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像金刚杵的明天广场这儿原先真有过块墓地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风水堪舆之说,中外解释各异。上海开埠之前只有南市老城厢是“城里”,除此之外现在所有的繁华地段全是郊区。以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村落周围点缀着先人的墓茔,再正常不过。别的不说就说上海市中心的中心人民公园,解放前是跑马厅,再之前就是一片农田和坟墓了。当年英国佬圈地时,无非是动迁的老套路,银子加威吓,绝大多数老百姓老老实实地搬了,但也有一两家“钉子户”死活不肯搬,所以当年跑马厅虽然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但还留有一点自然村落的痕迹:牌坊和坟墩头。


跑马厅的石牌坊,文献记载是“节妇”许赵氏墓


白相的地方突兀地立着一块牌坊和墓地,外国佬会不会觉得不舒服呢?相信肯定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马照跑,舞照跳”,没有什么问题。非但不影响,陕西南路马勒别墅的主人马勒当上跑马总会董事以后,还别出心裁地从郊区什么地方弄来一对石翁仲,和牌坊相映成趣。到1922年,这对石翁仲被移到静安寺路梅白克路(南京西路新昌路)养马房门口,成了看门的“吉祥物”。要知道石翁仲是墓地的东西,中国人看来是“龌龊物事”,放在门口,不等于触自己的“霉头”?但外国人一点不在乎,和石翁仲和谐相处几十年,相安无事。


1912年在跑马厅石翁仲前列队操练的英国司号兵


当然事情到了国人这里,性质自然会转化。英国人看来没什么所谓的石翁仲,国人就很当回事了。这对石翁仲一度成为善男信女烧香磕头顶礼膜拜的偶像,估计出乎马勒的意料。1949年以后跑马厅改造成人民公园,石牌坊和许赵氏墓不知所踪,石翁仲的下落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在闸北公园宋教仁墓前,也有的说去了松江,莫衷一是。总之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民国时代向跑马厅石翁仲膜拜的上海市民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这一带一直兴旺发达,有没有因为有过石牌坊、古墓和石翁仲而触什么霉头呢?我看是没有。风水风水,讲究顺风顺水,人气旺、财源足,怎样都好。反之如果流年不利,哪怕是棵发财树、风水墙,恐怕也会越看越不舒服。就在跑马厅旧址的对过,隔开一条黄陂北路有一座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就是明天广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明天广场都太醒目了,一方面是它的高度。查了资料,达到283米,地上有58层,在高楼林立的上海曾经排名第六,现在排第几待查。其次是它的外形。你只要看它一眼,你不可能不被它吸引,明天广场确实太突出了。


老周的同事拍摄的明天广场


也许因为形象太突出,关于明天广场的传说也多。有人说它的外形十足像佛教里的金刚杵,是用来镇风水的。像不像呢?插一张汉地佛教寺院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护法神韦陀菩萨像,韦陀菩萨的一大标志就是手里的金刚杵了。


韦陀菩萨像,注意看手中的金刚杵,和明天广场的外形有没有相似之处?


一般寺院里韦陀菩萨的装扮像中国古代的将军,头戴凤翅兜鍪盔,身披黄金锁子甲,足蹬乌云皂履,手里的金刚杵重八万四千斤。说到这把金刚杵,怎么拿还是有讲究的。如果韦陀杵是头朝上扛在肩上的,说明这是座大寺庙,具备接待云游僧人的能力。如果是平端在手中,表示这座寺庙中等规模,吃住只限一天。如果是头朝下杵在地上,说明庙小条件有限,不能免费吃住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明天广场看上去确实像把金刚杵


那么,明天广场的外形在设计时是否参考了佛教中的金刚杵,选址有没有风水上的考虑呢?我想即使有,可能也不会有人承认。从外形独特这一点而言,明天广场的设计师是著名的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这位大师被誉为“改变城市天际线的人”,一向都是特立独行的。他在上海设计的上海商城、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金虹桥国际中心等,外形都相当独特。把明天广场设计成金刚杵的样子,是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花呢?不好说。


明天广场的设计者美国建筑大师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1924-2017)


再说关于风水的问题。明天广场距离人民广场很近,在这个位置建造这样一座外形惊世骇俗的大厦,人们不可能没有猜测。有人说是为了镇风水,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因为明天广场靠近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西南角这里,从前还真有一块小小的墓地。


1948年上海地图上的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西南角确实标注了“坟墓”二字


从南京西路到江阴路的这一片街区,原先都是跑马厅的马房,养马的。有马就要有马夫,马夫多是外国人,不少是犹太人。有人就有生老病死,马夫在外国人中属于劳苦大众,身故以后未必有条件进公墓,所以在马房的一角,有了这样一小块地,是他们的安息之所。正如本文开头说的,外国人对墓地并不怎么忌讳,放在那里不会有什么维和感,所以很多年下来,这块墓地就这样一直存在。


民国时代鸟瞰当时的上海,这块墓地就在圈中所指的位置


和石牌坊、古墓和石翁仲一样,这块小小的外国墓地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来的后来,成为明天广场的一部分。究竟明天广场在建造时有没有想过风水问题?我不能妄加猜测。我只能说:在这个地方,确实有过一小块墓地,和上海绝大多数地方一样,原来是村落,有阳宅也有阴宅,后来成了道路、树荫、街巷、住宅、高楼、城市,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上海人从自己老家带过来的,永远无法一致的风俗、禁忌、传说,和神话……


黄昏时分的南京西路


最近我还写了

老上海租界巡捕中的两位世界军用格斗技术先驱

恋马狂和都市人的荷尔蒙焦虑

“310103”的根:徐家汇路卢家弄今昔

回忆我的老师张国安

你是八十年代

警局档案照及上海租界巡捕房旧事

我的无锡同乡蔡振华

秋思

乱世巨星:文艺青年打造的热血传奇

上海一百年前就办过亚运会,有一届还是在合肥路办的

九月|九月的云

多少人曾经轻轻掠过你的眼帘?

江北夫妻相骂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