上的各种展示。有产品,也是有原料。

外面的景色。恰巧太阳出来了。色彩就明亮丰富起来。

学生们来参观,有专人讲解,一定会学到许多知识。

各种产品展示。上海制皂厂曾经多么辉煌。享誉海内外。不知道现在搬到哪里去了?还有没有生产肥皂的工厂?一定是有的。但不知在什么地方。

黄浦江上的景色。有阳光就是不一样。

小花。

工业品也能做成艺术品。

形状各异的肥皂。

老的破旧厂房。留给后人看一下。不要全部拆掉。很有意义。

仅残留框架。

我们都觉得杨浦滨江这一段特别有意思。有历史沧桑感。比全部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更耐人寻味。

看似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艺术家精心设计和考虑才做成的。这个就更令人佩服。

近代的旧厂房与现代的杨浦大桥互相呼应。

象是乡村的自然风景。

电站辅机厂。上海电气集团下的一个大厂。曾经辉煌过。

到一个咖啡屋去休息。喝咖啡,吃蛋糕。这是一座西式洋房改的。以前是英国人开办的一个纺织厂高级职员住的。上次来还冷冷清清的。少有人问津。现在已经装扮得越来越漂亮,人被鲜花包围。人气很旺。是很舒适惬意的休闲点。


鸣谢:齐子林先生赐稿分享!


齐子林先生热文

小辰光的味道

妈妈做的饭菜

如厕的变化

燃具的变化

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

孙女为我们做的第一顿饭

忆说商丘路

出行的变化

六十学钢琴,圆了我小时候的梦

听音乐的器材变化

从写信、发电报、挂长途到微信——通信的变化

寻找老同学给我带来的欢乐

追忆我的中学老师

最难忘齐祺两三事

大学一年级的生活回忆

忆说老底子看电影

回忆我70年前的小学生活

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带孩子的意外收获

忆说东长治路

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平等待人

我与老同学杜汉兴

段鼻子

我记忆中的提篮桥这一片

固镇的小吃

王瘸子的羊肉汤

癞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增补版)

大华农场

庄源大、马厂路、醴陵路印象

联义山庄

养成惜物的好习惯

虬江路东段

在民办耀光中学当代课老师

回忆90年代初的北京西路江宁路街景

角色转换

追忆老同学陶鸿桃

回忆在上海培训的生活

大城市与小县城的差异

热心的同事

上海对全国小化肥工业发展的贡献

无意中打听到了老同学

老赵

求人难,人求我也难

抛锚的尴尬

小车的故事

殷队长

夸刘宝

夸菜鸟驿站

一次生动的党课,令人印象深刻,受教育

老年人也能上网课啦

61年前一起从上海到合肥去上大学的同学又相聚在一堂

打车有感

第一次做按摩的经过和体会

冬日逛豫园

第二次去海防路郑远元修脚店

老底子的城隍庙

手机里的通讯录突然没有了

昆山路上的旧书摊

看变戏法

我是怎么会喜欢上看书的?

小学生活的补充回忆

回忆市东中学实行的三班两部制

我对中介的认识和理解

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课

记我的两位少先队辅导员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怀念当年弄堂里的吆喝声

回忆老底子的歌(1)

回忆老底子的歌(2)

回忆老底子的歌(3)

回忆老底子的歌(4)

回忆老底子的歌(5)

回忆老底子的歌(6)

回忆老底子的歌(7)

回忆老底子的歌(8)

回忆老底子的歌(9)

回忆老底子的歌(10)

沉浸在歌的海洋中

由传统的胶卷相机的复活所想到的

去看即将拆迁的老房子老马路

我记忆中的“彭浦公园”

卖黄松糕的小女孩

苏州河两岸骑行游记(上)

▶苏州河两岸骑行游记(中)

▶苏州河两岸骑行游记(下)

浦东滨江大道船厂段游记

寻找从小生长的地方——东长治路449弄师善里

再次去文庙逛逛

又去杨浦滨江大道走路观景拍照

漫步在上海街头

昌平路、康定路街景

徐汇滨江道一游

去南京东路步行街转了一圈

重走四川北路,寻找旧时的痕迹

从淮海中路到常熟路华山路

我家的电视机变迁

由剥花生所想到的

剥豆瓣的往事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