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往事|为绑匪开药方的张元济先生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今天开启新的一周,还是不能出去,安静地在家看看书。说到读书,想起现在蛮流行的一句话:“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先生曾用“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为题写过一本书,其实这句话是张元济先生说的。张元济何许人也?前清进士,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章京,因参与戊戌变法被“永不叙用”。民国时代从事出版、教育,主持的商务印书馆由兴而毁,又由毁复兴。张元济在上海有两处旧居,一处知道的人比较多,即淮海中路华亭路对面的上方花园,这是他于抗战爆发后搬进去的,住了二十年,在此终老。另一处在沪西极司菲尔路40号(今万航渡路近武宁南路),原址九十年代因市政建设已经拆除,差不多在现在一师附小教学楼位置。1913年入住,1939年搬离,从47岁住到72岁,应该说张元济毕生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在万航渡路度过的。这样的房子应该建成纪念馆,可惜已经交付了推土机,也就无可奈何了。1927年,60岁的张元济在极司菲尔路的家里遇到一“坎”,他被绑架了。事情,就从这次绑架案说起。


万航渡路近武宁南路

曾有张元济先生旧居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张元济极司菲尔路旧居旧影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是1927年的10月17日,当时的极司菲尔路还是近郊荒僻之所,傍晚,张元济和夫人许子宜、侄子张树源在家吃饭,忽然有五名彪形大汉闯进张元济的家,用手枪把他“请”到了一处秘密所在。第二天,张先生家里电话此起彼伏,绑匪索要赎金30万,如若不然……到这里剧情并无出奇,但事情从张元济的一件绒线衣开始有了转折。


张元济

1867-1959


张先生对绑匪说自己没钱,绑匪不信。张先生笑笑不响,于是坐下来谈,绑匪说30万赎金并非漫天要价,听说你前一阵嫁女儿,给了30万嫁妆,一份嫁妆铜鈿换条命,公平吧。张先生说我是有个女儿,老大不小了还没有结婚,嫁妆何从谈起(张元济的女儿张树敏1933年结婚)?绑匪很快发现他们可能真的绑错了人,因为暗中观察,这位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每天除了读书和写诗,精神十分淡定,不像是有意隐瞒资产。关键,这位大人物,穿的绒线衣上竟然有几个洞。


张元济书法

主题:不争

图片来自网络


聊着聊着,张元济发现绑匪中有一位年长者时常咳嗽,张先生劝他去看医生,绑匪说我要是看得起病,还怎么会干这营生。你的钱到账,我马上去医院。张元济说我会看病,给你把把脉吧。非但给绑匪把了脉还开了药方。收到张元济开的方子,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讨饭吃的绑匪落下两行清泪。30万,张元济肯定是没有。6天过去了,家里变卖首饰凑了5千,亲戚朋友那里借了5千,凑齐1万元,绑匪答应放人。21日张家代表和绑匪在虞洽卿路爵禄饭店(今来福士广场西藏中路一侧)交易,两天后张元济回了家。


西藏中路爵禄饭店旧照

原址现为来福士广场

图片来自@老壶嚼早2 微博


据说绑匪将张元济送到家,颇有依依不舍之意。张元济为他看过病的那位,对张先生说:“来日我们改邪归正后,再来见您老”。张元济回答:“希望再见到你们,好好做人”。事后张元济拒绝追究,他在写给丁文江的信中这样写道:“若辈……如有生路,谁肯为此?呜呼!谁实为之而令其至于此哉!人言此是绿林客,我当饥民一例看……”。在他看来,人但凡能有口饭吃,谁愿意作奸犯科,人们眼里的绑匪,在他眼里是值得怜悯的饥民。


1932年被日军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拒绝追究的绑匪,终于没有如约回来。他们有没有改邪归正好好做人?不得而知。凝聚了张元济毕生心血的印书馆和图书馆,被战争的烈火炸毁已经足足九十年了。为一个饭盒就可以放弃底线的人,是遍地开花了。而张元济这样的人,好像是没有了。


最近我还写了

江阴路和赤脚芦花荡

厌了玩游戏

上海曾有条“博物院路”

关煞开通

金山的狠角色“太保阿书”

吃力不讨好|“飞将军”冲冠一怒掴裁判

四月十四谈“喷符”

半夜三更“调查户口”并非滑稽戏凭空创作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小滑稽妙侃“生大蒜”

幻成记忆的残垣|纪念邱岳峰先生百年诞辰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