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宫怨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如今讲民国时代老上海的影视剧很多,有些会在剧中插些评弹演出片段作为背景,大多唱的是开篇。影视剧中插什么开篇?很考验编导的功力。一般来说,民国题材总是插传统唱段,来一个《蝶恋花·答李淑一》?那是要闹笑话的。但传统题材并非都可以用,像《新木兰辞》的“唧唧机声日夜忙”,或是《情探》的“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看上去是古典作品,其实是解放后的创作,放在民国剧中还是不适合的。要说评弹唱词和剧情结合得最好的,我认为是当年李安那部《色戒》,其中有一段,太太们在江南小镇的茶馆喝茶,各怀心事。汤唯扮演的女学生虚与委蛇,梁朝伟过来和各人打招呼,此时评弹声音响起:“一个儿低头不语芳心乱,一个儿深深作揖假惺惺……”,这是《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片段,情景心情用得都很贴切,不得不说李安导演的电影在小细节中是很肯花功夫的,所以才当得起“大师”的名号。

一个儿低头不语芳心乱,一个儿深深作揖假惺惺……”电影中演唱的男演员是高博文,女演员为本来以为是由何赛飞客串,后来才知道是苏州评弹团的郁群。


说到弹词开篇的历史,《宫怨》可算相当悠久,拍民国剧的编导如能用《宫怨》,就不会有任何尴尬。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清代的《白雪遗音》中就有《宫怨》,又名《西宫夜静》。有人说《宫怨》是马如飞创作的,其实它的创作年代比马如飞的时代还要早。《宫怨》是评弹演员练功的基础开篇,唱俞调,用小嗓(假声)。有一次电视里采访几位戏曲曲艺演员,主持人要求每位演员亮一嗓,评弹演员倪迎春一开口就是《宫怨》:“西宫……”只两个字,举座皆惊:“好!”

弹词艺术家余红仙


虽然是弹词的入门教材,《宫怨》却不是那么好唱的。以唱《蝶恋花·答李淑一》出名的余红仙,刚刚跟随老师醉疑仙学艺时,就是因为唱不好《宫怨》而险些吃不了评弹这碗饭。一方面是小嗓技巧掌握有难度,另一方面是唱词艰深没法理解。幸亏她的老师让她改学蒋月泉的《战长沙》,小余红仙这才唱出感觉,余红仙以唱功著称,那是后话了。回过头来说连余红仙一开始都掌握不了的《宫怨》,之所以被弹词演员用来练基本功,是有其道理的。从曲调来说,俞调缠绵悱恻、委婉动人,是评弹最传统的唱腔。从老俞调中又发展出新俞调,以及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的唱法,如薛筱卿的“俞夹薛”(雨夹雪),朱慧珍的“蒋俞调”(苏州话类似酱油调)和杨振雄的“杨俞调”(洋芋调)。不管谁唱,只要是唱俞调,《宫怨》始终是过不去的一座山,一定要翻过去的。


朱慧珍弹唱《宫怨》


在那么多演唱《宫怨》的演员中,朱慧珍是很有代表性的,很多听众觉得《宫怨》就应该是朱慧珍这样唱法的。朱慧珍是有名的“金嗓子”,尤其俞调唱得好。可惜朱慧珍命运多舛,长期受到病魔的折磨,1969年年仅48岁时跳楼自杀了。朱慧珍家住马当路复兴中路口的新民村,虽然身体不好,但每天到复兴公园走走是她的生活习惯,从家里出来时家人并未留意,不料她走到淮海中路雁荡路口时,就走了绝路。具体是从那幢楼跳下,我看到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妇女用品商店,另一种说是永业大楼,总之就在那个路口坠楼身亡。


朱慧珍(1921-1969)


回头再来看《宫怨》的唱词,本身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当然是评弹中的“唐诗开篇”。杨贵妃虽然“万千宠爱在一身”,但后宫的斗争是外人很难想象的,那天唐明皇去了皇后的寝宫,所谓“幸昭阳”,杨贵妃不得不“短叹长吁泪两行”,和京剧《贵妃醉酒》差不多的故事。起手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就用了王昌龄《西宫春怨》的句子。但作者笔锋一转,并没有在唐诗上作太多的停留,如果整只开篇都是唐诗,对听众来说未免单调了。待到那句酥到骨头里的“高力士”三字后,主题由“宫”转向“怨”,在阐述了“君王原是个薄情郎”的意思之后,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倒不如嫁一个风流子,朝欢暮乐度时光,紫薇花相对紫薇郎”。而这最后一句,又回到了唐诗,引用的是白居易《紫薇花》中的句子:“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宫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贵妃独坐沉香榻,高烧红烛侯明皇。

高力士,启娘娘,今宵万岁幸昭阳。

娘娘闻奏添愁闷,懒洋洋自去卸宫妆。

想正宫有甚花容貌,竟把奴奴撇半旁!

将身靠到龙床上,短叹长吁泪两行。

衾儿冷,枕儿凉,一轮明月上宫墙。

劝世人切莫把君王伴,

伴驾如同伴虎狼,君王原是个薄情郎。

倒不如嫁一个风流子,朝欢暮乐度时光,

紫薇花相对紫薇郎。


中国传统文学中,“宫怨”是重要的题材。弹词开篇《宫怨》的唱词写出了人对于感情的无奈和盼望,无论旧时代还是如今现代社会,道理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宫怨》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回想当年评弹兴盛的年代,书台上唱的是英俊潇洒的大响档,书台下听的是各有心思的小市民,三弦琵琶声响起,“西宫夜静百花香……”谁都会动容吧。俞调用小嗓演唱,原来都是男声。俞筱霞、杨振雄都是唱俞调的代表人物,他们自然都唱过《宫怨》,最后发一段杨振雄演唱的版本。杨振雄的感情故事,我曾写过一篇年少不听杨振雄,再听已不复少年专门讲,应该说是相当曲折。“朝欢暮乐度时光”,唱唱容易,听起来只是寻常百姓的小日子,却常常是君王家都求之不得的。人常会感叹命运,殊不知能“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已经是莫大的福分。不信?去问问那些听着《宫怨》抹眼泪的痴男怨女,就知道了。


杨振雄弹唱《宫怨》(1955年录音)


最近我还写了

腥风血雨的二十年代,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老大却是位传奇球星

旧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曾用摇号取缔妓院

很像金刚杵的明天广场这儿原先真有过块墓地

老上海租界巡捕中的两位世界军用格斗技术先驱

恋马狂和都市人的荷尔蒙焦虑

“310103”的根:徐家汇路卢家弄今昔

回忆我的老师张国安

你是八十年代

警局档案照及上海租界巡捕房旧事

我的无锡同乡蔡振华

秋思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