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暑赏荷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归纳整理出来的,比任何天气预报到要准。你看上海的天气,前两天还阴雨绵绵,让人有“倒黄梅”的担心,但一出梅,火辣的太阳如期而至,温度至上35摄氏度,夏天真的来了。今天是“大暑”,上海气象局发出今年第一个高温黄色警报,报的最高气温是36摄氏度,不少朋友觉得体感远远不止。你说二十四节气神奇不神奇呢。天气一热,人心思静,好久没有写评弹题材了,不如今天听一段弹词开篇静静心:朱慧珍唱的俞调,《琵琶记》中的《赏荷》。


唱词:

强对南熏夏日长

虞弦一曲蔡中郎
琴鹤二童忙侍奉

一个儿打扇一烧香
忽听一声佩环响

闻报夫人出画堂
相公啊 久闻六律音通达

今朝请教到书房
《风入松》误奏《思归引》

缘何错乱按宫商
夫人啦 我撇下旧弦弹不惯

新弦不比等家常

那言语之中把哑谜藏

旁侧雪春忙进酒

夫妻对坐好乘凉
你看那楼台倒影池塘入

满墙蔷薇一院香。
一个儿唱时一个儿饮

直饮到一轮明月上花墙
得饮酒时且饮酒

得高歌处且风光

欢娱休问夜更长


女腔俞调不可逾越的巅峰


关于朱慧珍的人生,我曾写过一篇一段情被她演绎得如此凄美 ,此处不再赘述。俞调是清代弹词艺人俞秀山所创,后来发展成老俞调、新俞调,是评弹最古老也最基础的唱腔之一。俞调曲调委婉,用“小嗓”唱特别有味道,尤其善于表现女性哀怨的题材,和苏州弹词“小书一段情”的定位非常贴合,只要演员一开口,似乎就能把人带到那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淡淡愁绪之中。评弹历史上弹唱俞调的大家以男声为主,俞筱云俞筱霞、朱介生、杨振雄、周云瑞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生当中,就以朱慧珍为最喜欢了。如今女声唱俞调,在我听来则高亢有余,低回不足。演员一个高音接一个高音,听上去有点像花腔女高音。相比之下,朱慧珍这段《赏荷》美在一个“静”字。就那样淡淡地,缓缓地,178个字唱了11分40秒。


荷花:属于夏天的美景


《赏荷》选自弹词《琵琶记》,说的是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爱情故事。这段开篇的背景是蔡伯喈考中状元之后,和牛丞相的小姐结了婚,但他对自己家乡的发妻赵五娘却念念不忘。夏天的夜晚,蔡中郎和牛小姐边赏荷边抚琴,心不在焉的蔡中郎把《风入松》弹成了《思归引》,引起娘子的怀疑。缘何错乱按宫商?回答只是“新弦不比等家常”,含糊其辞带了过去。其实牛小姐岂能不懂?但良辰美景当前,谁都没有说破。一个唱,一个饮,发出“得饮酒时且饮酒,得高歌处且风光,欢娱休问夜更长”的感慨。就在蔡中郎和牛小姐及时行乐之时,蔡中郎的父母已经因为饥荒辞世,发妻赵五娘带着琵琶进京找自己的丈夫。但这段反映蔡伯喈牛小姐恩爱的书,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蔡中郎毕竟不是陈世美,他天良未泯,对自己的父母妻子还是有感情,他只是软弱,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坚强的呢?即如《赏荷》的演唱者朱慧珍本人,在曲折的命运面前,何尝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呢。所以,他可以用自己的嗓音唱出人的软弱,和得过且过的情绪。11分40秒的沉溺,有什么事,过了今天再说吧……就是这样的情绪吧。


大暑赏荷


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荷”被赋予很多寓意,总是和个“雅”字相关联“风荷举,故乡梦,何处去”的彷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明丽,“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无奈,或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过朱慧珍的时代,终于成为过去,荷花、荷塘,在这个时代有了新的演绎方法。笔者每天下班都要路过的地铁站,总有一些叔叔阿姨在那里载歌载舞,有一首歌也是以荷塘为主题,谨录在次,或可与朱慧珍的演绎进行一番“艺术比较”也。


“凤凰传奇”演唱:荷塘月色



本文荷花图片由公众号@江湖看客看上海 友情提供,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江湖看客看上海”:



最近我还写了

上海市曾有个上海县

死弄

沉香观音

老南市

老店老味四如春冷面

沧浪抒怀

再见老西门

上海和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用手机把上海人勾成马蒂斯

几张旧照中的五爱中学历史

一铭惊人

建国西路上消失了的原五十五中学

你也喜欢《虎口脱险》吗?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