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仓路黄陂南路街角的苍山佛影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太仓路老底子是曲曲弯弯的,从重庆南路到嵩山路这一段,法租界时代曾叫白尔路(Rue Eugene Bard),后改蒲柏路(Rue Auguste Boppe),都是法国人的名字。嵩山路以东原叫吴淞江路,1943年以后并成太仓路。本来太仓路只到普安路为止,近年才延伸到西藏南路。太仓路老底子并不热闹,随着新天地的开发发展,成了上海最热闹的地段,说“寸土寸金”绝不为过。太仓路保留了不少历史建筑,如中共“一大”代表们住宿的博文女校旧址。但没能成为文物的历史建筑,就拆得七七八八了。比如这个街角:太仓路黄陂南路的西北角,整个街区造起了豪华的朗廷酒店,街面房则开的是高档钟表店。要知道这个街角原来住过的人物,故事还不少呢。


太仓路黄陂南路西北角


不少老卢湾津津乐道当年医术精湛的中医,其中有一位严苍山先生,和他在自家寓所里开设的“严苍山家庭医药顾问社”,口碑极佳。严苍山的寓所,就在太仓路的148号。到现在的地图上查“太仓路148号”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整个街区已经连成一片,老的路牌已经消失了。但你到卢湾老人那里去问“严苍山”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指向这里。


严苍山(1898-1968)


严苍山是浙江宁海人,从小跟随祖父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曾在现在曙光医院的前身四明医院主持医务。1927年参与创办中国医学院并在该校任教。严苍山家学渊源,医术精湛之外,留有《严苍山先生医案》存世。除了医学方面的成就,他和中国近代史上两位同乡名人有许多交集,其中一位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柔石原名赵平复,和严苍山是浙江宁海同乡,也是宁海中学的师兄弟。1928年柔石来沪避难,就住在蒲柏路严苍山的家里,一住两个多月,在这里写下了20多万字的《旧时代之死》一书。期间柔石还曾带严苍山到虹口为鲁迅治病。1931年柔石不幸被捕遇难,严苍山保留了柔石的遗像,解放后捐献给政府。


柔石(1902-1931)


严苍山并为柔石赋诗一首:创作初看三姐妹,青年文艺有金声;突然被逮牺牲后,解放方传烈士名。


严苍山画作


严苍山在书画方面相当精通,他曾拜前清翰林章一山先生为师,留下不少墨宝。严苍山和众多书画家过从甚密,其中关系最好的是潘天寿。和柔石一样,严苍山和潘天寿也是同乡和校友,彼此情同手足。潘天寿每次来上海,都住在太仓路严家,每每长夜叙谈,引为知己。1968年潘天寿在浙江美院被审查,严苍山写下“阿寿二首”,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友的怀念,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艺坛名宿令人钦,风大树高易受惊;旭日高悬云影遁,还君清白勿忧心。”


严苍山的终生知己潘天寿(1897-1971)


没有想到的是,还在为自己的好友打抱不平的严苍山,自己也面临灭顶之灾。1968年初,严苍山被隔离审查,关在南昌路中医文献馆三楼的厕所里。受冲击的原因一方面是解放前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是受子女的牵连。1月份关进去,到3月份人瘦了将近50斤。到1968年4月14日,严苍山终于熬不住,一死了之,留下一封用火柴梗蘸墨水写在草纸上的遗书。


严苍山用火柴梗蘸墨水写在草纸上的遗书:“谢谢毛主席,由他老人家的培养,多吃了十八年的饭,我去了,由我的子女来报答了。 苍留言 即日”


严苍山去世后三年的1971年,他的知己潘天寿也含冤去世。到1978年卢湾区济南路地段医院为严苍山平凡昭雪、恢复名誉,那时老先生已经故去十年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太仓路黄陂南路的老地图,图上太仓路148号标的是“严养山诊所”,可能系笔误。图中可以看到严苍山诊所隔壁的146号,标的是“佛影寄庐”,这就要说到严苍山的隔壁邻居、另一位大师薛佛影了。


雕刻大师薛佛影(1905-1988)


薛佛影和笔者是无锡同乡,不过他是城西玉祁镇人,再往西要到常州了。薛佛影的家族里出过不少文人墨客,他的父亲薛叔衡先生是著名中医。薛佛影1925年来沪,也把雕刻的技艺带到沪上,形式无论圆雕浮雕,材料无论水晶翡翠,技法无论阳刻阴刻……无不精妙至极。无锡人重乡情,从“佛影寄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到上海来是生活所迫,无非筑一草庐暂寄残身。1986年薛佛影回到家乡无锡,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是家乡的土、家乡的水养育的,故里恩重如山。”


薛佛影牙雕印章


薛佛影国画,题诗:由来山水秀,第一数江南;安得家千里,名区处处探。落款“梁溪薛佛影”,梁溪即无锡的别称


薛佛影文革时也受到冲击,但他挺了过来,最终活了83岁。期间他曾身患喉癌,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有人说薛佛影的心态旷达,不管外面情况如何,他每日只要埋头雕刻,就不再有烦恼。他自己也认为胸襟开阔、气量宏大是修身养性之本。


当年的“佛影寄庐”旧址,现在是某高档手表专卖店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街角,贴隔壁住过这样两位大师,太仓路黄陂南路这一带的人文历史,真可谓深厚。不过现在走在这里,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痕迹。抬头,是豪华酒店。左右看看,是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苍山?佛影?俱往矣!


苍山?佛影?俱往矣


最近我还写了

周柏春说书

世上谁会骂金钱

孔方兄

苏州老吃客弹词宗师徐云志

繁华上海不夜城,天增岁月人增寿

戒烟一年

压岁钱和红头绳

屙野屎和出烂污

评弹名家张鉴庭的人生“暴落难”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郡望,寄庐,四川北路及其他

留下,只想留下——写给残存的旧时上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