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何以如此冷漠?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昨天“五四青年节”,从早到晚社交平台的刷屏没有停止过。现在的人怀旧,更喜欢回忆青春。正好“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不蹭点热度好像说不过去。但刷屏刷久了,我发现一个问题:参与五四问题讨论、转发和五四相关文章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当然参与的年轻人不是没有,一看:团干部。我认识很多年轻人,想必他们不至于把我“屏蔽”掉,五四运动百年大庆,成了老同志们表演忧国忧民的行为艺术节,但真正的主角年轻人却相当冷漠,这是什么道理呢?


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国人的“代沟”好像是个深不可测的客观存在。老年、中年、青年、少年……这样的权威划分早就不足以作为区分人群的标准。中年以上的,还比较笼统,50后、60后、70后……80年以后出生的人,就精细了,有80、90、00,还有85、95、05……五年一个台阶。想到有数据显示,上海每年出生人口大概20万左右,五年就是100万,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100万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要知道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南市、卢湾三个区并在一起,也不过只有85万人口。


对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上海年轻人,老同志们有着种种抱怨。怀念青春有一点,不满现状有一点,其中不满现状的重要因素是不喜欢现在的年轻人。伴随着对自己青春年月的回忆,最常看到的表达是:现在的年轻人……哎,一言难尽。一言难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大致统计一下,有这些理由:不上进、没有目标、没有责任心、不关心社会、吃不起苦、条件太好(这也可以吐槽)、不孝顺父母、不会说上海话、不爱吃中餐、不爱喝茶、光爱喝饮料、不喝酒不抽烟、奇装异服甚至染发纹身……还有什么?请补充。


然而,数落年轻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好的人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这些事情,你们自己做到了吗?你们上进吗?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你们在用上海话进行什么内容、什么质量的对话?你们为什么要喝酒抽烟?即使你们全都做到了,反躬自省,你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是否成为了让自己满意的人呢?


年轻人不是对世界冷漠,而是对上一代制造的世界冷漠。他们不想成为那样的人。这不是年轻人的失败,而是上一代人的失败。年轻人并非不上进、他们有目标、也有责任心,但他们不想用那种方式上进、完成那样的目标。然而,上进的通道在哪里?现实而又有意义的目标又在哪里?吐槽年轻人的人们,能告诉他们吗?除了让他们吃苦、让他们坚持说上海话和吃中餐……以外,还有什么呢?五四运动一百年了。你们自己都在说,奋斗的人生,最终难免变成盘着佛珠、喝着功夫茶、怀揣保温杯、在广场上蓬擦擦、在全世界各个景点打卡……看着自己未来的样子,年轻人们能不幻灭、不冷漠吗?



最近我还写了

五四|一家以青年命名的滑稽剧团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一位苏州“老克勒”的一生

诸圣堂故事

永平安之谜

盆汤弄的浴室、厕所和电线杆子

海上英雄

南洋医院的生命雕塑

做人家

交好运

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